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丁辅之

中國篆刻家、書法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辅之
Remove ads

丁辅之(1879年8月14日—1949年7月12日),原名仁友,后改名子修、又字辅之以字行鹤庐,又守寒巢主,晚年别署簠叟[1]浙江杭县人,中国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是集“印、书、画、诗”四绝于一体的大家。他的画作常常配上甲骨文的题跋,别具一格,并成为丁氏特有的标志和符号[2]

事实速览 丁辅之, 字 ...

人物生平

丁辅之是晚清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从孙,家富收藏[3]。丁辅之1879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幼承家学,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聊成册,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印作为多。因得赵之谦为其外祖父著名印学家魏稼孙所刻“鹤庐”印,遂袭用其

1904年,与王禔叶铭吴隐共同创办西泠印社,又亲赴上海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社长。与吴昌硕黄宾虹王一亭童大年黄葆戉俞人萃葛昌楹高野侯高络园等文化界人士交好[3]

1919年,丁辅之利用活版印刷技术成功开发“聚珍仿宋版字体”,并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有自己版权的字体发明者和使用者[2]。丁辅之与其弟从1911年开始酝酿印诗集的事,却始终觉得当时通行的方形宋体字庄重有余、灵秀不足。后两兄弟决意亲自铸造一套字模,用于印行诗集。该字体于1921年归于中华书局,丁辅之享有专利权,用以排印《四部备要》(丁辅之任监造)。字体精整古雅,可与宋元刊媲美。

1924年,46岁的丁辅之开始学画。学画仅三年便颁布润例,开始以鬻画、鬻书为生[2][4]。1949年,丁抱病参加西泠印社活动后,回上海不久后病危去世[3]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