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新闻综合频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简称中国之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广播频率之一。

事实速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CNR-1, 通称 ...

1950年-2003年间呼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2004年1月1日起改版并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19年7月更改呼号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并交由全新成立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管理[1](实际上仍然使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呼号)。

中国之声使用调频中波短波卫星互联网向全球播音,全天24小时播出节目(星期二凌晨2:05-4:25间暂停播音),其ID改编自古曲《梅花三弄》,除特别直播以外,中国之声每天逢整点及半点(9:30-18:30)间都播出报时信号

Remove ads

历史

  • 这一频率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开播。
  • 1949年3月25日,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北平播音,后又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 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天安门广场向全国现场直播新中国开国大典实况。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1950年4月10日,《首都报纸摘要》开播,1954年5月30日,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开播(现经济之声),呼号调整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1955年7月4日起,《首都报纸摘要》改为现名《新闻和报纸摘要》。
  • 2002年年底-2003年8月中期,央广内部开始了第一套节目的改版调研,确立了第一套节目树立“国家级专业新闻综合频率”的目标。
  • 2003年9月15日,央广时任台长杨波召开台务会,推出了第一套节目改版后的全新节目安排(初版),同年12月1日,央广召开第一套节目的改版动员会,意味着第一套节目的改版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第一套节目的17个节目部精简到7个,另外设置总监办公室和广告运营部。
  • 2004年1月1日凌晨3:55分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改版并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改版后的中国之声以中国传统乐曲《梅花三弄》作为该频率的频率主题曲并沿用至今,改版后的中国之声在星期一至五编排上以总计36次整点、半点新闻和30档背景式新闻专题和谈话节目为两翼,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共同构成立体推进的动态新闻模式,星期六、日编排重点则是娱乐性质较强的节目,但全天播音时间仍为21小时30分钟(3:55-次日凌晨1:35)。
  • 2004年6月28日起,中国之声在原有的整点、半点时段的天气预报时段基础上延伸出新的《气象•生活》节目,《气象·生活》在播报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天气预报的同时,随时态进展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点播报大众必听的各类指数(晨练指数、感冒指数、防晒指数等)。同时播报各类异常天气新闻,把天气与新闻揉为一体,指导听众穿衣、出行、旅游、娱乐。另外,全球天气变化也在节目的关注之内,尤其是旅游名城以及华人和留学生较多的城市。节目还以环顾全球的视野,从衣、食、住、行、用、投资、医药、教育、科技、文化、娱乐等各个角度全面关注人们的生活品质,提供实时生活资讯服务,引领时尚消费趋向。同时结合气象·生活新闻内容把实用的生活小常识穿插其中,通俗易懂地告诉听众,服务听众,该板块在2007年与原有的《天气预报》合并为《气象信息》。
  • 2004年9月6日起,中国之声在午间时段推出消费维权节目《中国质量报道》,星期一至五12:50-13:30播出,设有“权威发布”、“维权在线”、“记者直击”、“消费体验”、“消费警示”、“品牌演义”等栏目,各版块搭配播出。《中国质量报道》以“中国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新闻杂志”为节目追求,以大包容量、明快风格阐述“质量”理念。
