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英语:Sino-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JCRR),简称农复会,是于1948年10月以推动中华民国农村复兴英语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为目的,而由中华民国及美国共同派员于南京组成的专业机构,1949年8月因国共内战而迁移到台湾。其工作得到广泛认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通过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协调计划,促成1950与1960年代台湾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础。[1]

中华民国政府外,美国联邦政府亦依据《中美经济合作协定》参与农复会会务。[2]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中美经济合作协定》依约自动失效。3月16日,农复会改组成立“行政院农业发展委员会”(简称农发会)。1984年9月20日,行政院农业发展委员会与经济部农业局合并成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Remove ads

中国大陆时期

晏阳初的大力游说下,美国国会1948年援华法案中纳入了一项条款,为一个独立机构提供资金,该机构将利用晏阳初在农村复兴英语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中的经验。[3]1948年10月1日,中华民国与美国依据所签《中美经济合作协定》,在南京市成立“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由五名委员管理,其中三名是华人、由中华民国政府任命,两名是美国人、由美国总统任命。在国共内战的最后一年,它除了扩大农艺和灌溉计划外,还实施了减租,保障保有权和合作社的组建方案。据估计,这是1949年以前中国最大的非共产主义土地改革计划。[4]

台湾时期

农复会迁往台湾后,中华民国方面及美国方面的主要委员分别为蒋梦麟及穆懿尔(Raymond T. Moyer)[5]。在蒋梦麟的领导下,推动了重大的土地改革、农业改良和教育项目。由于农复会由美国提供资金,其薪级表不受政府工资表的约束,因此可以提供比官僚机构更高的薪酬,吸引训练有素和能干的员工。[6]农复会委员包括康乃尔大学农业学院毕业的沈宗瀚。未来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在1950年代初期担任农复会的农业经济学家。[7]

从1951年到1965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政府对台援助由农复会指导投入农业,创造了近三分之二的国内净资本形成。农复会计划直接促进了农作物和家畜的品种改良,发展灌溉和防洪、土壤改良、农村信贷计划和合作社、健康计划和计划生育。农复会继续实施在大陆时期制定的战略,协调这些计划,而不是每个计划独立运行。在土地改革和农业发展计划的综合刺激下,台湾农业生产从1952年到1959年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增长,高于3.6%的人口增长率[6]

1954年8月25日,农复会委托中国广播公司各地办事处分发向美国订购的五灯中波收音机6000台,给各农民团体收听农业知识及农事消息;分发仪式在台北新公园中国广播公司台湾广播电台举行,由中广副总经理罗学濂主持。

1978年9月8日,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表示,有鉴于中华民国经济能力已可自立发展农业,美方依据《中美经济合作协定》对农复会事务的参与已成功达成目的,因此宣布于半年后正式终止美方在农复会内的活动[2]。农复会被后世广泛认为是创造台湾农业繁荣的基础,导致1970年代和1980年代台湾经济快速增长[6]

Remove ads

历任主任委员

更多信息 姓名, 任职时间 ...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