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伦敦塔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伦敦塔桥(英语:Tower Bridge)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的高塔式铁桥,为一座结合上开桥、悬索桥以及直到1960年前曾兼具悬臂桥功能的桥梁。[1]该桥建于1886年至1894年间,由建筑师霍勒斯·琼斯设计,并由工程师约翰·沃尔夫·巴里与亨利·马克·布鲁内尔协力完成。[2]该桥横跨泰晤士河,邻近伦敦塔,是由城市桥梁基金会拥有与维护的五座伦敦桥梁之一。
塔桥的兴建旨在连接当时居住在伦敦桥以东、占全伦敦人口39%的居民,人口规模相当于“一边是曼彻斯特,另一边是利物浦”。[3]同时仍保留船只进入位于伦敦塔与伦敦桥之间的伦敦港池的通航权。塔桥于1894年6月30日由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与威尔士王妃亚历山德拉主持开幕。
该桥总长940英尺(290米)(包括桥台),[4]由两座高213英尺(65米)的桥塔组成,桥塔上层以两条横向步道相连;中央设有一对可开启的可动桥面以便大型船舶通过。桥梁最初使用液压动力系统运作,1972年改为电力液压混合系统。塔桥亦为伦敦内环路的一部分,亦为伦敦交通拥挤税区的边界,目前该桥梁仍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干道,每日通行人数达4万人。桥面可供车辆与行人免费通行;而桥塔、高层步道与维多利亚时代的机房则作为“塔桥展览”的一部分对外开放。
伦敦塔桥现在成为伦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然而有时会与位于上游约0.5英里(800米)处的伦敦桥混淆,这也引发了一则著名的都市传说:一名美国人误以为购买的是著名的塔桥,实际上却买下了哈瓦苏湖伦敦桥。[5]
Remove ads
历史
19世纪末,随着伦敦东区人口成长与商业活动日益活络,对于在伦敦桥下游增设通行设施的需求也随之提高。[6]然而,传统的固定街道桥无法兴建,因为这类桥梁会阻断船只通往伦敦港池(位于伦敦桥与伦敦塔之间的港口区)的航道。[7]尽管1870年通车的伦敦塔地铁在泰晤士河河床下开凿,并采用索道系统运送旅客渡河,这项设施仍无法完全取代新桥的需求。[8][9]
1874年,伦敦市议会指示桥梁基金委员会(Bridge House Estates Committee、BHEC)就扩增伦敦桥通行容量提出最适方案。[6]次年12月,由阿尔伯特·约瑟夫·奥特曼爵士(Sir Albert Joseph Altman)领导的“特别桥梁或地道委员会”(Special Bridge or Subway Committee)成立,负责寻求具体解决方案。[10]该委员会于1876年12月7日提交报告,建议在伦敦桥以东兴建一座桥梁或地道,具体方案视财政情况而定。[11]
1877年5月3日,伦敦市政厅常务法庭收到该委员会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本委员会经过全面而审慎的考量,鉴于交通壅塞亟待纾解,以及维持河道航行便利之必要,我们认为最佳方案,是于先前建议地点:北岸的塔丘至铁门码头(Irongate Stairs)之间,以及南岸的霍斯利唐巷至码头(Horselydown Lane and Stairs)之间—建设一座低位桥梁,并配备完善设施,以确保船只能顺利通行泰晤士河上下游。”此报告随后获得常务法庭正式接纳。[6]
