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仡央语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仡央语群(Geyang、英语:Kra language group[1])是侗台语系的一支,分布在中国贵州省中部、西部、云南省东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西部和越南北部边境地区。使用人数很少,使用仡央语族的总人数约2万人(村语除外),部分语言濒临灭绝。
![]() |
Remove ads
词源
仡央语群得名于仡佬([klau55])和布央([puo11ʔjaːŋ42]),分别是仡佬人和布央人的自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梁敏于1990年首次识别提出[2]。
泰国学者许家平(Weera Ostapirat)于2000年提出 Kra language 这个命名,重建了 proto-kra language,Kra(*kʰra)是对仡央语族“人”这个单词的构拟。仡佬可能是这个词的一种形式。白保罗1942年提出卡岱(英语:Kadai)一词中的卡(Ka)是Kra的另一种形式。
特点
一些仡央语有在区域内不同寻常的复辅音、倍半音节或双音节词,其他壮侗语倾向于是单音节。布央语中的双音节词被沙加尔 (2004)[3]视作是壮侗语系属于 南岛语系的证据。不同于台语支和侗水语支,大多数仡央语,包括仡佬语和布央语,保留了原始壮侗语的数词系统。其他同样保留了数词的壮侗语系分支只有黎语支。[4]大多数其他壮侗语在超过1000年以前就已经采用了中文数字。
如艾杰瑞所注,仡央语群语言有金属加工、手工业和农业同源词,且不在任何其他壮侗语中出现。[5]这支持仡央族可能独立于台语民族和侗水民族,创造或借来许多技术创新。
祖语
原始仡央语拟音方案有许家平(Weera Ostapirat)(2000)。
分类
许家平(Ostapirat 2000)把仡央语分为两个分支:
仡央 |
| |||||||||||||||||||||||||||||||||
艾杰瑞(2002)认为拉哈语不属于西支。艾杰瑞(2011)根据量化的分析进一步给出如下分类:
仡央 |
| ||||||||||||||||||||||||
Remove ads
数词
Remove ads
脚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