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警察大学
中華民國培育警察、消防、海巡幹部的最高學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警察大学(简称中央警大、警察大学、警大、CPU)是中华民国警察教育、培植警政干部的最高学府,是中华民国内政部所属的中央三级机构,该校与台湾警察专科学校为台湾唯二的警察学校。1936年成立于南京市,1954年在台复校,1995年改制为中央警察大学。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中国的警政教育始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创立之京师警务学堂,历经政权变换与时间递嬗,先后改制为高等巡警学堂、内务部警察学校、警察传习所、内政部警官高等学校。
1936年,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警官教育,合并内政部警官高等学校及浙江省警官学校,于同年9月1日成立中央警官学校。校址设于南京市马群镇五棵松,办理二年制及三年制正科教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校本部随中央政府西迁重庆,校址设于重庆南岸之弹子石。除正科教育外,增设特种警察训练班及特科警官训练班。为培养高级警政干部,1944年1月,成立警政高等研究班;为储备收复台湾后之警察干部人才,又于同年9月举办台湾警察干部讲习班;并甄选各期毕业生赴美国留学深造。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校本部迁回南京,校址设于南京光华门外海福巷。为配因应建警需要,扩大办理军官转警训练与各种专业训练。除南京外,并在重庆、西安、北平、广州、沈阳、迪化等地设立六个分校,及上海、台湾两个警官班。包括南京校本部、各分校、各警官班在内,在校学员生达一万二千余人。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利,学校先迁广州,再迁重庆,辗转来台湾。原设于台北之台湾警官训练班予以归并接训。因中央政府机构一再紧缩,1950年1月奉令停办,但仍保留台湾警官训练班,继续调训现职警官。
1954年5月,奉准在台复校,继续办理正科教育。1957年,经内政部、教育部核准,正科教育增设四年制大学部,初设行政警察、刑事警察两学系,嗣陆续增设公共安全、犯罪防治、户政、消防、交通警察、外事警察、役政、行政管理、资讯管理、国境警察、水上警察、鉴识科学、法律等学系。
1970年,创办警政研究所设硕士班。1974年起,招收女生。除办理研究所及正科教育外,并举办在职警察人员升职与专业讲习班。为促进国际友谊与合作,除接受外籍学生来校留学,并与外国大学合作,交换师资与学生,举办学术研讨会。
1995年12月12日,立法院三读通过《中央警察大学组织条例》,并于12月20日由时任总统李登辉明令公布,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央警察大学。
2002年前,警大新生必须至陆军军官学校参与入伍训,毕业时于宪兵学校接受预备军官基础教育期满成绩合格,训储为预备军官,并授给预备军官适任证书,以后备军人列管,才可任官[1]。后改为替代役训。
Remove ads

Remove ads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 台湾时期
- 1950年:随国民政府拨迁来台,3月与台北市广州街的台湾警官训练班合并接训学生,6月因政府机构紧缩而停止招生。
- 1954年:10月于台湾警官训练班原址复校(今台北市立龙山国民中学校址)。
- 1969年:行政院下令迁建新校址。但随后几年计划中的预定地(包括1970年林口高尔夫球场附近、1971年林口旧机场与1974年的新竹国立交通大学现址、44兵工厂(今台北市信义计划区)、内湖兵工学校(今三军总医院附近),均因种种因素使迁校计划无法实行。
- 1973年:8月迁往爱国东路9号联勤总部旧址(今国立中正纪念堂园区西南侧)做为校本部,行政院同时核准广州街校区将改为龙山国中。
- 1975年:4月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逝世,6月行政院核准在台北市兴建中正纪念堂,8月纪念堂计划范围扩大至涵盖爱国东路校区。
- 1976年:7月校本部迁回广州街校区,10月桃园校区(今校址,桃园市龟山区大岗里顶湖,由陈其宽建筑师所设计)动工。
- 1977年:8月迁校至桃园校区,10月校区落成。
- 1992年:10月桃园县政府召开“配合中央警官学校扩大建校及大岗国中迁校说明会”决议将大岗国中迁移,取得大岗国中原本之校地,即为现在学校操场及综合警技馆之用地。
Remove ads
校园设施
- 教学大楼:为三层楼高建筑,设有教室57间(8间阶梯教室、49间一般教室)、教师休息室、盥洗室及编译组、教材组、邮局。做为学生上课之用。
