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和通泊之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和通泊之战是雍正九年(1731年),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策零与清朝在和通泊地区(今新疆阿勒泰北与蒙古国边界地区)展开的一场战斗。
战争中,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正确使用了诈降、诱敌深入、诱敌野战等兵法,并抓住了北路清军统帅傅尔丹立功心切的弱点,成功地利用智谋和兵法战胜了清军。战争以清军几乎全军覆没、败阵而逃告终。
因为蒙古语称湖泊为“淖尔”,所以和通泊之战又称和通淖尔之战。
Remove ads
战争起源
雍正七年十月,清廷定议出动北、西两路清军,堵御准噶尔军。傅尔丹率部至北线后,驻于阿尔泰。
战争经过
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为了防范准噶尔军队进入喀尔喀蒙古,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上疏言,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为进兵孔道,请求于此筑城,得到批准。清军在科布多筑城。傅尔丹率北路清军进攻准噶尔。准噶尔以三万军队迎击。
噶尔丹策零见北路清军比西路稍疏,遂决意集中兵力,进攻北路,进而劫掠喀尔喀蒙古。因清军凭城固守,准噶尔骑兵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噶尔丹策零便用计诱清军出而野战。噶尔丹策零遣大小策零敦多布于额尔齐斯河上游驻兵,派两万兵马设伏于博克托岭山谷中。
噶尔丹策零派塔苏尔海丹巴为谍,故意让守卡清军所获。并诈称:噶尔丹策零发兵3万,派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分别率领来犯北路。小策零敦多布率驼马兵两万来攻,先锋军一千兵马已至察罕哈达,主力军在博克托岭,距离清军三日路程。噶尔丹策零与其妹夫罗卜藏车凌不睦,令其率兵一万,驻防于阿里玛图沙喇伯勒,以防哈萨克。罗卜藏车凌拒不从命,率其众奔往噶斯,是以大策零敦多布未至。
清军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不审虚实,贸然发兵一万,沿科布多河谷西前进,企图先发制人。
定寿所率第一队进至扎克赛河,抓获准噶尔巡逻兵,据言此处距察罕哈达仅 3日路程。准噶尔兵不超过千人,尚未立营。傅尔丹命乘夜速进,行军数日,并不见敌人。
清军又抓获一名准噶尔兵,言准军2000屯于博克托岭。傅尔丹遣素图、岱豪将3000人前往攻击。准军用弱兵佯败,引诱清军,而主力2万已埋伏于山上。
宝寿之第一队进至库列图岭,遇准军,斩 400余人,准军驱赶驼马,翻越山岭遁。
傅尔丹大军至,与前锋等部会合。
清军追敌,进入博克托岭。遇伏兵四起,据高阜冲击。傅尔丹督战,杀敌千余。塔尔岱、马尔齐督兵攻夺西山制高点,准军据险防守,清军仰攻不利,未能攻下。
清军按以上部署突围。准噶尔军发现清军意图后,便全力进攻山梁东、西两军,时雨雹突至,更给清军突围增加困难。傅尔丹派兵援西路,令承保援东路,战至日暮,未能解围。
准噶尔军乘清军突围,立足未稳,又包围了在和通泊边水草地集结的清军大营。傅尔丹亲自督兵抵御,杀叛军 500人。
树红纛之科尔沁蒙古兵被兵击。树白纛之土默特蒙古兵在沙津达赖指挥下,奋力拼杀。其余清军望见白纛在敌阵中,误呼“土默特兵陷入敌阵了”遂大溃。
永国、觉罗海兰、岱豪皆自杀。查弼纳、巴赛、达福、马尔萨、舒楞额等将领皆战死。
傅尔丹杂于士伍中突出包围圈。傅尔丹率残兵渡过哈尔噶纳河,退往科布多方向。准军迫至,被击杀 500余人。
战争结果
副将军巴赛、查弼纳、前锋统领丁寿等皆战死,副都统塔尔岱负重伤。
清军伤亡两万余人,退回科布多时,仅剩两千人。这是清、准战争中清军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战役。准部大获全胜,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