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仙乐飘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仙樂飄飄
Remove ads

仙乐飘飘》(英语:Whatever Will Be, Will Be[1][注 2],是香港一部1995年上映的音乐电影,由张之亮执导,陈慧琳郭富城主演,并起用大量儿童演员。剧情讲述年轻音乐导师李靖云在体育教师林Sir的帮助下,带领小学合唱团参加比赛,两人亦从中互生情愫。陈慧琳及其主唱的电影主题曲《一切很美 只因有你》分别获提名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项,电影及歌曲都是其出道之作。本片原声大碟的销量获得金唱片认证。

事实速览 《仙乐飘飘》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基本资料 ...
Remove ads

剧情介绍

演艺学院毕业生李靖云(陈慧琳饰)一心投考著名的“老鼠舞蹈团”(RATS)[注 3]。准备期间,她前往位于赤柱寄宿学校圣德智小学,应征音乐兴趣小组的暑期兼职导师,本以为是既合适练舞,又能轻易应付的优差,入职后才得知需带领学生们参加合唱团比赛。面对一群顽皮鬼马、各有想法的杂牌军,让不熟悉学生心理的靖云感到困难。受到学生们欢迎的体育教师林Sir(郭富城饰)对靖云一见钟情,不管在教学及练舞上都尽力提供协助,但未敢表达爱意。缺乏战意的学生们因在初赛敬陪末座而受辱,后却侥幸获得了决赛入围资格,终于团结一致努力练习。期间,合唱团经历决赛资格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主音男生变声;团员“国货”的离别;具潜质的新团员“大耳牛”遭受歧视等事。舞蹈团甄选有内定入选者的传闻,林Sir看出靖云因对甄选信心不足,逐渐将自己的争胜心寄托于合唱团上,林Sir以自己曾经担任运动员的经历开解靖云,指出学生有否进步才是最重要,而非比赛胜负。决赛当天,靖云需要在同一天内赶赴舞蹈团的最终甄选及合唱团比赛,亦察觉到林Sir对自己的心意。[1][2]:137[6][7]

Remove ads

演员表

更多信息 演员, 角色名称 ...
Remove ads

制作

据导演张之亮透露,本片耗资1200多万港元,仅儿童演员的薪酬,一个月需要30万港元。他对票房并没有把握。[4]:91

选角

女主角陈慧琳是1995年出道的新晋艺人,制作本片的电影人制作公司(简称UFO)的股东之一锺珍,当时与她签下经理人合约[17];陈慧琳亦是当时成立不久的正东唱片首位签约的歌手[8][18],其定位以歌手事业为主,演员事业为副[5];同年上映的本片及本片的主题曲《一切很美 只因有你》,分别是其电影及音乐上的处女作,她亦在片中演唱多首歌曲[5][8][19];准备期间陈慧琳观看了《The Sound of Music》等一些音乐电影以作揣摩。[5]

男主角郭富城则是已在流行乐坛名列“四大天王”的成名偶像艺人[7][8]。其角色最初以《秋天的童话》的男主角“船头尺”(周润发饰)为蓝本,但较有学识。这种戆直土气角色当时对郭富城来说属突破性演出。[10]

片中动用30名儿童演员[4],其中15人为主要演员[9]:70,年届9至14岁[10],大部分没有演戏经验[7][注 17]

取景

片中学校场景主要在真实位于赤柱的圣士提反书院校舍拍摄[9]:66[20]。据当时就读该校的艺人袁弥明忆述,包括她在内的大批学生被招为临时演员[21]

结尾的合唱团比赛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奏厅取景,为该演奏厅首次借出作电影拍摄用途。[9]:68

音乐

原声大碟

本片的香港版原声大碟于1995年8月1日由正东唱片发行[22]台湾版则于1995年10月9日由正东唱片发行[23]

曲目如下[22]

全碟制作人:雷颂德 
更多信息 曲序, 曲目 ...

此原声大碟曾于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IFPI唱片销量榜(周榜)获得8月28日至9月10日连续两周首位[24][25],并获该会认证达金唱片销量[26]。被用作主题曲的《一切很美 只因有你》是该年香港的热门歌曲[18][27],并囊括四台周榜冠军

原声大碟中派台歌曲的周榜最高排名如下:

更多信息 歌名, 叱咤乐坛流行榜 ...
Remove ads

其他歌曲

未有收录于原声大碟的歌曲如下[注 16]

更多信息 歌名, 作曲 ...
Remove ads

发行

香港方面,本片的电影评级为I级(适合任何年龄人士观看),于1995年8月16日至9月13日在金声院线上映,票房为港币7,598,629元[1]。是该年暑期唯一的I级本地电影[4]:90

台湾方面,本片的电影评级为普通级,由金公主发行,于1995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上映,总票数为2,616票,票房为台币407,580元。[2]:73

奖项

更多信息 颁奖年份, 颁奖典礼 ...

