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开普勒70b

太陽系外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开普勒70b(英语:Kepler-70b),旧称KOI-55.01[2](有时候称为KOI-55 b),是一个环绕B型次矮星sdB开普勒70类地行星。该行星系统亦另有一颗行星,开普勒70c英语Kepler-70c,而这两颗行星均相当接近母恒星。开普勒70b的轨道周期只有5.76小时,从发现至今是公转周期最短的系外行星。截至2013年,这颗行星是表面温度最高的系外行星,其平均表面温度为7,178 K。其密度为5500 kg/m3[3]

更多信息 太阳系外行星, 母恒星 ...
Remove ads

生存假说

斯特凡·查比涅Stéphane Charpinet)于《自然》期刊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这两颗行星发现的论文。查比涅认为,这两颗行星在母恒星是红巨星的时候,曾经被并吞进母恒星中,但并没有被蒸发掉,却反而幸存下来[4]。尽管如此,这两颗行星并非首次在恒星成为红巨星后,剩余下来的恒星遗骸旁发现的行星。在这之前,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大量环绕着恒星遗骸脉冲星公转的脉冲星行星[5]。但在发现这两颗行星之前,天文学家都尚未发现轨道周期如此短的行星,不管其母星是否主序星[2]

起源

这两颗行星很可能曾是类木行星。但在母恒星变成红巨星时,这两颗行星以螺旋状轨道逐渐接近母恒星。当这两颗行星非常接近母恒星时,它们除岩石核心外的其他外层都被蒸发。因此,在母恒星成为白矮星后,这两颗行星便成为了现在的类地行星,并环绕着白矮星公转[4]。根据《太阳系外行星百科》指出,这两颗行星的母恒星在1,840万年前脱离红巨星阶段,成为白矮星[6]

行星状态

开普勒70b距离地球3849 ± 310光年[1],其质量下限为地球质量的44%[7],而半径则为地球半径75.9%[1]。其密度为5500 kg/m3,与地球密度(5,515.3 kg/m3)相若。[3]

开普勒70b的半长轴为0.006 AU,即约897,587公里[8],是水星半长轴(0.387 098 AU)的1.55%[9]。其轨道周期仅为0.2401 ± 0.000004天,是水星轨道周期(87.9691天)的0.27%[9]。由于这颗行星与恒星的距离过于接近,致使其平均表面温度高达7,178 K,是至今已知表面温度最高的系外行星[1]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