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视新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視新聞
Remove ads

中视新闻(英语:CTV NEWS)是中国电视公司(中视)新闻部制播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总称。现今中视新闻的主要合作对象为中天新闻(因为两者隶属于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并和中天新闻共享新闻及节目资源。

Thumb
中视新闻

提要

Thumb
中视记者余意在上海外滩采访报道上海世博会新闻
摄于2010年4月30日

台湾电视公司(台视)成立时,其负责制播新闻节目(当时总称“电视新闻”,直到中视新闻开播后才改名为“台视新闻”)的单位是“节目部新闻组”,是二级单位(节目部是一级单位)[1];中视在筹备时期就把负责制播新闻节目的单位独立为“新闻部”,新闻部、节目部与工程部是当时中视三大一级单位,让开播之后的中视新闻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中视开播时每日各节新闻,节目名称皆为《中视新闻》,名称没有“午间”、“晚间”与“夜间”之分;另外,由于当时每日节目开播时间的限制,当时没有晨间新闻。

中视的晨间新闻节目历经多次大改版,历代晨间新闻节目先后有《我爱早晨》、《中国早安》、《大家早》、《中视早安新闻》(第一代版本)、《早安!您的气象新闻》,2007年2月起播映至今的晨间新闻节目是《中视早安新闻》(第二代版本)。中视现在播映中的晚间新闻节目是《中视新闻全球报导》,现任平日主播为哈远仪

1978年1月16日,中视新闻的气象播报时段定名为《中视气象台》,空军官校气象科毕业的中视气象编辑冯鹏年担任气象主播,冯鹏年成为台湾第一位男性电视气象主播与台湾第一位气象科毕业的气象主播[2]。现今《中视气象台》主播为中天气象主播戴立纲兼任。

