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界威扬宫

台灣澎湖縣西嶼鄉廟宇,合界村角頭廟,主祀池府王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合界威揚宮map
Remove ads

合界威扬宫台湾话Ha̍p-kài Ui-iông-kiong),台湾澎湖县庙宇,位于西屿乡合界村,主祀池府王爷[1]西屿澳角头庙之一。[2][3]法师流派为“普庵派”之“雷令、敕令支派”。[4]:60–62

事实速览 合界威扬宫 Hejie Weiyang Temple, 基本信息 ...

沿革

“合界”位于西屿乡北端,清领时期日治时期皆载作“合界头”,根据堪舆风水之说,此处可眺望顶山屿西尽头(通梁村),遂寓有“合四方之界”意义。[3][5]

今合界村于清领时期本分作两个聚落,即合界与后螺(亦有载後螺),后螺聚落位置偏东,广义上属合界东甲地区,在日治时期并入合界头迄今,后因村庙举办祭典时往来不甚便利,后螺居民于民国58年(1969年)另行奉后螺龙庆宫为当地角头庙,自行安置五营,祭祀圈遂脱离合界头。[6][7]:196

合界威扬宫相传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确切年份不详,清代之际聚落仅有十余户,人口不众,村庙亦仅有数坪之大,自开基之初,便奉池府王爷为主祀神祇;日治时期明治37年(1904年),合界威扬宫受澎湖鸾堂一新社”影响,开办名曰“乐英堂”之善堂(后又改名“乐真堂”)。[2][8]:52-54

根据庙中碑文〈威扬宫重建志文〉载;大正12年(1923年),有重新扩建翻修之纪录。民国59年(1970年)村佬鉴于宫庙老旧破漏,发起重建,并于同年秋举办入火大典,民国69年(1980年)举行落成大典。又经十载,民国79年(1990年)间地方有扩建之议,获得内堑池王庙以及缉马湾赤樊桃殿慷慨解囊、善款寄付,得以拆庙奠基扩建,并于民国83年(1994年,甲戌年)农历六月竣工,即为今貌。[1][2]

Remove ads

文物

  • “海国英扬匾”,敬献年份为大清光绪二年(1876年);上款:“光绪弍年孟春吉置”、下款:“船户金进春滚伙陈苏黄和杨文理(杨)桑同(杨)锦坤(杨)连富(杨)锦成仝叩”。[9]

图辑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