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假名 (文字)
日語音節書寫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假名(日语:仮名/かな Kana *,发音:[kana] ⓘ)为日本人创造的表音文字,与汉字共同构成日语的传统书写系统。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万叶假名等种类,在现代日语中往往指前两种。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18日) |
“假名”的名称由来,是因为相对于“真名”,即汉字,名称中的“假”则为假借之意。现时“假名”的日语读音是“かな”,但其实古时“假名”叫做“かりな”,之后简化成为“かんな”,再简化成今日的读音。
Remove ads
平假名和片假名
起因
论及假名之起因,则不得不提“万叶假名”之形成。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虽有自身的语言,却苦于没有纪录的方法,仅能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
汉字传入之后,各国纷纷以汉字为用,日本、朝鲜半岛皆兴起了“言文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自国语言,书写时则只能使用汉文。
然而中、日两种语言之文法结构迥异,全以汉字行书,有难以表达之处。于是发明了万叶假名,以补足用汉文纪录日语之不足。万叶假名是将汉字视作单纯表音符号的一种表记法。例如当时可以写“與”→等于今天的“よ、ヨ(yo)”、写“乃” →等于今天的“の、ノ(no)”之类。众人抄写万叶假名之时,因作为万叶假名之表音汉字其实并不需要如表意汉字般严谨,却需要繁琐的书写汉字,导致各种简化方法遂渐渐出现。如“與”→“与”→“よ、ヨ”之俦。在约定成俗的简化之后,渐渐成为现代所见之假名。不过,一直到近代统一假名之前,假名仍有多种体系[4],正是上述假名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的佐证。


Remove ads
使用
假名为一般书写日语,但也是日本境内少数民族所使用的琉球语、阿伊努语的文字;在台湾日治时期亦有以假名来标注台语以及台湾客家语发音,即为台湾语假名和广东语假名[5]。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