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吕佛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吕佛庭(1911年11月29日—2005年7月24日)[1],生于河南省泌阳县,原名吕天赐,字福亭佛庭,号半僧迂翁,法名菩贤台湾著名水墨画家、书法家,尤以山水画作知名。1948年移居台湾,长期任职于台中师范(今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作品有〈长城万里图〉、〈长江万里图〉、〈横贯公路〉、〈黄河万里图〉等。[2][3]由于对绘画艺术教育的贡献,在1988年获得国家文艺奖特别贡献奖。之后获得1993年度行政院文化奖[4]

生平

中国大陆时期

吕佛庭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和诗词,也藉透过临摹《芥子园画谱》学习基础水墨画,后来更进一步聘请花鸟画家吕世勋至家中指导。1925年吕氏就读基督教中学,期间学习了基本的西画,1927年就读泌阳县立农村师范学校,并向画家焦峻峰学习人物和仕女画[1]:13-18。1929年于农村师范学校毕业后,1931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受教齐白石、秦仲文、王雪涛[5],1934年北平艺专毕业[1]:157。1935年展开为期两年的游历,饱览了河南南京苏州上海等山水名胜。1939年曾短暂出任河南省政府民政厅秘书,因不习惯官场生活以及中日战事逼近而辞职,也开始了避难兼游历的行程,沿途写生,并于1945年在开封武汉西安等地举办画展。[1]:27-38

台湾时期

吕佛庭于1948年渡海来台,8月应聘于台东师范大学(今国立台东大学)任教,同时游览花东景色,取景写生,隔年(1949年)辞去教职,于新竹狮头山元光寺出家未果,同年8月至台中师范(今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任教至1973年退休。[1]:44-47期间先后至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任教。1954年筹组“中部美术协会”,举办中部美展;1962年与马寿华、姚梦谷、傅狷夫等筹组“中国画学会”[1]:61;1976年创立“国风书画会”,毕生推动艺术教育,不遗余力。[6]:11

吕佛庭的画作以山水画为大宗[7],他于1960年代分别完成了三卷百尺长卷作品:〈长城万里图〉(1963年)、〈长江万里图〉(1965年)、〈横贯公路〉(1969年),也在1985年完成第四幅山水长卷〈黄河万里图〉。[1]:66-89除了山水画之外,在1970年初期,吕氏开始以水分打湿画面,接着以浓墨或色彩点染,并让墨色和色彩恣意的晕染、流动、积渍,形成带有朦胧、空灵飘渺氛围的“禅意画”。[8]:20发展“禅意画”的同时,吕佛庭也开始利用甲骨金文、砖瓦文、铭等象形文字,取其造型和文字的象征性创作出“文字画”,为书画界的创新实验。[1]:105-108[4][6]:9

除书画外,吕氏潜心于诗文、操琴、禅学,并深入研究书画史与绘画理论。著有《中国书画源流》、《中国画史评传》、《中国绘画思想》、《文字画研究》、《江山万里楼诗集》等十多种著作[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