Remove ads

沿革

Thumb
中视新闻Sony Betacam,后端贴著1980至1990年代中视新闻标志
  • 1969年4月1日,中国广播公司新闻室主任张继高兼任中视新闻部首任经理。
  • 1969年11月15日,在交通部国际电信局日本电气(NEC)支持下,中视新闻与美国NBC新闻合作推出阿波罗12号登陆月球卫星转播。
  • 1971年9月1日,中视新闻部完全改以彩色电视节目讯号录播新闻。[3]
  • 1976年5月5日,中视新闻部开始以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拍摄新闻影片。[4]
  • 1976年10月25日,中视首次以ENG采访且以微波传送讯号,从台中市现场实况转播六十五年台湾区运动会开幕典礼。[5][6]
  • 1978年8月25日,中视新闻杂志节目《六十分钟》开播。[7]
  • 1979年1月20日,《中视晚间新闻》每周一至周四播映时间改为19:30~20:30、每周五至周日播映时间维持19:30~20:00,是当时一大突破;《中视午间新闻》播映时间不变。[8]
  • 1979年4月15日,广播电视大厦中视新闻专用摄影棚从第四摄影棚搬至第三摄影棚,第三摄影棚面积比第四摄影棚大一倍,中视新闻的播报风格改为一男一女交替播报。[9]
  • 1979年7月1日,中视新闻部增设“资讯组”。[10]
  • 1979年12月2日,中视新闻部决定,从本日起,每天以四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报导全国各地的地方新闻。
  • 1980年1月1日,《中视闽南语新闻》开播。[11]
  • 1980年7月7日,《中视晚间新闻》播映时间改为每日19:30~20:00,同时每日20:00~20:30改播中视新闻部制作的新闻专题节目《探索》。[8]
  • 1980年9月1日,《中视晚间新闻》每周一至周四播映时间改为19:30~20:15,每周一至周四20:15~20:30改播深度报导节目《新闻透视》。[8]
  • 1980年11月1日,《中视午间新闻》在每日13:00~13:10增播闽南语播报的《农渔新闻》。[8]
  • 1981年9月7日,中视新闻部制播的第一个三台联播新闻杂志节目《新闻眼》开播,主持人是胡雪珠[12]
  • 1982年1月4日,《中视夜间新闻》开播,播映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23:00~23:15。[8]
  • 1982年1月10日,中视新闻部开始不定期制播〈冷门新闻〉专题,放在《中视晚间新闻》内播映。[13]
  • 1982年6月21日,《中视晚间新闻》每逢周一至周四,延长为90分钟:19:30~20:20播出新闻及气象,20:20~21:00播出〈中视新闻扫描线〉单元。
  • 1982年10月26日,《中视晚间新闻》播映时间改为每日19:30~20:00,《新闻透视》停播,每日20:00~21:00改播八点档古装连续剧大汉天威》。[8]
  • 1983年,中视工程部完成读稿机的研制,装在新闻棚,并于同年12月13日启用读稿机。[14]
  • 1983年9月,《中视午间新闻》播映时间改为每日12:30~12:50。[8]
  • 1983年12月21日,中视新闻部完成中南部新闻微波倒送联播系统。[15]
  • 1984年3月17日,《中视晚间新闻》推出国际新闻单元〈国际焦点〉,报导国际最新局势动态与突发事件。[16]
  • 1985年1月21日,中视工程部完成研制大型读稿机,首次应用于录制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除夕谈话。[17]
  • 1985年2月4日,《中视晚间新闻》推出趣味单元〈短镜头〉,报导民众平时未必会注意的趣味现象。[16]
  • 1985年3月5日,《中视晚间新闻》推出健康资讯单元〈医学与保健〉。[16]
  • 1985年7月18日,中视新闻推出论坛单元〈大家谈〉,开放各种有关公众利益的争论话题的当事人畅所欲言。[18]
  • 1985年7月27日,中视新闻推出专题报导单元〈一周人物特写〉,介绍社会上优秀杰出的成功者。[19]
  • 1987年11月2日,《中视新闻 闽南语时间》开播,播出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17:10~17:30,主播群为周荃王美惠廖贵英,内容包括每日国内外重要新闻、政令宣导、地方建设及民俗文化传播,另辟单元〈饮水思源〉介绍地方采风。中视新闻部聘请当时主持中广调频台节目《早起的声音》的资深闽南语播音员傅玄担任《中视新闻 闽南语时间》文稿审核工作。[20]
  • 1988年3月31日,中视新闻与台视新闻签约转播1988年汉城奥运,中视新闻部同时成立任务小组,中视新闻部副理张勤担任任务小组召集人,中视并在每周一至周五播出《奥运看中视》系列报导节目。[21]
  • 1988年4月1日,中视新闻奏请中国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同意,在台北市党部大楼顶楼兴建北部新闻中心微波倒送系统。[21]
  • 1988年8月8日23:00~24:00,中视深夜新闻杂志节目《今夜》开播,朱全斌制作,第一代主持人为童中白韩定国[22]
  • 1988年8月26日,中视第七届董事会暨常务董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新闻部增设“新闻节目组”与“体育组”,新闻部员额从46人增至96人。[23]
  • 1989年1月7日,中视设于中国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大楼顶楼的北部新闻中心微波链路装设完成并启用。[14]
  • 1989年2月28日,中视新闻部经理张忠伦调任中视公共关系室主任,前行政院新闻局广播电视事业处处长旷湘霞接任中视新闻部经理。[21]
  • 1989年3月1日,配合旷湘霞正式就任中视新闻部经理,中视《热门新闻》开播,定位为日后《整点新闻》的前身,中视新闻部制作组组长翟翚担任主播,每日播三节,播出时间为18:00、18:30与19:00,各节长度为30秒内,标题式的介绍当日重要新闻。[24]
  • 1989年4月,中视的新闻棚摄影机从原有的Philips LDK-3汰换为三部Sony BVP-350微电脑自动控制摄影机,另外新装Canon U-5自动运镜机组(Auto Pan/Tilt Head System)、彩色读稿机等。[25]
  • 1989年5月7日,中视新闻部与鸿顺实业签约,在鸿源百货顶侧电动看板显示中视提供的新闻快报。[26]
  • 1989年6月5日,《中视晚间新闻》播出时间自该日起提前30分钟,播出时间为1小时。[26]
  • 1989年7月1日,中视的新闻棚正式启用Sony BVP-350与自动运镜机组,改善主播影像。[27]