工程师约瑟夫·巴泽尔杰特爵士也在此时将注意力转向塔桥。他建议桥梁应采用钢材兴建,并采高层设计。他认为:若航高超过水面65英尺的桅杆船舶(占总船数的四分之一)愿意降下上桅,便能建造一座具备充足通航净空的高层桥梁,并附设便捷的引道与坡度。”1877年11月26日,大都会工程委员会收到桥梁基金会总会计师来函后,与伦敦市特别桥梁或地道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商讨双方是否可合作推进桥梁项目。会议后,大都会工程局决议待本局工程师与市建筑师会晤并检视其图则后,再向委员会汇报其看法与意见。”12月5日,巴泽尔杰特爵士与市建筑师霍勒斯·琼斯举行会谈。会后双方皆认为对方对合作缺乏诚意。巴泽尔杰特爵士决定独自推动桥梁设计方案,并提出三项高层桥构想。第一案为一座简易型三跨钢制格栅梁桥;第二案为悬臂式设计,结构理念与日后兴建的福斯桥相近;第三案则是一座单跨强化拱桥,跨度达850英尺,拱高为其跨距的八分之一,外观与后来建成的泰恩桥相似。[6][12][13][14]
1878年3月22日,巴泽尔杰特向相关机关提交详细报告,重点介绍第三项设计方案,并强调其在交通效率与结构优势上的潜力。然而,该报告并未事先与市建筑师协商,此举引发伦敦市政当局强烈不满。大都会工程局随即拟定议案,准备向国会申请建桥,但最终再度遭到伦敦市政府及泰晤士河保育局(Thames Conservancy Board)反对,理由是该设计无法提供足够的桥下净空,将妨碍河道通航。同年10月,琼斯发表反驳报告,批评高层桥设计未能提供充足通航空间,忽视码头营运与船商需求。他亦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替代构想。[6]
1879年12月28日的泰铁路桥灾难发生后,列由于故肇因为横向支撑与其固定装置无法承受风压。[6]贸易局随后召集工程专家,订出风压计算五大原则,对铁路桥与高架桥订出每平方英尺56磅的设计风压。此一标准后来亦应用于塔桥的设计。1882年,巴泽尔杰特再次提交修改版拱桥方案,将桥下净空提高至85英尺,并优化南岸引道设计。他同时也提出低层桥(含开启与非开启版本)与隧道的替代方案。1883年初,两份私人议案送交国会,一为双层桥、另一为收费隧道,皆以收费营利为目标,最终遭伦敦市政府阻挡。[6][6]
Remove ads

直到1884年7月24日,桥梁基金委员会才正式提出报告,建议兴建一座“低高度、具备机械开启装置的桥梁”,委员会亦表示,愿意进一步明确设计与造价预估,以便于该年稍晚向国会提出申请。[6][11]随后,该委员会派遣代表前往比利时、荷兰以及纽卡斯尔考察当地各类桥梁设计,并于同年10月28日向伦敦市议会提交建议书。报告中详述了对英国与欧洲大陆低矮开合桥的实地观察结果,并附上市建筑师霍勒斯·琼斯(Horace Jones)所绘制的塔桥设计草图,描绘新塔桥的旋转桥与上开桥两种设计方案。琼斯亦曾咨询工程师约翰·沃尔夫·巴里,其回函随报告附呈,确认上述设计具可行性。据信巴里曾投入约五周时间参与此阶段的顾问工作,期间提出一项建桥预算估算,总额为75万英镑,包含为建设工程所需征收的土地费用。[6]
市政厅常务法庭最终一致决议采纳上开桥方案。相关法案于1885年春季提交至下议院进行审议。[11]尽管工程界部分媒体对此表达反对意见,其中《工程师》(The Engineer)杂志于同年11月7日发表社论,回顾自1866年以来塔桥构想的发展历程,并对时任市建筑师琼斯是否适合担任该项目的设计工作提出质疑。然而,虽然坊间不请自来的设计方案仍持续涌现,建桥方向已成定局。[11]虽然过程中遭遇来自泰晤士河上游码头业主的强烈反对,该法案最终于7月完成三读程序,但仍于1885年8月14日获得御准。法案正式名称为《伦敦市政公司(塔桥)法案 1885》。[11]该法案对桥梁设计细节作出明确规范,并于法案及当时媒体报导中统一称为“The Tower Bridge”,以示其与伦敦塔之历史连结,而非单称“Tower Bridge”主要条文包括:。
- 中央开启桥段须具备200英尺的净通航宽度,开启时需高于三一基准高潮线135英尺,关闭时高度为29英尺;
- 桥墩尺寸须为长185英尺、宽70英尺;
- 双侧跨距各为270英尺;
- 工程期间须维持160英尺宽的通航水道;
- 桥梁设计应与伦敦塔的建筑风格协调一致;[11]
