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吕氏攀蜥
鬣蜥科龙蜥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吕氏攀蜥(学名:Diploderma luei),又名吕氏龙蜥,为台湾特有种动物,农委会依据野生动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贵稀有野生动物。行政院农委会于2008年7月2日公告修正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吕氏攀蜥便是新增名单之一,为台湾最晚发现的攀木蜥蜴物种。[1][2]
本物种学名的种小名是为了纪念吕光洋博士对台湾生物研究的贡献,尤其在两生爬行动物上的着墨。成为台湾研究人员的姓氏,首度出现在两栖爬虫动物学名上的例子。[3]
Remove ads
描述
体长可达10公分,全长最大约27公分。体色以绿色为主,口腔外缘呈微黄色,尾巴中后段呈红褐色。成蜥头部两侧有一由吻端开始,横过眼睛之黑带。
雌雄二性差异明显。雄蜥具明显之鬣鳞及喉垂,唇部周围及颊部常带有浅蓝色,背部有大面积的黑色或暗褐色区块,体侧黄绿色纵带较雌体明显;雌体则为较均一之绿色,但少数雌性个体体背有暗褐色宽纵带。[4]
习性
树栖日行性,主食为昆虫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出没于树林边缘,可以上午观察到在森林边缘空旷处活动。卵生,每次可产卵4至6枚。尾部不会自割。
栖地
吕氏攀蜥为1998年定名的台湾特有种蜥蜴,生活于台湾本岛东部1100至1800米的中海拔山区,目前只有宜兰有发现纪录。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