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丁日昌
清朝官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丁日昌(1823年—1882年2月27日),字禹生[1],又作雨生[2],室名持静斋、清节堂、得恩堂、百兰山馆、蕉雨书屋,广东省惠潮嘉道潮州府丰顺县(今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



丁日昌出身秀才,曾为曾国藩、李鸿章等幕僚,帮助筹办水师。在任福州船政期间提出应该创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分区设防的主张;还提出革新船政,延聘外国人教习技术。1876年到台湾,开办煤矿,架起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制订《海难救护章程》,1877年8月,因病回籍休养。1879年清政府命他专制南洋事宜,节度沿海水师官兵。1881年向总理衙门建议派人巡抚广西,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他在政务之余,悉心读书,尤酷爱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五卷。光绪八年(1882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揭阳家中。恤如制。
Remove ads
生平
丁日昌二十岁中秀才之后,补为廪生,屡考举人不中,惠潮嘉道李璋煜见到他文章后,称赞为“不世之才”,聘为幕僚,1854年,太平军攻打潮州城,丁日昌以廪贡生治乡团,数却潮州寇[3]。咸丰六年以军功选琼州府府学训导[3]。咸丰九年任江西万安县知县、后任庐陵知县,发逆入,罢免。
1861年为曾国藩幕僚,1862年5月被派往广东督办釐金和军火,复官。江苏巡抚李鸿章治军上海,主机器局,同治二年积勋同知衔,升任直隶州知州,同治四年擢江苏苏松太道道员,帮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后调两淮盐运使[4]。同治六年(1867年)升江苏布政使,同治六年到同治九年为江苏巡抚[5],后坐兵部侍郎衔、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6]。
同治七年(1868年),丁日昌下令严禁“淫词小说”,查禁小说戏曲书目122种,“淫词”唱片114种,续查“淫书”34种,分2批共计268种[注 1],含《红楼梦》、《金瓶梅》、《巫山艳史》、《杏花天》、《蟫史》、《女仙外史》等。有清一代,丁日昌查禁小说最为彻底[8]。
光绪元年到光绪四年任福建巡抚[4]兼福建船政大臣[9],光绪三年再兼台湾学政,光绪五年理乌石山教案,诏加总督衔、兼理各国事务大臣[10]。
Remove ads
政治主张
- 发展实业方面:首创轮船航运事业;创设江南制造总局;倡办开平煤矿和轮船招商局;在台湾开矿藏、筑铁路、架电线、造船械、办农垦等。
- 军事国防方面:提议创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建言建策不计资历,从实践中选拔各方面的人才。
- 外交方面:力主维护主权和收回利权等。
- 内政方面:提倡清政廉洁,严惩贪官污吏;平反冤狱,清理积案;剔除陋规积弊,蠲减苛捐杂税;注意治水促耕,抢险救灾等。
- 华侨华工方面:建议禁止外人在沿海诱骗华工出国;建议设市舶司,管理在外国的华侨和华工等。
- 文化教育方面:建议变八股为八科,改革科举制度;推动和促成派遣第一批留美学童;挑选船政学堂优等生赴欧留学;组织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和编撰府志政书;主张在通商口岸创办报馆;倡导广设社学和义学。
家世
- 曾祖父丁世美
- 祖父丁捷华
- 父丁贤拔(丁贤拔墓园)
- 子丁惠衡,丁惠馨,丁惠吉,丁惠康 (政治人物),丁惠宣
- 孙丁宝元,丁宝泰,丁宝光
著述
- 《丁禹生政书》
- 《抚吴公犊》
- 《百兰山馆诗集》
- 《百兰山馆政书》
延伸阅读
[编]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