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兆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刘兆佳,大紫荆勋贤,GBS,JP(英语:Lau Siu-kai,1947年6月7日—),广东东莞人,学者,现任中国全国政协香港区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前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2002年至2012年)。
Remove ads
背景
刘兆佳是香港培英中学(小学部,1959年小六[2])和圣保罗书院校友(1966年中五、1968年中七,与韩连山及傅浩坚为同届同学[3][4]),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社会学及经济学,获社会科学学士(一级荣誉)衔,197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港后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担任社会学讲师,1983年升为高级讲师。1987年擢升为教授,1990年晋身讲座教授。1978年开始兼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兼任香港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年擢升为主任,1990年起兼任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1994至2002年则兼任社会学系主任[5]。2007年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旋即获委任为荣休社会学讲座教授[6]。
政治生涯
除教学及研究外,刘兆佳一直积极参政,于1993年获中央政府委任为港事顾问,同年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任为香港特区筹委会预委会委员,1996年接续获委任为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2003年起获委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2002年至2012年出任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
刘兆佳加入政府前经常在报章撰文,对香港政制发展发表意见,对政府及政策作出批评,但2002年加入政府后,刘兆佳表示在集体负责制下,以维护政府的权威和政策,就公开发言对自己设下“四不”政策,即不评论北京政策、不评论其他个别官员言论、不与政府唱对台戏及不反对特区政府政策[7]。其言论作风的转变,为部分学者所诟病[8]。刘兆佳初加入政府时曾表示只是短期参与,原大学教职务停薪留职[9],三年任期完结后会返回香港中文大学任教[8],2005年延任两年至当届政府任期完结[10],2007年继续留任新届政府[11],同年正式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2012年随当届政府任期完结离任。
Remove ads
研究领域
香港政制发展、香港社会变迁、比较政治、社会指数和中国政治发展。
社会学研究作品
Remove ads
个人评价
对于刘兆佳是学者、智囊抑或传声筒,在反修例运动初期,他提及过的“国家声誉问题”相信是指中国领导人的颜面受损。评论指他身为香港知名学者,是长期向中央打报告的智囊,无疑要对中共领导层误判形势负上责任。[12]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锺剑华评论:“他只是打着学者教授之名,所作的推测都只是政治立场,反映的都只是当权者的愿望。不少带着教授学者身份的红色肥猫,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也恬不知耻地以‘书生之见’作包装,实际上只是在扮演李莲英的角色。”[13]
轶事
2003年,刘兆佳预测七一游行只有3万人参加,最终参加人数超过50万人。[14]
2011年4月,身任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的刘兆佳入住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接受有关泌尿科的手术,并休假两周,政府新闻稿对外称他“接受一项预防性手术”[15]。
刘兆佳在2018年回应中国政府通过修宪取消领导人任期限制,他表示通过删除国家主席只能连任一次的限制,是希望提升国家主席在外交时的地位,强化习近平的核心地位。不过他认为该项修订并非最重要,因为中国政治架构中最重要的职位并非国家主席,而是中共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16]
刘兆佳患有严重口吃,说话时有明显不自主地重复发音及句子停顿位置不当等问题。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