- 工程必须于法案通过后4年内完工;[15]
- 无论陆路交通是否受到延误,桥梁须随时为任何船只开启通航。
1885年9月,市政厅常务法庭授权桥梁基金委员会启动建设计划。第一号合约(涵盖桥墩与桥台工程)之招标文件须于1886年3月29日(星期一)中午前递交。据此可推断,负责桥梁工程的巴里当时已完成整体桥体之初步设计,包含桥梁自重评估与基础荷重需求,并完成桥墩与桥台的详细结构图与技术规格。[6]巴里日后曾表示,曾一度构想使塔桥具备安装火炮及军事防御功能,但该设想“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弃”。[11]
塔桥工程由巴里担任总工程师,建筑设计则由琼斯爵士主导。[16][17]两人共同规划出设于桥墩上的双塔结构。桥的中央段设计为对称可开启的双叶式可动桥,可依需求上升,以利船舶通行;两侧则为悬索桥,桥面由钢索牵引,跨越上层人行步道并固定于桥台[16]由于塔桥结构本体实为钢桥,仅于外部加覆石材以呈现风貌,琼斯在后续设计中逐渐淡出,由巴里全面接手主导工作。巴里自1878年起便与亨利·马克·布鲁内尔(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之子)共同执业,因此在本次项目中,即由布鲁内尔负责大部分细部设计与结构计算工作。至于外部石造建筑设计则由乔治·丹尼尔·史蒂文森(George Daniel Stevenson)担纲。该设计团队随后四年间持续进行图面绘制与技术修订。[6]工程进行期间则由爱德华·克鲁特维尔负责现场监督。
由于工程进度不及原定目标,后续须经国会通过两项法案以延长完工期限。1889年8月12日,《伦敦市政公司(塔桥)法案1889》(Corporation of London (Tower Bridge) Act 1889)获得御准,将原定完工期限展延至1893年,并授权对邻近街道进行必要调整。完工日期再次未能如期达成,1893年6月29日,国会通过《伦敦市政公司(塔桥)延期法案1893》(Corporation of London (Tower Bridge) Act 1893),将完工期限再延一年。[18]

伦敦塔桥于1886年4月22日正式动工,[11]同年6月21日由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亲自主持奠基仪式。整体工程历时八年,于1894年完工。[19][20]工程经费由城市桥梁基金会提供,该基金会创立于1282年,最初负责维护伦敦桥,后来扩及塔桥、黑衣修士桥、南华克桥与千禧桥等其他桥梁。[21]
整体工程共分为八个主要标案。约翰·杰克森爵士赢得其中三案,包括负责北侧引道(自1887年2月开始)、桥墩基础与桥台(1887年2月)、[22]以及北侧引道的铸铁栏杆(1887年12月),总标价为189,732英镑。[23]阿姆斯特朗男爵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所属的阿姆斯壮、米切尔有限公司(Armstrong, Mitchell, and Co. Ltd)获得液压动力系统标案,投标价为85,232英镑(1887年12月);威廉·韦伯斯特负责南侧引道[24],标价为38,383英镑(1888年7月);威廉·阿罗尔公司负责金属上部结构,[25]标价为337,113英镑(1889年5月),总重约12,100吨;[4]佩里公司(Perry & Co.)获得两项标案,分别为石工上部结构(1889年5月)以及铺装与照明工程(1892年5月),总投标金额为179,455英镑。[23]八项工程的总标案金额为830,005英镑。[23]
平均每日有432人于工地作业,[4]而整体工程总计有至少1,200名工人参与,并获邀参加竣工典礼上特别为工人举办的庆祝活动。[26]克鲁特维尔自始至终皆担任驻地工程师[27],并在他于1933年过世前,始终与塔桥保持密切关联。[28]他指出,整体工程仅发生十起致命意外:其中四起发生于沉箱作业、一起于引道工程,其余五起则发生于上部结构施工中。[4]