  • 1989年7月3日,由于行政院新闻局坚持公共电视节目时间不宜变动,中视必须让出23:00~23:30来播公共电视节目,《今夜》停播,每周一至周五23:30~24:00改播夜间新闻节目《中视夜间新闻》。[28]
  • 1989年7月31日,中视新闻部开始策划增开国际新闻节目《中视全球报导》,开播日期定于同年9月4日。[26]
  • 1989年9月2日,中视新闻部启用该日凌晨连夜更新之Betacam SP剪辑及播映录影设备16套,以汰换3/4吋U-Matic VTR。[29]
  • 1989年9月4日19:00~19:30,《中视全球报导》开播,但插播热门国内新闻三分钟;台视新闻部宣称,老三台曾有默契,预告或焦点新闻长度不应超过一分钟,故将向行政院新闻局广播电视事业处反应《中视全球报导》此举涉嫌将晚间新闻节目延长为一个小时并提前半小时开播。[30]1989年9月5日,行政院新闻局广播电视事业处称,新闻的播出形式并无一定的模式,而台视与中华电视台虽然质疑《中视全球报导》此举,但并未向该处反映;中视则称,播热门国内新闻是属于新闻快报、焦点新闻的惯例,而三分钟以内的长度应是合情合理的运作标准。[31]
  • 1989年9月24日,中视完成新EFP车配线装机,同日启用该车转播七十八年台湾区运动会[29]
  • 1989年10月11日06:30~08:30,中视新闻杂志型晨间节目《今晨》开播,朱全斌制作,韩良露策划,石安妮何日生主持。[32][33]
  • 1989年12月7日,中视与当时任教辅仁大学沈春华签约一年,沈春华自1990年1月1日起担任《中视全球报导》主播。[34]1989年12月18日,沈春华赴中视新闻部报到,每日15:00开始上班,参与《中视全球报导》改版的规划。[35]
  • 1990年1月1日,《中视全球报导》正式改版,沈春华担任《中视全球报导》主播。[36]
  • 1990年7月20日,中视发布人事命令:自1990年8月1日起,新闻部副理张勤调任研考室研究员,新闻部采访组组长翟翚调任新闻部新闻节目组组长,新闻部采访组副组长胡雪珠升任新闻部采访组组长,新闻部采访组副组长台益公调升新闻部制作组组长,新闻部特派员林启进调任新闻部采访组副组长,新闻部记者缪中建升任新闻部采访组副组长,新闻部制作组组长汤健明调任新闻部体育组组长,新闻部制作人郭明义调升新闻部体育组副组长。[37]
  • 1990年8月1日,中视新闻部成立“体育组”。[38]
  • 1990年8月29日,中视新闻部将该年9月定为中视新闻实施新闻主播制度的“试验月”,并邀请沈春华加入主播群。[39]
  • 1990年9月3日,中视晨间新闻杂志节目《今晨》改版为晨间新闻节目《我爱早晨》。[37]
Thumb
中视大楼的三道玻璃门,中段的红绿蓝三色线条与中视新闻1990年10月10日版片头动画的红绿蓝三色线条同式。
  • 1990年10月10日,中视新闻启用全新片头动画与全新布景。此版片头电脑动画以红绿蓝三色线条带着全部大写的“CHINA TV”绕着地球奔驰,三色线条沿着赤道地球自转反方向从地球右侧奔驰到地球左侧,然后镜头急速拉近穿越台湾本岛,三色线条在宇宙中急速蜿蜒5秒后带出“中视新闻”与“CTV NEWS”字样,象征中视新闻以快速前进的画面与深入掌握的世界观报导立足台湾、放眼世界;而不断冲刺的红绿蓝三色线条象征中视新闻永不止息的脚步,紧紧扣住时代脉动,与世界同步迈进。[40]背景音乐为管弦乐,名称待考。
  • 1990年10月15日23:30,中视夜间新闻节目《中视夜线新闻》开播,第一代主播为《中视晚间新闻》主播黄晴雯兼任。[40]
  • 1991年2月5日,行政院新闻局广播电视事业处审核通过中视提早30分钟播出晚间新闻节目;中视总经理朱宗轲随后同意,自该日起,19:00~19:30播映的《中视全球报导》与19:30~20:00播映的《中视晚间新闻》合并为每周一至周五19:00~20:00及每周六至周日19:00~19:30播映的晚间新闻节目《中视新闻全球报导》。[41]
  • 1991年3月8日,中视新闻部重新调整主播方式为单主播制:1991年3月11日起,沈春华主播每周一至周五《中视新闻全球报导》,姜玲陈若华轮流主播每周六至周日《中视新闻全球报导》。[42]
  • 1991年5月20日,中视晨间新闻节目《中国早安》开播,取代《我爱早晨》。[11]
  • 1991年9月2日,《中视客家语新闻》开播。[11]
  • 1991年11月14日,中视启用位于高雄市民权二路的南部新闻中心新址,增设新闻摄影棚、副控室与剪辑间。[43]
  • 1992年1月1日,中视体育节目《体坛风云》与《世界体坛》开播,《体坛风云》最初播映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14:00~15:00,《世界体坛》最初播映时间为每周日10:00~11:30。[44]
  • 1992年1月6日,《中视客家语新闻》播映时间改为11:20~11:40,《中视闽南语新闻》播映时间改为11:40~12:00。[11]
  • 1992年2月17日[45],中视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合作,在《中国早安》时段内的每日07:30~07:45联播《CBS晚间新闻》,《中国早安》双主持人于澄陈乃辉及时作重点口译;中视将《CBS晚间新闻》每日内容加以整理后,将每条新闻都标示中文标题,安排在当日11:00~11:20重播一次。[11]
  • 1992年4月21日,日本超鸟二号卫星正式开始运作,中视的新闻节目自同日起透过日本卫星电视业者One World Television(OWT)同步向亚洲各国播出。[45]
  • 1992年8月1日,中视总经理朱宗轲与中华航空总经理卞奭年签约:中华航空同意,自该年8月5日起,在飞航全世界的班机内播出中视新闻20分钟。[46]
  • 1993年4月11日,中视在《中视午间新闻》、《中视新闻全球报导》与《中视夜线新闻》里运用已于同月10日取得使用权的美国“独立录音室”特效音乐,同时为此3个新闻节目重改片头、片尾及其背景音乐。中视电脑绘图师吴佩芬设计的《中视新闻全球报导》此版片头动画,是数层世界地图投影片从不同的角度飞入画面再相叠合一,然后插播当日重点新闻预告,最后在世界地图投影片上显示“中视新闻全球报导”八字。《中视午间新闻》与《中视夜线新闻》此版片尾内容是以高亮度电脑动画呈现中视大楼的外观与大厅中庭内景,取代中视大楼夜间外观实景画面。[47]
  • 1994年1月11日,中视启用中部新闻中心新厦。[48]
  • 1994年3月1日,中视仿照欧美先进国家的作法,在每天15时整、17时整各播出1~2分钟的《重点新闻》,预告当日《中视新闻全球报导》重要内容(后因新闻台开播,综合台已停播《重点新闻》)。
  • 1996年7月1日,《中视夜线新闻》大改版,编采电脑上线,主播造型、新闻棚硬件设备与背景设计皆大幅更新。[49]
  • 1996年9月7日,中视率先在每周六及周日凌晨十二时开播《中视夜线新闻》。[50]
  • 1996年10月4日,中视《整点新闻》开播。[51]
  • 1996年11月7日,中视开始转播NBA1996至1997年球季赛程。[52]
