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别当真,这不是属于你的故事
2011年視覺小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别当真,这不是属于你的故事》[1](英语:don't take it personally, babe, it just ain't your story,以下简称《别当真》)是独立游戏开发者克莉丝汀·洛夫于2011年发行的视觉小说,为2010年游戏《Digital: A Love Story》的精神续作。她用大约一个月完成开发,并在2011年4月4日免费公开下载。该作属于典型的视觉小说型态,大多数剧情自动推进,玩家仅在关键节点作出选择。故事背景设定于2027年,主角是一位刚上任的高中文学老师,拥有在不揭露身份、学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时查看学生之间私讯的能力。作品核心关注“隐私”与“人际关系”在未来社会中的界线与张力。该作口碑良好,评论员一致赞赏其将后设小说叙事与游戏机制巧妙结合的方式,尤其对文笔的品质和张力给予高度评价。
Remove ads
玩法

《别当真》是一款结合视觉小说与互动叙事的文字冒险游戏。故事主要以静态的角色立绘搭配日本动画风格背景与文字对话框展现,玩家的视角始终跟随一位学校教师,能够同时看到他的内心独白,以及他与其他角色的言谈内容。玩家可以自行控制对话向前推进,但无法回溯,且除了少数关键时刻,基本上无法决定任何角色(包括老师本人)的发言。在这些重要情节中,游戏会提供两到三个对话选项,选择不同选项可能对剧情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2]。
该作与传统视觉小说不同,玩家可随时查看学生之间的私密讯息与社群互动——这些讯息来自虚构校园社交平台“AmieConnect”(简称“Amie”),也能浏览类似4chan的贴图讨论版,这些内容多为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在线聊天与面对面交流的情节平行推进,有时也会同步进行。此外,游戏会即时通知玩家有新的讯息或帖子出现。通关一次游戏的时间约为一个多小时[3]。
Remove ads
情节
故事发生在2027年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所私立高中的校园里。主角是刚接任高二文学课的新老师约翰·鲁克(John Rook):他二度离婚,认为自己正陷入“离奇的中年危机”,于是放下原本的电脑职涯,转行当老师[4]。他班上有七名学生:亚莉安娜·贝勒-埃塞(Arianna Belle-Essai)、肯德尔·弗劳尔斯(Kendall Flowers)、泰勒·吉布森(Taylor Gibson)、夏洛特·格雷瓦尔(Charlotte Grewal)、伊莎贝拉·哈特(Isabella Hart)、诺兰·斯特里乌卡斯(Nolan Striukas)和山崎明(Akira Yamazaki)。学校为师生配发电脑,学生透过这些装置在校内网络上公开或私下沟通;而鲁克——也就是玩家的视角——可以看到所有讯息,包含私讯。校方解释这是为了防止与监控网络霸凌,并明令鲁克不可透露他能查看学生私讯[5]。
游戏开场不久,鲁克得知女同性恋情侣肯德尔与夏洛特刚分手[6],而异性情侣泰勒与诺兰也在数周前分手[7]。此外,亚莉安娜开始对鲁克产生爱慕之情,在玩家第一次的抉择点上,鲁克可以选择回应或不回应[8]。不久后,山崎公开自己是同性恋,但让他失望的是,其他人早已知道[9]。随后他尝试与诺兰交往,而诺兰不确定该如何回应[10];鲁克可以鼓励诺兰试一试,或让他自己决定,不过两种选择皆会使二人交往[11]。
第二天,伊莎贝拉在与鲁克预约的会面缺席,且久未回到教室。玩家查看Amie讯息和帖子,发现其他学生暗示她已自杀[12]。校方告诉鲁克,他们无法提供她的联络资讯[13]。课程在她缺席的情况下继续,不久之后,如果玩家在先前拒绝了亚莉安娜,她会再次尝试与鲁克发展关系,玩家可以再次选择接受或拒绝她[14]。鲁克透过Amie得知夏洛特和肯德尔都有复合的意愿;玩家可选择影响夏洛特尝试复合与否,这会决定两人是否再次交往[15]。泰勒则出于嫉妒,试图挑拨诺兰与山崎的关系,但未成功[16]。