两座桥墩的基础工程中,共灌注了超过70,000 long ton(78,400 short ton;71,123 t)的混凝土。[29] 第一座沉箱于1886年9月开工,至1890年1月两座桥墩才完工。基础工程耗时甚久,主因是第二座桥墩的开挖必须延后,等待第一座桥墩的施工平台撤除,以便维持160英尺的通航宽度供船舶通行。[30]超过11,000 long ton(12,320 short ton;11,177 t)的钢材用于桥塔与高层步道的骨架建设,随后以康沃尔花岗岩与波特兰石包覆,以保护内部钢构结构,同时满足法案要求。[31]
琼斯于1887年去世后由巴里接任建筑师职务。巴里后来总结塔桥建造过程的关键人员时表示:“费森先生(Mr Fyson)负责大量细部图纸绘制;史蒂文森先生(Mr Stevenson)曾协助建筑设计;还有......最重要的是......常驻工程师克鲁特维尔先生(Mr Cruttwell)与负责机械监造的霍姆弗雷先生(Mr Homfray)”。[3]史蒂文森后续将琼斯原本设计的砖造外观更换为更具装饰性的维多利亚时代哥德复兴式建筑,此举不仅使塔桥成为伦敦标志性的地标之一,也让其风格更为呼应附近的伦敦塔。[27][32] 工程总造价为1,184,000英镑[20][27](约合1.43亿英镑,2021年值)。[33]
Remove ads

塔桥于1894年6月30日由威尔士亲王与亚历山德拉王妃正式主持启用。[16][34]启用仪式出席者尚包括宫务大臣卡林顿侯爵以及内政大臣H·H·阿斯奎斯。[20]据《标准报》报导,塔桥启用典礼是“伦敦市历史上少见的辉煌庆典之一,亦将成为历久不衰的历史盛事”,并称其为“半国家级”的仪式。[35]除了官方仪式外,伦敦市政厅亦以300英镑预算举办“庆功宴”,款待1,200名工人及其妻子。自塔桥兴建伊始即主导工程的爱德华·克鲁特维尔主持该活动。晚宴后,每位工人获赠纪念烟斗与烟草包,其配偶则获赠一盒糖果。[26]一项国会法案规定,塔桥通航时须设有拖船驻守,以在船只遇险时提供协助。该规定持续至1960年代方被取消。[34]
塔桥连接北岸的铁门”与南岸的霍斯利当巷巷,今日分别称为“塔桥引道”(Tower Bridge Approach)与塔桥路。[27] 在塔桥开放前,从塔丘前往南华克的图利街最便捷的路线为位于西侧约400米的伦敦塔地铁。塔桥启用后,由于行人过桥不收费,大量人流转向桥面,隧道收入大减,最终于1898年关闭。[36]
塔桥塔楼间的高架露天步道一度声名狼藉,成为妓女与扒手出没的场所。由于该步道仅能透过楼梯抵达,一般行人极少使用,最终于1910年关闭。[37][38]该步道于1982年重新对外开放,纳入“塔桥展览”(Tower Bridge Exhibition)的一部分。[37][39]
Remove ads
-
1926年的塔桥
-
1940年9月7日伦敦闪电战首波空袭期间的塔桥
-
1950年的塔桥,摄影为B.W. Lee
塔桥启用后,伦敦市政厅与警方间以非正式的“协议”形式拨款支应塔桥的维安开支。1906年,《伦敦市政厅(布莱克弗莱尔桥及其他桥梁)法案》(6 EdwVII c.clxxx)正式将塔桥纳入伦敦市政厅警察管辖范围内。[4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塔桥作为通往伦敦港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敌方攻击目标。1940年,高层步道遭到袭击导致液压系统受损,桥梁一度无法运作。1941年4月,一枚降落伞水雷于塔桥附近爆炸,对桥梁的开合段、塔楼及引擎室造成严重损害。1942年,为因应敌袭风险,增设了第三部引擎备用。[41] 此为一具由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位于泰恩河畔纽卡索的埃尔斯威克厂制造之150匹马力水平式双复合引擎,配备直径9-英尺(2.7-米)、重9吨的飞轮,转速限制为每分钟30转。该引擎于1974年桥梁现代化后退役,并由伦敦市法团捐赠予福恩塞特工业蒸汽博物馆。[42]
