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升号飞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升号飞船(俄语:Восход,罗马化:Voskhod)是苏联为上升计划而设计制造的一型载人飞船。该飞船是东方号飞船的发展继承和衍生产品。上升号飞船可搭载2~3名航天员,其中上升1号被设计用于三人飞行,而上升2号则载有两人[1]。
飞船由可容纳宇航员和仪器的球形返回舱(直径2.3米(7.5英尺))和包含推进剂和发动机系统的圆锥形设备舱(质量2.27公吨或5,000磅,长2.25米(7.4英尺),高2.43米(8.0英尺))所组成。自1967年起,上升号飞船被下一代的联盟号飞船所取代[2]。
Remove ads
设计
上升号飞船本质上基于东方号飞船,并以此为基础加以些许设计改进而成。其形状和尺寸在大体上均近似于东方号[3]。与后者相比,上升号在返回舱顶部添加了一个备用固体燃料反推火箭。而座舱内的弹射座椅则被拆除以腾出更多空间[4],并在内部添加了两到三个航天员座位,与东方号的座椅位差呈90°角。上升号故而不具备逃生保障能力,这意味着在发射或着陆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航天员将无法直接通过飞船进行逃生[4]。
由于空间不足,上升1号的三名航天员乘组在任务中均未穿着宇航服[5]。与之相反,上升2号的两名宇航员因需要进行出舱活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皆着宇航服行动,以便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能够进出飞船[6]。由于飞船的电气和生命保障系统是风冷式设计,而对返回舱全舱进行减压将会导致过热,故上升2号在上升1号的基础上还增设了1个折叠式气闸舱。该气闸舱重250千克(550磅),直径70 cm(28英寸),折叠状态下高77 cm(30英寸),在轨展开部署后长2.5米(8.2英尺),内径1米(3英尺3英寸),外径1.2米(3.9英尺)。当出舱航天员在气闸舱外进行作业时,位于舱内的第二名航天员也同时穿着宇航服,以防止返回舱因意外导致减压[6]。气闸室在任务完成之后于飞船再入前被抛弃。
弹射座椅的取消意味着上升号飞船的乘组在返回过程中将直接乘坐返回舱着陆地球,这与东方号飞船将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舱和伞降着陆的弹射座椅进行分离的设计所不同[7]。上升号飞船的着陆系统也因此被重新设计,新设计在降落伞绳缆上增设了小型固体燃料火箭。其在返回舱接近地面时点火,以最大程度地减缓着陆时的冲击。
上升号还在返回舱的顶部新设置了一个备用的固体燃料反推火箭,以防止主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飞船无法返回[8]。该设计在东方号上并不存在且缺乏必要性。由于后者的运行轨道足够低,即便反推火箭有故,飞船的运行轨道也将在十天之内降低至足以再入返回,这期间船上有足够的物资来保障宇航员的生存需要。由于配备Blok E的R-7火箭的缺乏足够运力将配有备用反推火箭的上升号飞船送入轨道,而上升号的重量又远低于配备更大的Blok I的R-7火箭所能达到的最大运力,因此上升号的运行轨道相当之高[9],在没有反推火箭的情况下,十天之内不会再入。
上升号飞船使用11A57运载火箭,其本质上属于闪电8K78L火箭的改型,但为了达到近地轨道的中等运力而去除Blok L级,该型火箭在后来演变成了联盟号计划的运载火箭[10]。
上升号在外观上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便是缺乏发射逃生系统[4]。这意味着火箭在发射过程的前2.5分钟之内一旦发生任何较大故障,舱内的飞行乘组将无法幸存(返回舱可以在整流罩被抛离之后从火箭分离)。尽管逃逸塔的研制工作已于1962年开始,但此时尚未准备就绪,而R-7火箭的成功率到1964年有所提高(虽然仍不完美),因此工程师和宇航员只能期望火箭在发射过程中正常工作。
Remove ads
型号参数
Remove ads
大致参数
- 总重量:5682 kg
- 全长:5.0米
- 在轨运行能力:可供在轨14天的能源补给
- 运载火箭:上升11A57
- 运行轨道:163 公里 x 591 公里,倾角64.8°。
参见
参考文献
书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