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剪尾王霸鹟
霸鶲科霸鶲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剪尾王霸鹟(学名:Tyrannus forficatus,英语:Scissor-tailed Flycatcher),是雀形目霸鹟科霸鹟属下的一种鸟类。[2]这种鸟类以昆虫为主食,是会行迁徙的物种,在春季时前往美国南部的稀树草原繁殖,并在秋冬时向南至佛罗里达及中美洲过冬。[3][4][5]这种鸟类以其相当狭长的剪刀形尾巴著称,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州鸟。[3][6]
这种鸟类主要以黑白色系为主,其头背部偏灰白色,翅膀较黑,长尾则是黑白交错,在胸腹部则有一些粉红色及淡黄色羽毛。[7][8][9]在雌鸟及幼鸟中,尾巴则相对较短。[5][10]繁殖时以一夫一妻制为主,雄鸟会有求偶行为,而雌鸟每次产3—6枚卵,12—14天后孵化,14—17天后离巢。[11][12]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因其分布广大且数量仍多,被列为无危物种。[1][13]
Remove ads
物种发现与分类
| |||||||||||||||||||||||||||||||||||||||||||||||||||||||||||||||||||||||||||
2022年的研究中所展示的霸鹟属成员关系[14] |
该物种在乔治-路易·勒克莱尔·德·布丰的《自然通史》(Histoire Naturelle)就已有描述,当时布丰以“Le moucherolle à queue fourchue du Mexique”(墨西哥燕尾鹟)一名称呼。[15]后来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在其1789年改版的《自然系统》的修正版内引布丰的资料以Muscicapa forficata的名称命名。[16][17][注 1]
1837年,英国鸟类学家威廉·斯温森将其移至Milvulus属下,并在1901年时被更名为Muscivora。[11]该属在1966年时被建议应归为当时已经建立的霸鹟属下做为一个亚属,但最终于1983年时被认为其特征并不足以成为一个亚属,因此被直接归于霸鹟属至今。[19][11][2]
其属名Tyrannus来自拉丁语的同样辞汇,源于希腊语的τῠ́ρᾰννος(转写:turannos),即“君主”之意。[20]:394种小名forficatus来自拉丁语forfex,即为“剪刀”之意。[20]:162
剪尾王霸鹟是霸鹟属下的十三个成员之一,与其最为亲近的物种为西王霸鹟。[14]这两个物种同域分布,生态地位相似,虽然有未能成功孵化的杂交情形,但也有出现了同时拥有两者特征的杂交个体。[21][11]并也有与库氏王霸鹟杂交的个体。[3]目前这种鸟类没有亚种变化,是单型种。[2]
Remove ads
形态描述
剪尾王霸鹟的体长平均约35厘米,其中延长的尾巴就占了当中18—21.4厘米;体重则约39—43公克。[9][8][22]其鸟喙宽平均7.6毫米、深平均6.0毫米、嘴峰长平均约22.4毫米;翼长12.1厘米;跗跖长18.6毫米。[22]
成鸟的头部为白色,鸟喙黑色。[7][8]上半身灰色,背面呈淡灰色与黑色,胸腹偏粉红色与白色。[5][9]翅膀边缘带有白色,翼下则有淡黄色羽毛,尾羽黑白交错并在末端呈黑色,其中最外侧的尾羽相当长,成为这种鸟类最明显的特征。[9][10][8][23]雌性的身体通常比雄性小,尾巴也较短。[5]幼鸟也同样有较短的尾巴,并缺乏腹部上的粉红色区块。[10]
其剪刀形尾巴及其他特征使其不难与其他鸣禽区分,但当地的维达雀属鸟类也同样拥有长尾的特征。[8]这种鸟类与叉尾王霸鹟的区分点在后者头部为黑色;而其幼鸟与西王霸鹟比较时则差在后者有黄色的腹部跟绿色的背部。[7]
分布及栖息环境
这种鸟类会在3月中旬至4月初时抵达美国南部繁殖,当中包含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3][24][4][5]随后于秋季的10月到11月时集中向南迁徙,并于冬季时于佛罗里达南部、中美洲、南至巴拿马的开阔、潮湿的地区过冬。[3][24][9][4]当中有一些个体可能会远至阿拉斯加东南部、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或太平洋沿岸繁殖。[4]
通常夏季时剪尾王霸鹟会在稀树草原的环境中繁殖,并可在开阔的乡村地区、农村、电线上或甚至是都市中看到。[10][5]其冬季的栖息点包括牧场、农田、半湿润的灌木地带或热带森林边缘等地。[9][5]
习性