塔桥南侧位于南华克区之部分于1949年12月6日被列为一级登录建筑。[43]北侧位于塔村区部分则于1973年9月27日被列为一级建筑。[44]
1960年,塔桥两座主塔间的高架步道自原本的悬臂桥设计改建为悬索桥,加装悬吊钢索以强化结构。[45]1974年,塔桥原有操作机构大多更换为电力驱动的液压系统,由“BHA Cromwell House”的杰弗瑞·贝瑞斯福·哈特威尔(Geoffrey Beresford Hartwell)设计,原有终端小齿轮则改由现代油压马达驱动。[46][47]
1982年,“塔桥展览”(Tower Bridge Exhibition)对外开放,展示场域涵盖两座塔楼、原关闭的高层步道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引擎室。展览中保留了原始的蒸汽引擎与部分液压设备。[48][49][50]
Remove ads
2000年,塔桥曾关闭一个月,以进行开合桥段的修复与其他保养工程。[51]此次整修期间亦安装了电脑系统,以远端控制开合桥的升降。然而该系统运作不稳,在2005年多次导致桥梁无法正常升降,直至感应器全面更换后才改善。[52]

2008年4月,官方宣布将斥资400万英镑进行为期四年的大规模整修。工程包括将原有油漆全面剥除至裸露金属,再重新涂上蓝白两色。[53][54]在此之前,塔桥的涂装为1977年伊丽莎白二世银禧时改为红、白、蓝三色,以示庆贺,随后则恢复为蓝白配色。[53][54]为防止旧漆掉落污染泰晤士河,每个区段皆以鹰架与塑胶帷幕包覆。工程自2008年中启动,施工单位每次仅整修四分之一桥体,以减少交通影响,惟仍有部分道路封闭。工程完成后,预期涂装可维持25年。[55]步道内部整修于2009年中完成;四条悬吊链条的整修则于2010年3月完成,采用先进防蚀涂层技术,须施涂六层以上不同涂料。[53]此外还安装了由LED灯灯具构成的新照明系统,为配合一级建筑限制,灯具以隐藏方式安装于桥体结构中,且未钻孔。[56]
2012年7月8日,为迎接伦敦奥运,塔桥西侧步道被改造为长200-英尺(61-米)的“现场音乐雕塑”(Live Music Sculpture),由英国作曲家萨缪尔·博多利(Samuel Bordoli)创作。30位古典音乐家沿桥全长138英尺(42米)、悬挂奥运五环的步道上演奏,声音沿桥体前后共鸣,与桥的结构呼应。[57][58]奥运后,塔桥上的五环标志被移除,改为悬挂2012年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残疾人奥林匹克标志。[59]
2016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塔桥全面禁止车辆通行,以进行结构维修,包括木甲板维护、升降机构整修与桥梁引道的砖拱防水处理。[60]工程期间,塔桥仍对水上交通开放,大部分时段也供行人通行,仅三个周末例外,并提供免费渡轮服务。[61]
Remove ads
桥梁设计
-
塔桥空拍图
-
2006年的伦敦塔桥
-
黎明的伦敦塔桥
塔桥的原始设计由伦敦市政建筑师霍勒斯·琼斯提出,其初期方案采用传统拱桥结构,并未包含今日所见的上层人行步道。然而,由于担忧拱形结构会阻碍高桅帆船的通行,该设计未获采纳。琼斯因而放弃拱桥构想,转向可开启桥梁的可能性。[4]1885年,巴里加入设计团队后提出上层桥面“采用平拱底”(level soffit)的构想,使塔桥设计迈向现行形式。[3]最终方案结合三种桥梁形式:中央为对称开启的上开桥,两侧引桥则为悬索桥结构,上层原设人行步道为悬臂桥,后于1960年代改建为悬索桥形式。[1]
