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元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元思(467年—506年6月18日),字永全[1],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元思是汝阴王拓跋天赐的第二子,本名永全,过继给早逝的乐陵王拓跋胡儿,改名思,并袭封爵位。魏孝文帝元宏初年,柔然侵犯边境,元思誉出任镇北大将军、北征大都将,之后出任使持节、兼领护匈奴校尉、都督、中军都将,又出任使持节、镇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加兼领护东夷校尉,转任镇北将军,署理镇北大将军。魏孝文帝在光极堂引见百官,对元思说:“恒代之地路途遥远,旧京地位又十分重要,因此委屈叔父您远赴上任,然而临政之际不可不谨慎小心,以达成朕的期望。”太和二十年(496年),恒州刺史穆泰与定州刺史陆叡等人准备发动政变,准备推举诸王为首领,谋划迎接太子元恂,首先想要推举南安王元桢,其次推举阳平王元颐,如果两人都不肯相从,就逼迫乐陵王元思做首领[2],元思参与此事[3][4]。事发后,朝廷认为元思知情不告,赦免死罪,于太和二十年十二月削除元思誉的爵位,废为庶人[5][6]。太和二十三年二月癸亥(499年3月14日),朝廷恢复元思誉的乐陵王爵位[7][8]。正始三年岁次丙戍五月乙丑朔六日庚午(506年6月12日),元思誉患上疾病,十二日丙子(506年6月18日)在正房中去世,虚岁四十,次年丁亥三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507年4月22日)葬于瀍涧之滨,朝廷赠予镇北大将军[1],光州刺史,谥号密王[9][10]。
Remove ads
家庭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