- 研究大楼:四层楼高的建筑物,主要供教师研究室和休息使用。此外,研究大楼一楼设置有小讲堂,不定期举办演讲、集会之用。
- 恐怖主义研究中心:于研究大楼4楼。
- 科技大楼及刑事鉴识大楼:设有科学实验室、医务室、刑事系办公室以及鉴识系办公室。另有刑案教室及各类实验室。科技大楼又称新科学馆。
- 资讯馆:设置有电子计算机中心、资讯管理学系系办公室。 馆内一楼有四间电脑教室,供师生资讯教学、练习使用。本馆二楼有三间视听教室,并有警察学术相关影音,供教师多媒体教学使用。
- 射击馆:已于民国105年年底落成启用。
- 至真楼:原为该校女生宿舍,后因该校女性学生人数增加,女生宿舍便迁至兰庭(为因应推广中心人数众多,警光楼宿舍不足的问题,女生宿舍于民国107年12月由兰庭搬迁至警贤楼)。为四层楼房建筑,现址为水上警察学系使用,并有教师研究室。
- 消防大楼:现为消防学系使用。消防大楼设置多项消防教育训练所必需之教学设施及进行燃烧试验与鉴识分析之精密科学仪器,其可供研究、教育与训练之用。
- 科学馆:又称旧科,设有心理健康中心、医护室。设有教室24间,做为学生上课之用。地下一楼为储藏室。
Remove ads
- 力行楼:为该校行政大楼,有校长室、秘书室、公关室、学务处、教务处、总务处等单位。
- 体育馆:又称旧馆,一座二层楼之建筑物,一楼为室内活动场地,地下室为桌球室、室内活动空间及剑道场。
- 篮球馆:又称新馆,里面有一个篮球场地,并可作排球场、羽球场等多功能球场之用。惟因新建大楼,已遭拆除。
- 网球场:内有两个网球场地。
- 篮球场:户外篮球场计有两个篮球场地,亦为学生从事基本教练训练场。
- 综合警技馆:于民国94年启用,为一座多功能型的体育馆,共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内有温水游泳池、柔道场、技击场、篮球场、室内跑道等,提供完善的教学及运动休闲环境。
- 游泳池:50米长、深度最深至3米、九条水道的泳池。
- 靶场:地上五楼、地下一楼之建筑物,一楼设有大型穿堂,一楼及地下一楼各设有一个电脑靶场,每个靶场有二十个靶位,供同学上课练习及考核用。二楼以上则为社团教室,供社团活动使用。
- 射击馆
- 操场:有一条400米的PU跑道及看台。
- 壁球馆
- 警英楼:为该校男生宿舍(四楼西侧为女研究生寝室),四层楼房建筑,里面设有学生总队办公室,两个学生中队(四年制大学一、二年级),研究生中队,警佐班,K书中心及资料输出中心,余为学生寝室,是六十六年迁校至桃园龟山以来即存在的建筑物。曾经过几次改建,内有三栋,中栋二至四楼与文康室联结,一楼是学生总队总队部及总队会议室。
- 警贤楼:为因应推广中心人数众多,警光楼宿舍不足的问题,女生队及女生宿舍于民国107年12月由兰庭搬迁至此。此为五层楼房建筑,一楼女生队办队部、复健寝、电脑机房,二楼至五楼为学生寝室。
- 警光楼:为五层楼房建筑,一楼置有推广教育训练中心及大型上课教室;地下一楼置有学员休闲活动设施;二楼至五楼为上课教室及学员寝室。
- 兰庭楼:为四层楼房建筑。为因应推广中心人数众多,警光楼宿舍不足的问题,女生队及女生宿舍于民国107年12月由兰庭搬迁至警贤楼。而兰庭预计将供推广中心学员使用。
- 友谊楼:为五层楼房建筑,于107年正式竣工,成为新的学员生宿舍大楼,供大学部四年制三、四年级及大学部二年制学生入住。其分为A、B、C三栋建筑物,于A栋一楼、五楼与B栋一楼各设有一个学生中队办公室。而友谊楼的完工,也象征警大近十年的三大工程计划至此圆满完结。
Remove ads
- 活动中心: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之建筑,地下室为合作社经销部、洗衣部、服装用品部、照相部、理发部、体育用品部以及港式餐厅,一楼为艺文活动中心,二楼贩卖两家自助餐,三楼为美食街型式之餐厅。
- 图书馆:地下三层地上三层之建筑,地下三楼为会议室、阅读中心及乐群轩,一楼至地下二楼为世界警察博物馆,其中地上一楼为校史馆与中华民国警察馆,地下一、二楼为国际警察馆,占地约1,200坪,是全球首座搜集陈列世界各国警察文物史料的展览馆。
- 大礼堂:原名中正堂,于2021年5月考试院委员访查前夕配合中央转型正义政策改为现名。校内大型室内活动场地,并于灯光改善工程后举办期中、期末考集中考试。
- 升旗场:每周二早上全校升旗场所,并作基本教练场地使用,立有第一任校长蒋公的铜像。
- 中警湖:位于学校西北角靠近员林坑地洼处的湖泊。
- 第五停车场:位于校门口斜对面150米处,内有停车场及作为教职员宿舍的学人宿舍,为旧靶场所在地。
- 精神堡垒:校门口之“舍己救人”大型雕塑,为朱铭雕刻消防员拯救小孩的模样。
- 水上警察系馆前风雨走廊上方放置“宝星2号”警备救难艇。
Remove ads
学生年级胸章
年级 | 四年级 | 三年级 | 二年级 | 一年级 |
硕士班 | ![]() |
![]() |
![]() | |
学士班四年制 | ![]() |
![]() |
![]() |
![]() |
学士班二年制技术系 | ![]() |
![]() |
教学单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