主桥塔采用钢骨结构,外覆康沃尔产花岗岩与波特兰石饰面,内部则由砖石填充加固。[4]每座主塔在四角设有长119英尺6英寸(约36.4米)的八角形钢柱。位于河岸两侧的桥台塔楼亦采类似设计。整座桥梁(含桥台)全长约940英尺(286.5米),北侧引道长1,260英尺(384米),南侧为780英尺(238米)。桥面宽度为60英尺(18.3米),中央开启桥段则稍窄,为49英尺(14.9米)。引道坡度方面,北岸为1:60,南岸则较陡,达1:40。[4]中央开启桥段长200英尺(61米),由两块对称桥叶(bascules)组成,各向外延伸100英尺(30.5米),向内则延伸62英尺6英寸(19米)进入桥墩内部。每块桥叶包含配重与桥面结构在内重达约1,070吨,并可在五分钟内完成开启,旋转角度达82度。[4]旋转轴位于桥面下方约5英尺7英寸(1.7米)处,并偏移至桥墩内侧13英尺3英寸(4米)。[62]
两侧引桥长270英尺(82米),采悬索桥结构,主缆固定于桥台,延伸至上层人行步道内的锚索系统。高架人行道位于桥面上方约143英尺(43.6米),设有楼梯与升降机供行人通行。[16][27] 原设计中,两端人行道由塔楼向外悬臂延伸55英尺(16.8米),中央由120英尺(36.6米)的钢梁跨接。[11]塔桥设计须考量风压因素。整座桥需能承受每平方英尺56磅(约0.39 psi)的横向风力。这一标准为泰铁路桥灾难后所制定,成为19世纪晚期英国桥梁工程的重要安全规范之一。[3]
此外,桥上亦设有一根外观如路灯的假烟囱,实为通往桥墩守卫室壁炉的烟道出口,为当时隐蔽通风设计的一例。[63]

塔桥的原始开启机构采用液压驱动,由六座液压蓄能器储存高压水作为动力来源。[64]每座桥墩内皆设置两对蒸汽引擎,总计八具机械装置,均为三汽缸设计,单组引擎包含直径8½英寸与7½英寸的双缸。设置双引擎组的目的为确保备援能力,以应对潜在的故障风险。该系统的性能标准达当时英国贸易委员会要求的两倍,该委员会在泰铁路桥灾难后已强化相关安全规范。[11]
液压系统由工程师汉密尔顿·欧文·兰德尔设计并监督安装,该者是位于泰恩河畔纽卡斯尔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的时任技术主管。[65][66]系统透过两具固定式蒸汽机将水压增至约750磅力/平方英寸(750 psi(5.2 MPa)),并泵入蓄压器中。每具蒸汽机透过活塞尾杆驱动压力泵,而每个蓄压器皆配置一根直径20英寸(约50公分)的液压柱,上方加装重物以维持稳定压力。[62]
液压系统与照明设备皆由威廉·托马斯·萨格公司(William Sugg & Co Ltd)承包安装,该公司由威廉·汤玛斯·萨格创立,专精于瓦斯照明与相关工程。最初的照明设备为开放式瓦斯灯燃烧器,后期则改为白炽瓦斯灯技术。[67] 原始液压系统运作长达近九十年。1974年,桥梁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绝大多数的机械装置被新型电动液压系统所取代,设计由BHA Cromwell House公司完成。[68]原始系统仅保留用于驱动平衡桥叶齿条的小齿轮段,现已由液压马达驱动并透过齿轮传动操作。液压介质亦由原先的水改为更稳定的油。[69]
Remove ads

塔桥下方通行的河上船只原需遵守若干规则与信号系统。白天由设置于两侧桥墩尽端的小型控制亭内的红色臂板信号负责管制通行。夜间则改以灯号表示:若桥梁关闭,两侧桥墩各显示两盏红灯;若桥梁开启,则为两盏绿灯。遇有浓雾时,则敲响锣作为警示。[27]
欲通过桥下的船只亦须显示特定信号。白天需于船上高处悬挂直径至少2英尺(0.61米)的黑色球体;夜间则改为两盏红灯设于相同位置;浓雾天气则需持续鸣放船上的蒸汽哨笛。若桥梁两侧高架步道中央悬挂黑球(或夜间为红灯),则表示桥梁无法开启。这些信号会于下游约1,000码(910米)处的樱园码头(Cherry Garden Pier)重复设置,船只欲通行塔桥时须于此悬挂信号/灯号,并依情况鸣笛,以通知桥梁管理员。[27]
部分旧有的信号控制机构已被保留下来,目前展示于塔桥博物馆的引擎机房中。[70]
交通


塔桥于1894年启用后,首年即承担显著的交通流量,当时每日平均约有8,000辆车辆通行,每次桥面升起对陆上交通造成的平均中断时间约为六分钟。[4]