  • 1997年5月17日,连战内阁局部改组后,《中视新闻全球报导》首创邀请副总统兼行政院长连战接受专访与call-in[53]
  • 1997年7月5日,中视启用位于日本电视台内的“日本新闻中心”办事处。[54]
  • 1997年10月16日,《中视新闻全球报导》收视率连续五天超越《台视晚间新闻》,中视总经理江奉琪宣布颁发奖金新台币一千万元。[55]
  • 1997年12月16日,中视总经理江奉琪与中华航空总经理傅俊璠中视大楼中庭举行“空中新闻”签约仪式,双方续约两年,中视文化公司将每日的新闻剪辑后提供中华航空班机播出。[55]
  • 1998年11月,中视从美国购入两辆SNG采访车,车型为福特汽车E-350加长型旅行车,动力为10缸、6800cc汽油引擎,全车上下链与制作设备皆采用全数位双路系统以确保播出安全,车顶装设1.5米卫星天线并配备全自动定位追踪器;车尾左右两侧各安装一台AC120V 6.5kVA发电机,两台发电机各负载一般用电及设备用电,遇故障时两路电源可立即切换使用。[56]
  • 2002年3月1日,中视新闻部在中视大楼第3摄影棚举行新春同乐会,中视总经理江奉琪在开场宣布:中视新闻2001年有281天收视率全国第一,2002年1月至2002年2月则有59天收视率全国第一。[57]
  • 2002年10月7日,中视与其气象主播任立渝共同成立气象资讯服务公司,第一个专业气象新闻节目《早安!您的气象新闻》开播。[58]
  • 2003年10月10日,中视新闻完全换用新布景,《中视新闻全球报导》启用新闻数位摄影棚。[59]
  • 2006年1月3日,中视举办庆功记者会,宣布中视新闻2005年全年度缔造“365天,天天第一”佳绩。[60]
  • 2006年9月19日,arte专访沈春华,并在该台节目《Every TV in the World》中播出该次专访内容。[60]
  • 2006年10月起,台湾各地的麦当劳餐厅的电视机每天晚上同步播映《中视新闻全球报导》。
  • 2006年11月1日,《中视新闻全球报导》正式改版,片头动画、虚拟布景全部换新,前30分钟完全使用虚拟布景。
  • 2007年2月起,中视新闻开始“耳目一新”计划。
  • 2007年4月上旬,中视新闻开始〈台湾心闻〉系列专题报导。
Thumb
时报广场大楼为中视新闻部2008年1月25日至今的所在地
  • 2008年1月25日,《中视新闻全球报导》收播后,中视新闻部搬至台北市内湖区民权东路“时报广场大楼”,与中天电视新闻部资源共享;中视大楼完全净空。[61]
  • 2008年7月,中视完成主控数位多频道自动播出系统,并成功以远端控制连线整合中视大楼及中视第二大楼主控室无带化流程,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录制重播作业,满足中视数位台中视新闻台每日20小时之录制及重播需求;同月,中视成功导入虚拟摄影棚,并首次整合应用于转播2008年北京奥运。[62]
Thumb
中视开播40周年特别节目《40迎新 希旺中视》第3集展示的中视新闻开头黑白图卡
  • 2008年8月28日,中视新闻部公布《中视新闻部新闻自律规范》。
Thumb
中视新闻5号SNG车
  • 2009年8月31日,在中视总经理吴戈卿主导下,中视新增三个新闻节目:每周一至周五10:00~11:00播出《中视新闻即时现场》,首任主播为萧惠文(于2010年7月30日在中视无线台播出最后一集,之后在中视新闻台续播,接任主播为黄怡文林慧蓉轮流播报);每周一至周五18:00~18:58播出《中视新闻非看不可》(2009年10月1日起更名为《中视新闻6一下》),首任主播为洪怡惠;每周一至周四23:30~24:00播出《中视新闻大陆巡奇》(2009年12月7日(8日凌晨)起更改播出时段为00:30-01:00),首任主播为林秀慧
  • 2010年1月1日起,中视新闻进行主要时段(早安新闻、午间新闻及夜线新闻)之新闻节目片头动画、镜面及虚拟布景等全面性革新,并以统一化的风格呈现,各节新闻皆有各代表的颜色(早安新闻:蓝色、午间新闻:绿色、夜线新闻:红色)以做区分。
  • 2011年8月29日至2012年11月30日,每周一至周四23:00~24:00、周五23:30~24:00播出《中视晚安遛新闻》。
  • 2012年6月4日,因为中视新闻部内部电脑系统全面更新,中视各节新闻时段包括主频道中视早安新闻》、《中视午间新闻》、《中视新闻全球报导》、《中视晚安遛新闻》及数位新闻台即时新闻现场》、《中视新闻6一下》、《天天快乐 司机俱乐部》片头动画不换,但新闻镜面全数更换。
  • 2013年4月8日及4月13日,中视新闻台《英语新闻》与《日语新闻》分别开播:《英语新闻》播出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19:40~20:00,首任主播为何劲松;《日语新闻》播出时间为每周六至周日19:40~20:00,首任主播为谢明智[63]
  • 2014年1月1日,中视HD台以高清同步播出中视新闻台的《中视闽南语新闻》、《中视新闻6一下》、《国际现场》、《即时新闻现场》,但仅限镜面及播报画面部分,采访画面尚为标准画质。
  • 2014年3月3日,中视主频中视新闻台与中视HD台以高清同步播出《中视早安新闻》,但高清仅限镜面及播报画面部分,采访画面尚为标准画质。
  • 2014年3月3日中午,继《中视早安新闻》之后,中视主频的《中视午间新闻》、《中视新闻全球报导》及中视新闻台的《中视夜线新闻》改以高清制作,唯只在标准画质的中视主频中视新闻台16:9上下拉伸播出,尚未于中视HD台同步播出,且限于棚内及镜面,采访带仍以4:3的标准画质为主。
  • 2014年4月1日,中视新闻部进行高层调动:原新闻部经理胡雪珠转任蔡衍明爱心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由前中天新闻部总监梁天侠继任。
  • 2014年4月21日,中视HD台以高清同步播出中视新闻台的《中视夜线新闻》,但仅限镜面及播报画面部分,采访画面尚为标准画质。
  • 2014年4月28日,《中视午间新闻》平日时段结束主播排班制,由侯乃榕担任固定主播。
  • 2014年5月6日,中视新闻台原《中视夜线新闻》节目改名为《CTV全球新闻》,并且与中视HD台同步播出。
  • 2014年6月2日,中视HD台以高清同步播出中视数位台的《新闻NEW一下》,但仅限镜面及播报画面部分,采访画面尚为标准画质。
  • 2014年7月,中视新闻的部分采访带逐渐改为高清画质,但仅部分新闻时段与中视HD台同步播出的主频道中视早安新闻》、《新闻NEW一下》及新闻台CTV全球新闻》才看得到。直到2015年4月21日,中视新闻台开始于中华电信MOD发送高清电视讯号;同年7月23日,中视新闻台陆续在部分数位有线电视系统业者上架,部分业者以HD高清讯号播送,在无线电视部分也于2017年7月31日升级高清讯号。另外中视频道也于2015年10月29日起,在有线电视陆续改以高清讯号播出,在无线电视部分也于2016年2月15日升级高清讯号。至此中视新闻已经可在大多数电视或影音平台收到高清讯号。
Remove ads

