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七堵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七堵庄为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10月至1945年10月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台北州基隆郡。今基隆市七堵区、暖暖区及安乐区一部分。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七堵庄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石碇堡的庄,在1896年3月隶属“台北县基隆支厅”,在1897年7月1日隶属“水边脚辨务署”(之后改写为水返脚)。1900年9月16日,水返脚辨务署被并入“基隆辨务署”。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厅,七堵地区隶属“基隆厅水返脚支厅”。1903年11月1日,基隆厅实施街庄整并,七堵地区被整并为以下11个街庄,并被划分为第17、18、20区[1]。1905年7月1日,七堵地区改划分为五堵区、玛陵坑区、暖暖区[2]。
- 石碇堡:七堵庄、草滥庄、六堵庄、五堵庄、友蚋庄、玛陵坑庄、莺歌石庄、港口庄、碇内庄、暖暖街、八堵庄
1909年10月25日,基隆厅被并入台北厅,七堵地区隶属“台北厅基隆支厅”。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前述11街庄合并为台北州基隆郡“七堵庄”,辖域内分为七堵、草滥、六堵、五堵、友蚋、玛陵坑、莺歌石、港口、碇内、暖暖、八堵等11个大字[3]。
- 七堵大字下,有“七堵”、“连柑宅”小字名
- 八堵大字下,有“八堵南”、“八堵北”小字名
- 莺歌石大字下,有“莺歌石”、“石厝坑”、“新山”、“石皮濑”小字名
- 草滥大字下,有“拔西猴”、“小坑”、“后旦旦”、“草湳”小字名
- 五堵大字下,有“五堵南”、“五堵北”、“下坡”小字名
- 友蚋大字下,有“鹿寮”、“港口”、“兴化坑”、“十四坑”、“樟空湖”、“赤皮湖”、“七分寮”小字名
- 玛陵坑大字下,有“东势下股”、“东势中股”、“东势上股”、“西势仙洞坑”、“西势内寮”、“西势面桶寮”小字名
- 碇内大字下,有“碇内”、“溪西股”小字名
- 暖暖大字下,有“暖暖”、“东势坑”、“西势坑”、“外西势”、“过溪”小字名[4]
二战后,七堵庄在1946年1月16日改为台北县基隆区七堵乡,在1947年1月18日并入台湾省基隆市并改为七堵区。1949年2月1日,碇内、暖暖、八堵划出组成暖暖区。在1968年,莺歌石的一部分划入安乐区。在1988年,莺歌石及港口的一部分划入安乐区。
Remove ads
庄长
人口
设施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