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國上海的研究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英语: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主要关注化学、材料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8][9][10],是中国科学院直属正局级单位,其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正式创立于上海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
Remove ads
历史
1927年11月20日,蔡元培主持召开中央研究院筹备会议[12],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组织条例》并决定优先筹备设立理化实业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机构[13]。理化实业研究所分为物理组、化学组和工程组,主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但也包括实用的工程学[14]。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务会议在上海召开,蔡元培宣布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15]。院务会议之后不到一个月,理化实业研究所筹备工作即宣告完成。事实上,理化实业研究所正式成立之时就分为物理、化学和工程三个研究所,由周仁出任工程研究所所长[16]。起初三个研究所合设于上海市霞飞路899号办公,后又一同搬至白利南路理工实验馆。抗日战争期间,工程研究所迁往昆明。1945年更名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1946年,工学研究所返回上海理工实验馆开展工作[17],钢铁研究部分留在昆明成为工作站[18]。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中国科学院开始接收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19][20]。1950年,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是中国科学院最初的15个研究所之一。1953年,改名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5年开始筹建长沙分所,后独立为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1959年,以研究所陶瓷部分为基础组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
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后,国防工业的科研、生产、建设等各方面也受到严重影响而趋于瘫痪[21]。聂荣臻于1967年先后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军事接管和调整改组国防科研机构的请示报告》和《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22][23]。根据批复,国防科委提供具体的调整和改组方案,次年1月份开始执行[24]。1968年,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正式划归国防科委,改名“国防科委十六研究院第八研究所”。1970年,研究所复归科学院,定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25]。1984年,研究所改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Remove ads
研究领域
研究所设有关键陶瓷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原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晶体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26]。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有《无机材料学报》和《npj-计算材料学》。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和多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
研究成果
历任所长
硅酸盐研究所历任所长如下[30]
参见
外部链接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