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和制汉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和制汉字(日语:和製漢字/わせいかんじ Wasei-Kanji)指汉字传入日本后,由日本人创造的汉字。也被称作“国字”、“和字”、“倭字”、“皇朝造字”。将日本人创造的汉字称为“国字”始于江户时期编纂的《同文通考》和《国字考》。[1]
读音
和制汉字多依六书的造字规则中的会意与形声所造,大多都是没有音读的会意文字。[1]虽说如此,也不是完全没有音读汉字,有些字甚至只有音读。在造熟语时没有音读会很不方便,此时会将部首除去,取剩下部分的音读作该和制汉字的音读,即是采取“有边读边”的做法。比如“働”,右半边的“動”读作为“どう”,遂“働”的音读也为“どう”(例如“労働”一词);又比如“搾”,右半边的“窄”读作“さく”,遂“搾”的音读也读作“さく”。
和制汉字的例子
Remove ads
使用范围
很多和制汉字只在日本使用。话虽如此,随着明治时代以后日语中关于科学与近代社会的词语被大量译至汉语,或由于曾被日本统治,“腺”、“鱈”等一部分和制汉字如今在中国大陆、台湾等汉字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6]。此外,人名与地名在传入汉语世界后,其中的和制汉字往往会被直接保留,或依场合被替换成相似的字。如“栃木県”变成“枥(枥)木县”,“綾辻行人”变成“绫十行人”,“辻希美”变成“过希美”。
在汉语语境中出现和制汉字时,一般都是取去掉部首后的部分的读音,或使用相似的形声字的读音。如“辻”读音通“十”,“辷”读音通“一”,“腺”读音通“線”。韩语中出现的和制汉字读音规律也与汉语相同。
计算机处理
现代日语中常用的和制汉字已经被收录进JIS X 0208以及包含JIS X 0208的Unicode中,故而也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处理与通信中。然而,菅原义三的《国字の字典》等文献依旧记载了大量尚未被JIS和Unicode等字符编码收录的和制汉字。[7]
定义的模糊空间
在汉字简化问题上,日本与中国的简化方式不尽相同,这种场合下诞生的独在日本使用的汉字是否算和制汉字,仍需讨论。比如“鹽”的简笔字“塩”,在中国大陆并不使用该汉字,但在台湾却有在使用。
类似现象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