剪尾王霸鹟惯于群体行动,有时可见超过200只的大型群体同时迁徙或过冬。[7]其飞行时尾巴常折叠于身后,翅膀拍动较浅而轻盈,并常常飞行时急转弯。[7][9]这种鸟类也被观察到会在地面上行走及跳跃移动,且曾被观察到进行蚁浴。[5][9]
就像其他霸鹟属鸟类,剪尾王霸鹟也有追赶其他鸟类的习性,曾记录过的鸟类包含红尾𫛭、斯温氏𫛭、红头美洲鹫、哀鸽、大尾拟八哥、拟八哥、小嘲鸫、西王霸鹟、呆头伯劳、家麻雀、短嘴鸦、冠蓝鸦及云雀鹀,据信是为了驱赶潜在的捕食者及资源的竞争者。[11]
剪尾王霸鹟以在空中捕获昆虫为食,主要以蚱蜢跟甲虫为食,并也会吃蜜蜂、黄蜂、蜘蛛、蟋蟀、水果和浆果。[10][5]通常这种鸟类会在较高处观察昆虫良久才飞起在上方盘旋后才俯下捕捉。[7]少数情况下有可能会在牛背上出现。[7]
剪尾王霸鹟视位置会在不同时间开始繁殖,在南部的族群约4月左右开始;而北部则会延迟到6月,采一夫一妻制。[12][7]在春天时,牠们会用其长尾巴进行求偶表演:雄鸟会自100呎(30米)的高空俯冲而下,一边之字型飞行一边发出叫声,再飞上空中做出数次后空翻的动作展示其尾羽,重复数次。[10][7]在繁殖季中,牠们会具有领域性,并驱赶靠近的其他同类。[5]

巢穴会由雌鸟筑于5至30呎(1.5至9.1米)高的树枝分叉上,以树枝、根、茎、棉花、纤维、布料制成,呈杯状。[12][11]雌鸟通常产3—6枚卵,每隔一天产一枚,并独自孵化。[12]卵呈卵圆形,为略带光泽的白色或浅粉色,并可能带有一些深色斑点或斑块,约为长22毫米、宽17毫米的大小。[12]其巢穴是褐头牛鹂的少见寄主,但在研究中发现剪尾王霸鹟有能力自行排除牛鹂的寄生卵。[11]
幼鸟在12—13天的孵化后诞生,并同时由父母照顾喂食(但其中约七成五仍由雌性负责),喂食时间集中于傍晚时段。[12][10][11]在孵化14—17天后具有离巢能力。[11]
Remove ads
剪尾王霸鹟的叫声较西王霸鹟的歌声和缓且低,且略有不同的节奏和音调。[8]声音是相对低但仍尖锐的“bik”、“kew”、“ka-quee-ka-quee”或重复的“ka-lup”,通常在停栖或展示时可听见。[7]黎明时能听到“pup、pup、pup、perek”的声音。[8]
威胁
其巢穴有可能遭到当地雷暴或龙卷风影响而大量损失,因此使当年的繁殖成功率大幅下降。[11]而蛇类及库柏鹰也曾有食用其卵或雏鸟的纪录。[11]
物种状态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由于其广大的分布范围及下降速度不大,因此被列入无危物种。[1][13]目前总体数量在2019年预估有910万只,但在2008—2018年间减少了约7%的数量。[13]但因这种鸟类能在在人类干扰下生存,目前并没有与其相关的保育措施规划,且其族群有向东扩展的迹象。[5][4]
文化

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州鸟是剪尾王霸鹟,这种鸟类也同样出现在该州的25美分纪念币的背面也,以及该州的美国足球冠军联赛足球队FC塔尔萨的标志上。[6][25]其长尾羽也曾被用来制作为扇子使用。[26]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