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俩忘烟水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俩忘烟水里》,1982年香港无线电视古装剧《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的主题曲,由顾嘉煇负责作、编曲,黄霑填词,主唱者为关正杰关菊英,是首中国风的抒情歌。首次收录的专辑是关菊英同年发行的《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本曲据传为顾嘉煇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

事实速览 俩忘烟水里, 收录于专辑《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 ...

相关背景

黄霑在1983年一个书面访问中说歌曲监制看完歌词后不明白“俩忘烟水里”的意思,但他坚持听众会明白,不必改动,结果监制依从[1]
前女友林燕妮亦透露,歌名中的“忘”字本应是茫茫然的“茫”,但唱片公司认为听众不会明白就弃用了。林觉得用“茫”字意境更高和对题。[2]

另,跟歌名有关的古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唐代李白的诗句“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出自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清代施世纶的诗句“岂是两忘机,各在烟水里”(施世纶《将至昭阳遇雨》)。

特征及评价

作编曲

作曲方面:4/4节拍,抒情题材故为慢速。除前奏外,旋律以五声音阶写成;C大调,少数乐句F大调;音域为大十度。
曲式结构为:前奏-A段-B1段-B2段-间奏-B1-B2-尾声。
A段的旋律是全曲的基础,B段跟A段的最大分野在于移高了四度,感情也更浓烈,合唱部分(即B2段)则以二部旋律结构示人(复音音乐),旋律交错象征曲中男女主角痛苦和矛盾的心境;其主部旋律跟B1段一致,副部旋律则脱胎自A段最后一个乐句,“写法简单而优美”;被乐评人黄志华视为“中国风格的流行歌曲创作的极致”,因为二部旋律均是纯五声音阶,代表能用的乐音少,亦越难写得好。

编曲方面:运用了风铃、琵琶、单簧管、电吉他、低音电吉他、弦乐器及钢琴。 [3] [4]

歌词

歌词参考了金庸原著小说的回目。[5]

文学评论家陈世骧曾说《天龙八部》的中心思想为“冤孽与超度”,填词人杨熙认为《俩》亦以此为主题[6]:92。

词评人朱耀伟认为“女儿意、英雄痴;塞外约、枕畔诗;磊落志、天地心;往日意、今日痴”运用一连串并列的意象,把“情义两难存的矛盾”体现出来,是中国古典诗和英美现代诗的常用技巧。[7]

八十年代尚未出道的林夕(梁伟文)认为《俩》语气多变、意象多端,并紧扣“虚幻”此中心主题,又说“笑莫笑、悲莫悲”是“禅趣逼人”的佳句,但受一些人非议说难以理解,因此为黄霑感到无奈。[8]

林燕妮及前香港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徐允清均认为此词甚难填,因为粤语已经颇为音调化,再要为交织的两个声部填词,则容易错拍、倒字、听起来不和谐,但黄霑却克服了这道难题,这也是前者建议黄霑提交此词参加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的原因。[2][9]

歌手

林燕妮形容关正杰“声音斯文,咬字清雅,而且音域大”、关菊英“歌声很纯,未食人间烟火”,两者配合融洽[10]

奖项

  • 1985年:无线电视“18年主题金曲大选”“18主题金曲”[12]

其他版本

另有国语版,歌词不变,一版歌手亦不变,收录于金声唱片发行的专辑《天龙八部》(1983年,台湾),但台湾播出剧集时却采用青山与张鸿的对唱版本;另一版女主唱换成黄莺莺,收录于飞利浦发行的专辑《天龙八部·冲激》(1984年,星马)。

相关条目

万水千山纵横》:《天龙八部》第二辑《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主题曲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