评论

本片被认为表达了胜负不是最重要、不是只有冠军才代表成功、最重要是付出过努力和得到了认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类的人生态度(或称为价值观)[2]:10-11[13][34]。风格上,一般定性为儿童片[3][35],被冠以“纯洁”、“纯情”一类形容词[3][34],片中近乎没有坏人[3],各种悲欢离合都被“轻轻带过、缝合”[12]。《电影双周刊》的新片推介文章指出本片主要卖点是儿童演员,而非陈慧琳(李靖云)与郭富城(林Sir),本片在当时充斥暴力题材的电影圈,属于一股“健康清流”。对于这几方面,众影评人看法不一。

影评人黄国兆指出导演张之亮早期作品偏向煽情、滥情,后来题材多变,而糅合了儿童音乐、励志、歌舞、纯洁爱情等题材的本片,效果亦不俗;本片对于爱情的描写“平淡中富韵味”,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均描写得“有板有眼,活露活现”,惟部分情节如“国货”与“鬼仔”的友谊、“大耳牛”遭排挤,显得过于堆砌;虽然本片主张的人生态度已属老生常谈(对成年人来说),但能对儿童观众有所启发[13]。《壹周刊》的影评人果忍认为编导的重心放于李靖云与林Sir,但亦肯定了片中对儿童角色的着墨,能清楚表现出他们从散漫至团结的变化(其他评论见下),其结语是家长可以放心并值得带子女观看本片[3]。影评人思灵指出该时期以儿童挂帅的华语电影,如《新乌龙院》、《中国龙》,皆属“媚俗搞笑的低级片”,本片的纯真风格实属罕见,但本片却走向过于单纯、理想化、抽离现实的极端,仿如童话,片中主张的人生态度难以套用于竞争日益剧烈的现实社会[34]。台湾影评人闻天祥亦称本片过度“净化”;他将本片主张的人生态度描述为强调“自然与适性”,但未能在片中切实表现出来,剧情的转折不自然,儿童演员的演出亦较为造作;本片完全没有张之亮代表作《笼民[注 20]的那种写实魅力[2]:10-11。《电影双周刊》的影评人凌文则形容本片有一种疏离感,乃来自UFO的中产路线风格;他亦将李靖云与林Sir的爱情视为片中主线,并赞扬此爱情线没卖弄激情、色相、浪漫,林Sir的爱意往往以间接方式表露,描写得细腻而又干净俐落,更誉其为“港片近十年最叫人看得舒服的谈情说爱戏”;但他认为学生之间的友情以及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看法,描写得十分肤浅;虽然展现了学生自己的思想(通过学生秘密会议一幕),但忽略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正面沟通对话;凌文总结本片“像一首轻快易上口的儿歌,叫人听(看)得轻松愉快,没有太多讯息要宣扬,一切都是那么轻飘飘,惟恐观众看得太闷”[12]。影评人小敏的批评最为强烈,她指出本片虽定性为儿童片,却未能做到以儿童角度出发,一众儿童角色只是衬托李靖云与林Sir的配角,且被一厢情愿地变成“小大人”,显出以成年人为主、儿童为次的意识[35]

角色塑造方面,果忍认为剧本未有妥善铺排李靖云一角,从醉心于自己的舞蹈事业至真正关心学生的过程,她也一直对林Sir为她作出的奉献视若无睹,此角并不讨人喜爱;相比之下,林Sir一角则成功表现出其纯情、可爱一面,及对心仪对象的奉献[3]。闻天祥从两角色演员的演绎出发,也作出了类似的评价,他认为新人演员陈慧琳表现冷淡,不像能够春风化雨的老师;郭富城作为偶像级艺人,演绎形象土呆的林Sir,却较具说服力。[2]:10-11

音乐方面,果忍认为担起了大部分插曲演唱的陈慧琳,歌声尚欠吸引力,儿童合唱则大多只是节录片段,“不像西片的‘好歌多首’”[3]。黄国兆认为香港电影对于声乐乐器表演场面的处理,向来真实感不足,而本片的音响效果虽难与该时期西方的一些著名音乐电影媲美,但也足以让观众“看得舒服”[13]。据《壹周刊》的乐评人于文辉对于原声大碟的评论,当时坊间有不少称赞陈慧琳唱功的声音,并认为她的声线像王菲[19],于文辉自己则认为陈慧琳“唱得不错,但略嫌字与字之间的尾音略带点王菲的懒音风格”,尤其在主题曲原音版的演绎上,腔调更像王菲;他称赞主题曲《一切很美 只因有你》“流畅轻快,琅琅上口”,应归功于作曲及填词人;专辑整体来说,他认为合唱团歌曲“充满孩童气息”,专辑结合了流行曲及儿歌两种元素,能显著提高购买意欲。[18]

Remove ads

备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