目前塔桥仍为伦敦东部泰晤士河上的主要通道之一,每日人车通行量超过40,000人次,包含汽车驾驶、自行车骑士与步行民众。[52]塔桥位于伦敦内环路上,并标示为伦敦交通拥挤税区的东界线,因此驾驶行经此桥不需缴纳拥挤费。[71]
为保障桥梁结构安全,伦敦市政厅实施每小时20英里(20-英里每小时(32-千米每小时))的速限与18吨(18公吨(20短吨))的重量限制。桥面设有自动车牌辨识系统与测速照相装置,针对超速与违规重量车辆开立定额罚单。[72]
另有一套系统能够监控通过车辆的车重、车身离地高度与轴数,采用感应线圈与压电感测器判断是否超重,并自动对违规车辆发出罚单。[72]
塔桥活动桥面于桥未升起时供行人与车辆共同通行。当桥面升起供船只通行时,陆上交通则须暂停等待。桥梁上层设有横向人行步道,自1894年启用以来便专供行人使用,旨在桥面升起时仍维持行人通行。首年便有日均约60,000名行人使用此桥。[4]该步道于2014年改建为玻璃地板设计,并增设电梯供上下使用。目前已整合为“塔桥展览”的一部分,游客可透过参观了解桥梁机械构造,并俯瞰泰晤士河与伦敦市区景致。[73]参观展览需购票入场。[73]
塔桥于启用首年即因船舶频繁通行而升起6,160次,平均每日升起约17次。[74]今日船舶通行量虽大幅下降,年平均桥面升起次数约为1,000次。[75]
依现行规定,船只拟通过桥下须提前至少24小时提出申请,并可于桥梁官方网站查询开桥时段。[76]该项服务由公共资金支应,因此申请开桥不需支付费用。[77]
塔桥亦为伦敦市民通勤与休闲骑乘的重要通道之一。2019年,伦敦交通局曾提出将自行车超级公路4号线延伸穿越塔桥的规划,以改善东西向的自行车通行路网。[78]
旅游
自1982年以来,塔桥内部对外开放为观光展览空间,设施涵盖桥塔、高层步道与维多利亚时代机房,统称“塔桥展览”(Tower Bridge Exhibition)。展览透过影片、历史影像与互动展示,介绍塔桥的兴建背景、工程技术与运作原理。访客亦可进入南塔下方原本用以驱动桥面的蒸汽引擎机房,观察19世纪末的机械设施运作方式。[50]
展览采售票入场,入口位于北塔西侧。游客可选择步行登楼或搭乘电梯前往高层步道,横跨泰晤士河两岸并连接南北两塔。步道内设有展板与多媒体内容,介绍塔桥的建筑特色与历史沿革,并设有两处装设透明玻璃地板的观景区,可俯视桥面与河流,观察车辆与船只通行情形。南塔出口处另设路线引导游客前往位于桥南引道下的独立机房,参观原始蒸汽动力系统与相关机械装置。[79]
根据英格兰观光推广机构“Visit England”统计,2019年塔桥共接待889,338名访客,在该年度全英格兰1,114个受追踪的景点中排名第34;在需收费景点中则排名第17。[80]塔桥亦是英格兰仅有的三座被列为正式观光景点并纳入统计的桥梁之一,另两座分别为克里夫顿吊桥与铁桥。
影响

尽管塔桥被视为伦敦的重要地标,并被市政府称为“伦敦的标志性象征”,[81]但其设计在20世纪初也曾引发部分专业人士的批评。建筑评论家亨利·希斯科特·斯塔瑟姆指出,塔桥体现了“浮夸与虚华的恶习”,并批评其破坏建筑结构的真实性。[82] 艺术家弗兰克·布朗温亦曾抨击道:“从未有任何建筑像塔桥这样荒谬,却被建造在如此重要的河流之上。”[83]
然而,塔桥仍广获民众喜爱,并在流行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1938年,《纽约时报》影评人本杰明·克里斯勒(Benjamin Crisler)曾形容:“英国人拥有三样美国人所没有、且无比珍贵的事物:《大宪章》、塔桥,以及亚弗列·希治阁。”[84]建筑历史学家丹·克鲁克山克亦于2002年BBC电视纪录片《英国最佳建筑》中,将塔桥列为其个人推荐的四座建筑之一。[85][86] 塔桥与其周边景观也曾出现在BBC为2021年世界杯橄榄球联赛所制作的宣传片中。[87]

