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半人马座A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半人馬座A
Remove ads

半人马座A,也称为NGC 5128,是位于半人马座内距离大约1千4百万光年远的一个透镜星系。它是最靠近地球的电波源之一,也是被专业天文学家广泛研究的活跃星系核[5]。这个星系也是全天第五亮的星系,所以即使这个星系只能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看见,它依然还是业余天文学家的理想目标[6]相对论性喷流的能量被相信是从在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的空间喷射出来的,辐射出X射线无线电波的波长。以十年间隔对喷流进行的电波观察,天文学家确定喷流内侧部分的移动速度达到光速的一半。X射线则是喷流内的高能微粒在更远处与周围的气体碰撞所产生的。

事实速览 半人马座 A, 观测资料(J2000 历元) ...

如同对其他的星暴星系所做的观测,碰撞导致恒星的形成和引发强烈的爆炸。使用史匹哲太空望远镜,科学家证实了半人马座A是经由一个大型椭圆星系与一个小螺旋星系碰撞的结果。

Remove ads

观测史

NGC 5128是詹姆士·敦洛普于1826年4月29日在帕拉马塔天文台进行勘测时发现的。

1847年,约翰·赫歇尔将NGC 5128描述为“两个半椭圆形的椭圆形星云,似乎被一条平行于星云较长轴的宽阔模糊带分割开来,中间切口有一条平行于星云的微弱光带”。

1949年,约翰·盖滕比·博尔顿、Bruce Slee和Gordon Stanley将NGC 5128定位为首批河外射电源之一。五年后,沃尔特·巴德鲁道夫·闵可夫斯基提出这种奇特的结构是巨大椭圆星系和小型螺旋星系合并事件的结果。1970年,使用探空火箭首次侦测到X射线。 1975-76年,透过大气切伦科夫技术观测到半人马座 A的伽马射线发射。

爱因斯坦天文台于1979年探测到星系核心发出的X射线喷流。十年后,哈伯太空望远镜沿着中央尘埃带发现了年轻的蓝色恒星。

型态(组织)

半人马座A在型态学上可能是特殊星系,因为从地球上观察,这个细看起来像是透镜星系椭圆星系叠加上一条尘埃带[7]。这个特殊的星系在1847年首度被约翰·赫歇尔确认,并被收录在赫顿·阿普特殊星系图集(1966年出版),作为“受摄”星系和尘埃吸收的最佳范例之一[8]。这个星系的奇怪型态被公认为是两个较小星系合并的结果[9]

这个星系的核球主要由演化中的红色恒星组成[7];然而,尘埃盘是最近的恒星形成场所[5],已经确认的恒星形成区超过100个[10]

Thumb
半人马座A的电波结构概要

超新星

在半人马座A曾经检测到一颗超新星[11]。这颗超新星,SN 1986G,是艾文思于1986年在尘埃带内发现的[12],稍后被鉴定是一颗Ia超新星[13]。Ia超新星通常是有一颗白矮星的联星系统,白矮星由伴星攫取气体,使质量至足以点燃在核心的碳融合反应,引发热失控的核聚变。SN 1986G被用来演示Ia超新星的光谱并不是全都一样,Ia超新星的光谱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亮度和形式上有不同的改变[13]。2016年2月发现第二颗超新星SN 2016adj,稍后经被鉴定为是一颗Ⅱb超新星。

距离

自1980年代以来,估计NGC 5128的距离通常在3-5百万秒差距[2][14][15][16][17][18]。发现在NGC 5128的经典造父变星受到浓厚的尘埃巷道遮蔽,依据消光法的本质和考虑其他的因素,距离估计在300-350万秒差距[15][16]。在NGC 5128也发现米拉变星[18]第二型造父变星[15][16],而后者很少在本星系群之外被发现[19]。以一些米拉变星行星状星云测定的距离,认为是更远的〜380万秒差距[17][20]

邻近的星系和星系集团的资料

半人马座 A位于半人马座 A/M83星系团的两个子集团中的一个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邻近的星系集团[21]。M83 (南风车星系)在另一个集团的中心,有时这两个集团会被视为一个集团[22][23],有时又会被视为两个集团[24]。然而,环绕着半人马座 A的星系和环绕着M83实际上是非常接近的,且这两个集团之间有着相互的运动[25]

业余天文学的资讯

半人马座 A位于半人马座ω (一个肉眼可见的球状星团) 北方约4°的地方。因为这个星系有着高表面亮度和相对较大的视角,他是业余天文观测的理想目标。明亮的核球和黑色的尘埃带在找星镜和大的双筒望远镜中就能见到,而其他的结构要更大的望远镜才能看见[6]

图片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