重要记录

纪录

  • 首次空中采访[64]
1969年11月25日,中视新闻部接获消息:中国航运行驶中华民国-美国定期航线的万货轮“霭云轮”在满载货物返国途中,因主机故障而漂流在宜兰县东方海面。中华民国空军派遣军用飞机进行空中探测,中华民国海军派遣拖船准备将霭云轮拖到邻近的基隆港。中视新闻部采访组接获的霭云轮消息不大好,例如霭云轮方位不明、拖船拖缆中断等;新闻部经理张继高与新闻部副理朱友龙断然决定租一架飞机去采访距离台湾本岛一、两百的霭云轮现场,因为一时办不到跟船出去采访。
1969年11月29日,中视新闻部以新台币七千元向台湾航空租用一架6人座的Cerrna型飞机,指派交通记者方预摄影记者台益公负责采访霭云轮现场。当日14:00,方预与台益公抵达台北松山机场,与Cerrna型飞机驾驶员刘明麒会合,三人研究行程后升空;半小时后,飞机找到海军大同级远洋拖船大同军舰(ATF-548)以钢缆拖带霭云轮;飞机在霭云轮上空盘旋二十多分钟后回航。方预播报的当日19:30与22:00的中视新闻,独家播出霭云轮现场空中采访影片,长达两分多钟。
  • 首次现场直播彩色新闻节目[65]
Thumb
中视首次现场直播彩色新闻节目时的中视新闻主播台,右为杨文华。
1969年12月初,中视新闻部经理张继高宣布,新闻部最近准备播一次彩色新闻。
1969年12月9日早上,中视新闻部副理兼采访组组长朱友龙在采访会议中宣布,本日全拍彩色影片。摄影记者张照堂首先提议拍摄耶诞节卡片展览,采访记者潘健行与灯光师小张被指派跟着张照堂去。采访记者莫廼滇与摄影记者台益公到松山机场,拍摄牙买加卫生部部长艾德曼访问中华民国。同日下午,张照堂与中视新闻部唯一的女记者杨文华国军文艺活动中心拍摄当代名家画展,杨文华接着采访中国文化学院客座教授萧滋的学生音乐会,潘健行与摄影记者陈梦蛟圆山动物园拍摄正在兽槛外晒太阳的两头小狮子,莫廼滇与台益公拍摄竞选活动。当日16:00以前,6条彩色影片全部到齐,交给沖洗师老吴沖洗。当日17:00,沖洗完成,其中1条沖洗时出错而不能播。新闻部主编姜庆尧排定第一次彩色新闻播放顺序。朱友龙看过播出内容后决定,当日19:30的中视新闻,他亲自担任主播,莫廼滇、潘健行与杨文华都入镜播报各自采访的新闻。一切准备就绪,新闻部却被告知,由于机件故障,19:30的中视新闻只能用一台摄影机;朱友龙决定设计一种彩色图卡,用于换镜头时“补白”,使播报形式不变,且应付单一摄影机操作上的困难。当日19:30,中视在“摄影场E”现场直播15分钟的彩色新闻,朱友龙首先入镜,莫廼滇播报艾德曼来访,潘健行播报美国渔业专家谢哈道博士的新闻,杨文华播报3条软性新闻,张节播报气象,许居琼与林韬负责幻灯片,陈远炀担任导播,陈巴月担任助理导播;总播出时间是11分55秒,总共播报11条新闻,总共播放5条新闻影片。
  • 首创长期租用直升机作空中采访
1980年6月19日07:30,中视新闻部摄影记者与采访记者在广播电视大厦(当时中视总部所在地)四楼平台乘坐中视向大华航空长期租用的直升机,在台北市上空拍摄淡水河河道弯度、建国高架道路工程、关渡大桥位址、信义计划区范围、木栅动物园预定地、青潭堰水坝工程、松山区南港区空气污染等镜头,是台湾电视新闻史上首次长期租用直升机作空中采访。当时中视新闻部经理吴东权说,中视长期租用直升机作空中采访,主要目的是让观众“从更多的角度了解新闻的实况”。[66]
  • 录影报导连体婴分割手术实况
1979年9月10日08:30,台大医院开始进行男性三腿坐骨连体婴张忠仁张忠义的分割手术。中视新闻部在手术室内设置临时主播台,在长达12小时的手术时间中录影报导手术实况,播报员是医药记者汤健明;总共播映7次分割手术,其中包括3次新闻快报。最后,分割成功,张忠仁、张忠义成为全球第一对分割成功的男性三腿坐骨连体婴兄弟。[8]
1999年9月10日,分割手术20周年,中视新闻于棚内现场与张忠义连线,主持人为沈春华与汤健明。[67]
  • 〈地方与基层建设〉系列专题报导
1980年4月1日,中视新闻开始每天播出〈地方与基层建设〉系列专题报导,每个专题时间约为3分30秒至5分钟整,担纲的两名记者翟翚林启进获配一台专车,配合采访地点所属之中视地方记者编成采访小组,以一个半月至两个月采访各地,采访行程分为四个梯次,每个梯次各约10至14个工作天:第一梯次采访时间为3月3日至3月15日,分别采访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彰化云林嘉义等地;第二梯次采访时间为3月20日至4月1日,分别采访台南县台南市高雄县高雄市屏东县、新竹未完成部分;第三梯次采访时间为4月5日至4月17日,分别采访桃园县台北县台北市基隆市、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第四梯次采访时间为4月23日至4月26日,采访澎湖县。采访重点为:①主要采访偏远乡镇、高山上、海边等迫切需要改善生活环境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是平日被忽略或是别人没有报导过的地方;②除了报导基层建设的进度,也反映来自民间的问题,作为政府在基层建设后两个阶段推展时的参考;③发掘特殊或富有人情味的事物,使报导内容不因基层建设釐定项目的相同而流于千篇一律、枯燥乏味。[68]
  • 首创现场立即播报台湾中南部新闻
1983年12月22日,中视新闻部“中部新闻中心”与“南部新闻中心”开始试播。1983年12月25日,《中视晚间新闻》首创中部新闻中心与南部新闻中心以中视副总经理林翔熊设计的微波倒送系统(包括“微波倒送控制器”与“控制讯号产生器”)现场立即播报台湾中南部新闻,中部新闻中心当天播的是记者刘奇英访问台湾省政府主席李登辉,南部新闻中心当天播的是记者李允义访问高雄市市长许水德高雄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张佐为[69]
1984年2月29日,中视新闻首次以微波倒送系统从广播电视大厦远距访问人在台中台湾省政府农林厅厅长余玉贤[70]
  • 首创晚间新闻节目巡回户外播报
1996年5月6日,《中视新闻全球报导》的特别企划《中视新闻全省现场出击:欢迎大家作头家》启程,以“一天一县市”方式先后巡回宜兰、花莲、台东、高雄、台南、云林、台中、苗栗、新竹、桃园等10地实施户外播报,与当地民众及政府首长座谈。[71]
  • 开票看中视
中视一律将直播选举开票节目订名为《开票看中视》。中视采用自己的计票系统,倾全新闻部的力量,希望能够带给观众正确快速的票数呈现。自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开始,《开票看中视》已创下收视率十一连霸。2006年12月9日播出的《2006决战北高 开票看中视》企图挑战十二连霸,但最后败给三立新闻台[72]
Remove ads