  • 2005年1月1日起,中国之声在星期一至五夜间时段推出情感互动节目《神州夜航》,开播的第一年安排在星期一至五0:00-1:30播出,2006年后改为22:30-0:30。
  • 2007年11月26日起,中国之声在午间时段推出新闻节目《全球华语广播网》,星期一至五12:00-12:30播出,同日《全国新闻联播》实现直播。
  • 2007年12月24日凌晨零时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始24小时不间断播出(星期二凌晨除外)。
  • 2008年1月1日起,中国之声在星期六日上午时段推出音乐节目《中国金唱片》,与音乐界、唱片界广泛合作,以《中国金唱片》节目合作联盟为依托, 借助国家媒体品牌与音乐界、唱片业的资源优势,并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秉承“专业、全面、创新”的精神,汇聚唱片业精华,展示国家级音乐水准,涵盖民族、美声、通俗、器乐、影视音乐和引进版权等不同类别的唱片,打造以推荐和欣赏为主体的权威音乐节目,星期六日10:00-11:30以直播方式播出,原《娱乐新干线》更名《娱乐周报》,并于星期六日9:30-10:00在中国之声播出。
  • 2008年1月初,全国多地遭遇罕见强降雪天气,随着灾情的加重,1月20日起,中国之声开始全面关注陕西、河南、湖北、贵州等因雨雪灾害滞留在路上的群众。21日-23日,中国之声打破日常节目编排,推出不间断特别直播节目《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全力关注各地灾情和救灾工作。
  • 2008年5月4日起,中国之声启动《激情梦想》特别直播季,《新闻纵横》扩版到50分钟。《全球华语广播网》改为日播节目,时长不变,特别直播季期间每天推出两节大时段直播。
  •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后测定为8.0)级地震,中国之声自当天下午15点起播出特别报道,当晚19点起取消原有节目编排,播出特别报道《汶川紧急救援》,全天24小时报道灾区最新进展,这一特别编排持续两个月。
  • 2008年8月25日起,中国之声进入改版过渡期,过渡期间,中国之声每天8:00-晚上19:00在轮盘模式下播出《新闻直播间》(原为周末资讯节目),30分钟一节,原有的《全球华语广播网》、《全国新闻联播》、《体育沙龙》、《千里共良宵》、《小喇叭》节目仍然保留,《神州夜航》更名《同在星空下》,同年10月7日《新闻直播间》更名《央广新闻》,间场时段的歌曲环节取消,引入“今日关注”和“今日导读”和半点报时,同年11月1日,《新闻和报纸摘要》开始以直播方式播出,2008年美国大选期间,中国之声辅以解说转播CNN实况,[2]同年12月1日,中国之声正式改版,以“最心闻”理念奠定了该频率以新闻节目为重点的定位。
  • 2010年1月1日,中国之声改版,改版后,《神州夜航》停播,《新闻纵横》进一步扩版到2小时(早7:00-9:00),晚间、夜间时段新增2小时和4小时的《央广新闻晚高峰》、《央广新闻(夜间版)》(后更名《央广夜新闻》)节目。
  • 2011年10月8日,中国之声以“责任至上”再次改版,在调整白天直播时段内容的同时,推出逢整点、半点播出的滚动新闻节目《此时此刻》以及在整点、半点前播出的专题节目《难忘的中国之声》,整半点报时引入《公益报时》(半点时段版后取消)。
  • 2012年9月3日,中国之声推出文艺节目《中国大舞台》,星期日晚19:30-22:00播出。
  • 2018年6月1日,中国之声与央视体育频道联合推出体育节目《决胜时刻》。星期一至六晚21:00-22:00播出。
  • 2019年5月1日起,中国之声开始在每天7:00播放一次国歌(如《新闻和报纸摘要》时间延长,则安排在《新闻和报纸摘要》之后播出,地方台处理方法类似)。
  • 2019年10月15日,和台内其他广播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步进行节目改版。
  • 2020年7月1日起,中国之声再度改版。
Remove ads

节目编排

更多信息 时间, 节目 ...
Remove ads

收听频率

调频(FM) 中波(MW)

更多信息 地区, 特高频/调频(FM)频率(MHz) ...
Remove ads

中波(MW)

短波(SW)

  • 全国短波(SW)频率表(kHz):6030(DRM)、 6075、6105、6145、6180、7300、9455、9470、9540(DRM) 、9655、9660、9680、9735、9870(DRM) 9900、11605、11640、11695(DRM) 、13825(DRM)、15370、15320、15465、15735(DRM) 17770(DRM)、 17790(DRM)、17800(DRM)、 17830(DRM)、21555(DRM)

地面数码电视(DTMB)

与CCTV-1、2、4、10、12、13、14、15标清版共用一个频道播出,具体频道随地区而变,MP2格式,码率128kbp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