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王 (暹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二王(泰語:กรมพระราชวังบวรสถานมงคล,皇家轉寫:Krom Phra Rajawang Bovorn Sathan Mongkol)是暹羅(今泰國)的副王,為僅次於國王之下的人物。

二王通常由國王的兒子或兄弟擔任,二王僅僅只是王位的推定繼承人,而非法定繼承人。這使國王死後王位的繼承存在着不確定性。當二王在國王之前逝世,此頭銜往往空缺數年,直到國王任命新的二王。此頭銜在1885年被朱拉隆功廢除,改設暹羅王儲之職。
二王居住的皇家住所是前宮(泰語:วังหน้า,皇家轉寫:wang na),或音譯王納宮、旺納宮。二王的泰語名稱字面直譯是「前宮之主」的意思,有時候也可以簡稱「前宮」。在英文裏,二王被翻譯為「Front Palace」,或意譯「Vice King」(副王)、「Second King」(第二國王)、「Viceroy」(總督)。在二王這一職位被廢除後,前宮被改為曼谷國立博物館。[1]
Remove ads
歷史
副王是印度文化圈中的一個頭銜。泰國歷史上第一位副王是阿瑜陀耶王國的王子拉梅萱。拉梅萱擁有素可泰王國王位的繼承權。1438年,素可泰王曇摩羅闍四世逝世,拉梅萱被父親波隆摩羅闍二世任命為副王,派往彭世洛,接管了素可泰這個國家。1448年,阿瑜陀耶王波隆摩羅闍二世逝世,拉梅萱加冕為阿瑜陀耶王,成為波隆摩·戴萊洛加納,統一了這兩個王國。
此後阿瑜陀耶的副王大多數同時兼任素可泰國王的頭銜,只有少數例外。1569年,在第一次阿瑜陀耶陷落之後,瑪哈·探瑪拉差任命其子納黎萱為阿瑜陀耶副王兼素可泰國王。1583年,納黎萱兼併了素可泰王國,彭世洛被降為副王的領地,納黎萱派弟弟埃甲托沙羅擔任副王。
1688年,佩拉差任命鑾·索拉沙為副王,授予其稱號公摩拍拉差旺博翁沙探蒙坤(รมพระราชวังบวรสถานมงคล,意為「偉大吉祥前宮之主」),二王頭銜正式確立。
在拉達那哥欣時代,二王與三王擁有幾乎與國王同樣大的權力。越南嘉隆帝早年曾流亡暹羅,他的描述也證實了這一點。[2]四世王蒙固在位期間,將二王賓告加冕為共治王,二王甚至擁有效忠於自己的直系軍隊,這支軍隊不必聽命於國王。
二王權力的無限擴大最終引發了暹羅的政治危機。1874年,二王威猜參與國王朱拉隆功發生了嚴重對立,雙方的軍隊在曼谷互相開火。威猜參落敗,逃入英國領事館。最終英國支持朱拉隆功,才使危機得以最終解決。這次被稱為「前宮危機」的歷史事件使朱拉隆功決定廢除二王這個職位。
1885年,二王威猜參逝世。朱拉隆功不再任命二王,隨後廢除了這個職位,長期空缺的三王這個職位也同時被正式廢除。朱拉隆功引入西方的王儲制度,新設立的儲君職務,名為「暹羅王儲」。[3]
Remove ads
前宮之主(二王)列表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