其他

  • 1972年8月26日,中视经由印度洋太平洋上空的两个人造卫星转播在慕尼黑举行的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台湾第一次电视转播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73]
  • 1982年5月10日,《中视午间新闻》首度请聋哑学校手语教师用手语播报新闻及气象,显示于画面上角,使人士也享有看电视新闻的权利。[12]
  • 1983年9月13日14:00至21:30,中视直播在韩国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洲成棒锦标赛中华队对韩国队及日本队对中华队之战(该场为奥运资格加赛),长达7小时,创下当时新纪录;为了该次转播,中视曾两次停播《中视晚间新闻》及三台联播节目。
  • 1986年9月14日,台北市立动物园圆山迁移至木栅,中视全程转播。
  • 1987年7月11日,中视独家转播透纳广播公司联合国合作的地球人口满50亿人特别节目《地球“客满”:五十亿人口的省思》纪念地球人口于该日满50亿人,总长度为60分钟。[74]
  • 1988年4月12日22:00,中视新闻的节目《热门话题》播出在新加坡广播局摄影棚举行的“1988年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75]的部分实况,播出的是冠/亚军赛——国立台湾大学v.s.复旦大学,辩论题目为“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国立台湾大学担任正方,复旦大学担任反方[76],是台湾电视史上首次播出台海两岸参加国际性艺文竞赛实况。国立台湾大学辩士为王菲菲、陈家麟、毛仁杰、石世豪,复旦大学辩士为罗洁、顾刚、鲍勇剑、李光斗,最后复旦大学获得冠军。[77][78]
  • 1988年4月14日14:30~17:30,中视实况录影转播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于该日09:00~12:00举办的“外交政策讨论会”,主题是广泛讨论“我国将如何重返国际社会”、“如何制定外交政策”、“如何突破外交困境与扩展对外关系”等,实况录影转播主持人为中视资深国会记者缪中建,参与讨论的学者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曹俊汉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教授赵国材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京育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郭仁孚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系教授陈长文、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必荣;该场讨论会是除了新闻采访以外,台湾首次实况录影转播立法院的讨论会。[79]
  • 1988年5月12日21:31,厦门航空8397号班机(厦门往广州)被两名乘客张庆国龙贵云劫机降落清泉岗机场,中视在新闻快报与夜间新闻中抢先报导此事。[21]
  • 1989年1月30日,中视独家转播世界女子网球名将娜拉提洛娃艾芙特在台北市举行决赛。[80]
  • 1989年2月12日凌晨,中视独家插播中华民国空军中校林贤顺驾驶F-5E战斗机广东坠机的画面;中视新闻部采访组组长汤健明说,这得感谢亚视新闻的协助,以及中视新闻部两位同仁缪中建吴庆程留守到该日01:30、并发挥团队精神。[81]
  • 1989年6月28日,中视独家播出吾尔开希逃离中国大陆之后的录影谈话。[26]
  • 1989年9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米格-19战斗机飞行员蒋文浩于该日14:16驾机投奔中华民国、降落金门机场;中视新闻在该日15:00前即打出新闻快报[26],又在该日《中视全球报导》播出中华民国国防部发言人韦家庆的谈话且运用资料影片介绍米格-19战斗机。中视新闻部经理旷湘霞认为,该则新闻是全球瞩目的新闻,英属香港的电视台也请求中视传送画面,所以已超越国内新闻的范畴,放在《中视全球报导》中播出并无不当。[82]
  • 1990年3月21日,中视首度以“电话静态影像传输系统”(以电话传真讯号,再与现场记者声音同步播出)报导国民大会第八届总统选举开票实况,每分钟传回六个画面。
  • 1995年11月24日,中视新闻部将已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购得台湾独家播映权的BBC新闻专访戴安娜王妃纪录片重新包装成特别节目《戴安娜的告白:BBC专访》播出,制作人为中视新闻部新闻节目组组长余思宙,主持人沈春华。
  • 1996年8月10日,立法委员廖学广台北县汐止镇住处遭绑匪挟持至台北县林口乡山区监禁,被关在一个贴著“替天行道”字条的狗笼中;廖学广质疑,此事件系同选区立法委员罗福助天道盟分子所为。1996年8月15日,在廖学广与罗福助分别举行的记者会散会后,《中视午间新闻》首先安排廖学广与罗福助分别在两个摄影棚内连线受访:廖学广在中视大楼受访,罗福助在中视北部新闻中心受访。[83]
  • 1998年2月16日,中华航空676号班机空难;中视率先在该日晚间打出快报,并异动节目,从该日21:00至同月17日00:00以SNG直播救难实况,首先证实中央银行总裁许远东夫妇及中央银行外汇局局长、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等四位高层官员罹难,同时报导中华航空善后情形及行政院、交通部等政府机关紧急处置措施。此后连续数日,中视新闻在空难现场、殡仪馆、中华航空、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等地连线报导调查鉴定、验尸及追悼罹难者的情况。[84]
  • 1999年11月1日,中视新闻透过特殊管道,派遣记者厉以壮马儁人前往日本,登上美国海军小鹰号航空母舰实地采访美军战备实况。[67]
  • 2005年5月20日,《NBA看中视》迈入第九年,中视邀请NBA总冠军奖杯来台湾,这是台湾NBA球迷第一次能近距离接触NBA总冠军奖杯。[85]
  • 2015年6月12日~7月5日,中视直播在智利举行的2015年美洲杯足球赛,是TVBS直播秘鲁2004年美洲杯足球赛后台湾二度转播美洲杯足球赛。[86]
Remove ads

