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勿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勿吉
Remove ads

勿吉中古汉语拟音:miut kit),辽金时期称为“兀惹”,元明时代称为“兀者”,即清代所称的“窝集”,在满语通古斯语系语言中意为森林,指森林中的部族。[1]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对高句丽以北(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等地区)的狩猎民族的统称为勿吉。[2]

Thumb
5世纪勿吉在东夷诸国的位置。

《魏书·勿吉传》称之为“旧肃慎国也”,说明勿吉也曾是肃慎的一部分。肃慎曾与之并存一段时间,居住地与夫余豆莫娄相近,主要是松花江两岸。分布位置具体在松花江东流段和北流段,即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中心区域在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的松花江丁字形大曲折一带。勿吉人在松花江流域定居后,起初被挹娄役属。挹娄人在长年征战中消耗了本部的实力,难于驾驭旧肃慎地的各部落。5世纪初,勿吉进入奴隶制社会,松花江一带的勿吉人摆脱了挹娄的控制,占据了肃慎和挹娄之故地。[3]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勿吉人灭夫余国,之后其辖境南与高句丽相接。势力最盛时,北起黑龙江,南抵长白山,西至洮儿河源。[4]

勿吉人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南北朝以后农业的比重有所增加,使用铁器,种植有粟、麦、稷和葵,采用中原人早已淘汰的偶耕。勿吉人善“捕貂”,此外还学会了“嚼米酿酒”。不过其始终仍保持着森林狩猎民族的生活方式。《魏书·勿吉传》记载:“其地下湿,筑城穴居,屋形似冢,开口于上,以梯出入。”[3]

勿吉各部落各有君长,虽不相统一,但在东夷各部族中却最为强悍。[2]初有数十部,后逐渐发展为粟末(今松花江)、白山(今长白山)、伯咄(即伯都讷,今扶余市)、安车骨(今阿什河)、拂涅(今牡丹江一带)、号室(今绥芬、穆伦二河流域)、黑水(今黑龙江下游)7大部。隋唐时被称为“靺鞨”。[4]

北魏延兴年间开始遣使中原,前后与北魏、北齐交往达37次之多。[4]延兴年间(471年-476年)勿吉遣使乙力支朝献北魏。太和(477年-499年)初,乙力支朝献北魏,贡纳500匹。太和九年(485年),勿吉遣使侯尼支朝献。明年(486年)入贡。太和十二年(488年),勿吉遣使贡纳楛矢方物。太和十七年(493年),遣使人婆非等500余人朝献。景明四年(503年),遣使候力归朝贡。东魏兴和二年(540年)6月、遣使石久云贡纳方物,至武定年间(543年-550年)路途断绝。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