塔桥经常与上游的伦敦桥混淆。[88]一则广为流传的都市传说指出,1968年购入旧伦敦桥并运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哈瓦苏湖市的买家罗伯特·P·麦卡洛克,原本误认为自己购得的是塔桥。然而,麦卡洛克本人否认此说法,且卖方代表伊凡·拉金(Ivan Luckin)亦曾公开澄清该传言纯属虚构。[89]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于2017年曾建造一座仿制版塔桥,该桥虽外观类似,实际上并无可开启机构,且拥有四座塔楼,与原桥设计相异。[90][91][92][93]此桥于2019年进行整修,并重新设计外观,以与伦敦塔桥有所区别。[94][95]
特殊事件

1912年8月10日,英国飞行先驱弗朗西斯·麦克林驾驶肖特兄弟S.33水上飞机,从塔桥的活动桥与上层步道之间穿越而过,该特技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壮举。此后,他亦飞越了伦敦桥、黑衣修士桥与滑铁卢桥等泰晤士河上的多座桥梁。[97][98]
1922年8月3日,一名13岁男童在塔桥南侧的滑道上失足落水。一名男子跳入泰晤士河试图救援,但两人最终被卷入漂浮于巴特勒码头附近的驳船下方,不幸溺毙。[99]
1952年12月30日,一辆78路线双层巴士行经塔桥时,桥梁开启机制发生故障。当时由替班操作员值勤,未及时阻止交通。巴士行驶至南侧开合段边缘时,该段开始升起。司机阿尔伯特·爱德华·甘特当机立断,加速驶过1.8米(5.9英尺)宽的缝隙,成功降落在尚未升起的桥面另一侧。车掌腿部骨折,20名乘客中另有12人受轻伤。事后为表彰其冷静应变与勇气,甘特获颁10英镑奖金(折合2025年币值约为£246.81)。[100][101][102][103][104]

1968年4月5日,一架隶属英国皇家空军第1中队的霍克猎手战斗机FGA.9喷射战斗机,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飞越塔桥下方通道。该名飞行员借此表达对军方未举行皇家空军50周年纪念飞越仪式的不满,飞机以约300英里每小时(5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低空掠过威斯敏斯特宫后穿越塔桥。他在降落后被捕,并因“健康因素”遭开除,未经军事法庭审理。[105][106]
1973年7月31日,一名面临证券诈欺指控的29岁男子彼得·马丁(Peter Martin)以Beagle Pup单引擎飞机两度低飞穿越塔桥下方。事件发生当日,他曾掠过市中心建筑后北飞至湖区,最终坠毁身亡。[107][108]
1997年5月,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与英国首相东尼·布莱尔共进午餐后,乘坐的车队准备通过塔桥,适逢桥面因帆船“Gladys”依规定通行而开启,导致车队被迫中断。美方人员未能即时与塔桥方取得联系,事件造成一时混乱。[109]
1999年8月19日,伦敦市自由人杰夫·史密斯(Jef Smith)带领两只绵羊跨越塔桥,以象征自由人于市内放牧的传统权利,借此抗议年长者权益逐渐遭忽视。[110]
2003年10月31日,为父争公义运动一名抗议者扮成蜘蛛人攀上塔桥旁一座高约100英尺(30米)的塔式起重机,并展开长达六日的抗议行动。警方为避免其坠落事故,封锁塔桥及附近道路,导致伦敦市与东伦敦交通严重瘫痪。[111][112]
2009年5月11日,塔桥北塔内一部电梯突然下坠约10英尺(3米),造成6人受困并受伤。[113]
2021年8月9日,塔桥因技术故障在升起后无法重新闭合,导致交通中断约12小时。当日下午2时,塔桥为让禧年帆船信托基金旗下的高桅帆船通行而启动升桥机构,但随后陷入卡住状态,直至深夜才恢复正常。[114][115][116]
另见
- 伦敦桥梁列表
- 泰晤士河渡口列表
- 开启桥
- 贝尔法斯特号轻巡洋舰
- 伦敦桥
- 沙德泰晤士街
- 圣凯瑟琳码头
- 伦敦塔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