事件

Thumb
崇圣大楼19楼是中视北部新闻中心所在地
  • 1990年5月30日,《中视晚间新闻》发生“一条新闻画面播两次”的情况,原因是记者未能确实掌握时效而导致来不及制作新闻影片。新闻播出后,引起许多观众抗议。该年6月12日,中视新闻部经理旷湘霞、主编萧塞、采访记者王介士、摄影记者李正田因此各被记申诫一次。
  • 1991年11月13日,《中视新闻全球报导》引用日本亚洲新闻社新闻稿报导日本艺人宫泽理惠发行全裸写真集《Santa Fe》,未将新闻稿中的一张书中裸照处理而予以照播,引起行政院新闻局关注是否逾越尺度。[87]
  • 1996年2月25日,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独立参选人林洋港郝柏村竞选总部成员在中视大楼大门外宣称,中视曾在转播第一场总统候选人公办政见发表会前派人到总统李登辉家里彩排;同日,中视新闻部经理汤健明否认此事:“总统常上电视,根本不需要彩排!”[88]
  • 1999年6月24日11:00左右,在高雄市采访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丢枪案的中视摄影记者刘锦源坐在台视采访车前低头拍摄海军陆战队营区门口时,台视记者结束采访离去时未发现采访车前有人即开动采访车,刘锦源遭辗伤、骨盆断裂;台视记者立即将刘锦源送往海军总医院(今国军高雄总医院左营分院)急救,后转送高雄医学院附设医院(今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正在中视大楼举行“庆功会”的中视总经理江奉琪随即指派副总经理林章松与新闻部副理翟翚南下探视刘锦源,台视新闻部经理顾安生指示新闻部行政组组长刘忠继南下慰问刘锦源。江奉琪说,刘锦源因公受伤,中视将负担全部医疗费用;顾安生说,他对此深表遗憾并致歉。[89]
  • 1999年7月30日凌晨,台湾电力公司(台电)嘉南高压输配电系统故障导致729全台大停电;中视新闻在该日02:30重新开棚持续播报大停电的最新状况,播报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停电期间,中视以发电机供电,以维持正常播出。[90]
  •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南投县集集镇中视集集转播站全毁,影响当地收视户约八万户;自该日02:20至9月23日,中视停播全部原订节目,持续报导921大地震相关新闻,并制播系列特别节目与励志短片、插播新闻快报、支援救灾。[90]
  • 2001年9月17日清晨,因为纳莉台风侵袭北台湾,带来了达到“四百年防洪频率”(也就是平均每四百年才会发生一次)的洪水;中视大楼的一楼与地下楼遭洪水侵袭,位于一楼的中视大厅被洪水淹没了一大半,位于地下楼的停车场、新闻企划室与新闻资料片库被洪水全部淹没,新闻资料片库内保存的不少新闻录像带(资料带)也遭洪水沖毁。中视紧急将抢救出来的发射设备搬到台北市忠孝西路崇圣大楼19楼中视北部新闻中心,作为中视各节新闻的临时录影地点。
  • 2004年3月23日,《星报》报导,日前有民众接获署名中视新闻部发送的“连署挺、要求验票”简讯,内容大致宣称中视新闻部正在募集民意,若有20万人以上连署要求公开验票,中视将要求公开验票。中视新闻部采访中心副主任苏欣伟澄清,中视并无举办此类活动,该则简讯所提供的电话号码是中视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开票日(2004年3月20日)公布的民众投票调查系统call-in号码,中视已在2004年3月22日关闭该系统,并在同日的新闻节目中以滚动字幕提醒民众冷静、切勿受骗。苏欣伟说,研判是“连宋”(当时正副总统候选人连战宋楚瑜)的狂热支持者所为,中视已报警处理。[91]
  • 2010年7月14日,《中视午间新闻》主播黄晴播报时,不慎将摄影棚内的一只蚊子吸入口中、卡在气管里,顿时脸部涨红、不停咳嗽;导播陈百嘉紧急指派另一位主播萧惠文代播,并将黄晴送往三军总医院挂急诊。[92]2010年7月21日,黄晴解释,她习惯在播报关闭摄影棚内冷气,当时蚊子飞进她的气管导致她气喘发作,加上换气过度,她手脚已经发麻,还被送到三军总医院挂急诊。[93]黄晴将蚊子吸入口中的画面曾被《每日电讯报》、法新社等多国媒体报导。[94]2010年7月28日22:00~23:00,中视无线台节目《纵横天下》顺势播出〈主播大会串〉特别专题,主持人朱康震邀黄晴、洪怡惠、郑怡轩、萧惠文、彭爱佳胡志成谈主播幕后趣事。[95]
  • 2015年4月,中视宣布因公司财务亏损而裁减新闻部人力,关闭中部和南部新闻中心;同时宣布和中天新闻共用记者人力及画面。[96][97]
  • 2020年12月12日因中天新闻台换照未过,而在电视平台停播,部分记者转往中视新闻中部中心、南部中心服务
Remove ads

现任中视新闻部人员

管理层

更多信息 管理层 ...

