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越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越人,是古代中国岭南东部地区的主体部族,也是该地的原住民部落,源自百越,种族上属蒙古人种。“南越”是指南越部落,同时也是岭北华夏部落对岭南百越(亦称“百粤”)的诸部落总称,岭南各部越人曾经建立西瓯雒越南海国文郎国南越国等国家。

百越并非民族概念[注 1],只是古代南方各部落的泛称,或者说,是对主要居于中国南部越南北部的古代越人总称。而南越人是百越的一支,居于汉地南部(广东)。在中原华夏居民大量迁移到岭南以前,南越人一直是岭南东部地区的原住民 [1]

南越人是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古代部落,聚居于岭南,主要分布于广东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虽然当时岭南地区至少形成大约驩兜、缚娄、阳禹、伯虑、苍梧、西呕、儋耳、雕题(与儋耳同位于海南岛)、骆越(主体位于今越南境内)等九个土邦,但仍是属于原始社会的部落,并未发展出奴隶、封建制度的意义上国家,亦没有私有制、经济系统、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元素[2][1]

随着秦始皇南征百越,中原居民持续南迁,原住民南越人与北方南来的岭北中原移民长期杂居,于是岭南东部的南越人逐渐与中原人融合形成汉民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中国广东,而岭南西部的土著居民如西瓯、雒越部落后来各自演变为京族黎族壮族等民族[3][4],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中国广西海南云南东南部及越南北部等地。

除了南越部落外,位于五岭以南的岭南西部百越部落还有西瓯雒越,先后建立文郎国瓯骆国

Remove ads

注释

  1. 百越并不符合民族拥有“共同祖先所连结起来的共同体”的定义,其后裔族群的祖先各有不同,有大禹(汉族)、雄王(京族)、布洛陀(壮族)、袍隆扣(黎族)等等,又据《中国传统“族群观”与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一文指出,在《尚书》代表的周代以前的文献中,“夏”并不是代表中原文明人群的泛指,而“夷”字也尚未成为“蛮夷”的泛指,当时“夷夏之辨”并没有成为普遍的观念。而周代的的“夷夏之辨”乃是根据文化传统把“天下”的人群分做两大类的区分,而不是一个“多种类”(甲族、乙族、丙族等)平行并存的分类框架。若以中原地区为文化中心来看,“夷夏之辨”表现的仅仅是“教化之内”和“教化之外”的区别,并不是什么依据血缘、体质、语言的差别而固定不变的“民族”差别。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