学期接近尾声,鲁克开始收到有关伊莎贝拉死亡的奇怪电子邮件,并开始看见死神的身影。鲁克因这些事感到不安,当山崎的母亲想与他谈论Amie被误用的情况时,他以为她已经发现自己在监视学生的对话[17]。然而在见面时,他发现伊莎贝拉其实还活着,只不过是搬走了;学生们透过Amie制造她已死亡的假象,作为一场失控的恶作剧。此外,学生们早已知道鲁克能看到他们的讯息;山崎的母亲解释,这些学生从小就有像Amie这样的科技,对网络隐私完全没有概念,认为所有在线的东西——即便是“私人”讯息——都有可能被任何人读到[18]。游戏结局会根据玩家的选择,在鲁克与学生们惬意地共进午餐、与亚莉安娜约会,或两者皆无之间结束。
Remove ads
开发
《别当真》在一个月内制作完毕,并于2011年4月4日正式发行,供玩家免费下载[19]。该作由独立游戏创作者克莉丝汀·洛夫撰写剧本和与开发。游戏美术部分除了有Auro-Cyanide为游戏专门绘制的角色与场景外,还使用了Tokudaya和Kimagure After提供的授权素材;音乐则来自Rengoku Teien和propanmode的授权曲目[20]。该作以游戏引擎Ren'Py制作,是洛夫当时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她首次挑战具分支路线的剧情设计[19]。她将该作定位为2010年作品《Digital: A Love Story》的“精神续作”[21]。该作于全国恋爱游戏写作月(National Ren'ai Game Writing Month)期间开发,与全国小说写作月(National Novel Writing Month)相似,开发者会在一个月内完成一部视觉小说[21]。洛夫提到她最喜欢的游戏角色是肯德尔[22]。
Remove ads
反响
《别当真》发行后,IndieGames的编辑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se)将其评为“必玩免费游戏”,并建议玩家多次重玩,体验不同选择所触发的多条剧情走向[23]。《每日电讯报》在2011年的年度游戏评选中,颁发该作“最佳剧本”大奖,赞扬洛夫笔下“高中教师卷入学生烦恼”的多层次叙事题材,突破了绝大多数主流游戏不敢触碰的界线[24]。《GamePro》编辑皮特·戴維森(Pete Davison)指出,该作展现了大型制作游戏中常见缺乏的创造力,剧情细腻动人,并形容洛夫是“先是作家,然后才是游戏开发者”[25]。Rock, Paper, Shotgun评论员亚历克·米尔(Alec Meer)则称这是一款“关于爱情、性和网络”的游戏,不仅深触人心,更带出如同“被人当胸重击”的强烈情感冲击[2]。他高度肯定洛夫透过对话营造情绪张力的手法,但认为游戏后段的感染力减弱,并批评“12chan”讨论串作为希腊合唱式叙事工具略显多余[2]。
PopMatters评论员阿龙·波普尔顿(Aaron Poppleton)将该作视为“一部关于现代隐私议题的思辨游戏”,认为该作是近年来最具思想性的作品之一。不过他直言游戏的美术表现因开发期仅一个月而略显粗糙,视觉呈现未能完全对得起故事的潜力,然而剧情和文笔几乎抹平了这项缺陷[3]。《GamePro》的戴維森在探讨游戏中性议题的专文里,引用该作为成熟运用性主题探讨爱情与人际关系的成功案例[26]。Gamasutra的埃米莉·肖特认为该作拥有“迷人的角色、生动的台词和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但批评在游戏在隐私和个人界线议题处理上的不平衡,特别是对主角鲁克在私人与职业界线上的刻划不足,削弱了这个对剧情至关重要的价值冲突[27]。洛夫后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汇整了外界的评论与批评,她坦言,该作虽然评价不如前作《Digital: A Love Story》响亮,但多数玩家仍对她笔下的人物关系与整体剧情感到共鸣。多数意见提到主角鲁克的塑造较为薄弱,她也发现许多玩家未察觉他的设定是“极其糟糕的老师”,而鲁克与亚莉安娜的暧昧情节是故意为之,旨在使玩家感到不安与反感。她也认为使用授权美术在表现力上稍逊于完全原创的作品,削弱了游戏可能达到的效果[28]。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