主播群

更多信息 专任主播 ...
更多信息 兼任主播 ...

气象主播

更多信息 气象主播 ...

节目主持人

更多信息 主持人, 节目名称 ...

新闻播出时间

记者

基隆

  • 朱丁荣

北部政治新闻记者

  • 李易璇、谢泓儒、林正坚、张召朋
  • 曹婷涵、黄翊郡、张召朋、张朕洺、谢泓儒、张佑慈、杨捷、林信宪、陈欢
  • 徐国豪、杨捷、谢泓儒、叶韦麟、张佑慈
  • 陈颍臻、谢泓儒、杨捷、黄翊郡、张朕洺、张佑慈
  • 吴昱霆、杨轩、姚立强、叶韦麟
  • 李采珊、张佑慈、谢泓儒、张召朋
  • 杜怡萱、姚立强、杨轩
  • 谷秉翰、林正坚、叶韦麟、谢泓儒、杨捷

北部社会新闻记者

  • 周天杰、倪世钢、杨忠圣
  • 李采珊、姚立强、廖于杰、张朕洺、杨轩
  • 杜怡萱、张佑慈、黄天耀、陈时炼、王智文、张朕洺、杨轩、周佳雯、姚立强
  • 张庭瑜、周佳雯、叶韦麟、林正坚、王智文
  • 黄玉兰、杨其皓、黄天耀、陈玄白、陈时炼
  • 陈冠宇、陈欢、黄明君、王智文、杨其皓、杨轩、黄天耀、林正坚、张朕洺、杨捷、廖于杰
  • 郭渝宣、俞圣行、林正坚、黄天耀、陈欢、周佳雯
  • 曹文宁、俞圣行、周佳雯
  • 吴孟蓁、陈时炼、杨世旭、杨忠圣
  • 刘珮玟、杨世旭、陈玄白、倪世钢、姚立强、廖于杰、陈欢、杨捷
  • 吴昱霆、倪世钢、陈时炼、王智文、陈欢、杨轩、叶韦麟、廖于杰、黄明君
  • 周宸妘、叶韦麟、杨忠圣
  • 江俊纬、杨忠圣、叶韦麟、杨捷、陈欢、王智文、廖于杰、倪世钢、姚立强
  • 曹婷涵、陈欢
  • 林妙儒、黄明君、俞圣行、杨捷

北部生活新闻记者

  • 何宁敏、周天翔、叶韦麟、俞圣行、周佳雯、张召朋、张朕洺、黄明君、廖于杰
  • 曹文宁、俞圣行、姚立强、王智文
  • 王义仲、周天杰
  • 郭渝宣、俞圣行、黄天耀、杨其皓、杨捷、廖于杰、方昶懿、王智文
  • 张庭瑜、黄翊郡、黄天耀、周佳雯、张朕洺、俞圣行
  • 曹婷涵、黄翊郡
  • 李佳谚、陈玄白
  • 周宸妘、周天翔
  • 刘珮玟、杨忠圣
  • 林妙儒、陈时炼、俞圣行

桃园

  • 刘至展

新竹

  • 何孟谦

中部新闻中心记者

  • 吴芃锌、王诗涵、陈正茂
  • 韩志兴、连源滨、陈广瑞、赖弘伟
  • 高渝莉、韩志兴、黄祥富、王俊杰、黄盟峻、金维中、陈广瑞、赖弘伟、卢俊杰、陈正茂、连源滨
  • 陈正茂、王俊杰、卢俊杰、金维中、连源滨、陈广瑞、赖弘伟
  • 詹景臣、金维中、韩志兴、陈广瑞、黄祥富、连源滨、王俊杰

苗栗

  • 锺正贤

彰化

  • 陈胜伟

南投

  • 曾伟翔

云林

  • 廖文宾

嘉义

  • 侯国文

南部新闻中心记者

  • 王书泓、叶政昀、刘世治、蔡武言、金宪忠
  • 黄士芸、宋沛澄、许谦、刘世治、红富仁、蔡双吉
  • 林稚惠、金宪忠、叶政昀、许谦、宋沛澄、蔡双吉
  • 郭怡蓁、蔡双吉、红富仁、许谦、叶政昀、金宪忠

台南

  • 赖冠彰

高雄

  • 黄建宇

屏东

  • 张春华

宜兰

  • 林易伸

花莲

  • 刘己交

台东

  • 潘政贤

澎湖

  • 颜裕隆

金门

  • 李俊龙

连江

驻外记者

  • 李锦华(香港、澳门、中国大陆)
  • 严珮瑜、林信宪、黄翊郡、杨世旭、陈时炼(北京)

国际中心文字/摄影记者

  • 余意、陈玄白、陈时炼(中国大陆)
  • 张怀予、杨忠圣、林信宪、张佑慈、陈时炼、叶韦麟(中国大陆)
  • 高晓晴、姚立强、张馨方、林信宪、俞圣行(外国)
  • 王馨郁、杨世旭、林信宪、陈时炼、杨忠圣(外国)
  • 吴嘉恩、杨世旭、林正坚(外国)
  • 李琹、陈时炼、黄翊郡(外国)
  • 庄舒亦、杨世旭、杨捷(外国)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