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中国辽宁省朝阳市辖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ᠬᠠᠷᠠᠴ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ᠤᠨ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ᠰᠢᠶᠠᠨ,西里尔字母:Харчин Зүүн Монгол өөртөө засах шянь),通称喀左县、喀喇沁县,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一个蒙古族自治县。面积2232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大城子镇。
Remove ads
历史
喀左县历史悠久,历史上长期曾是塞外游牧民族的牧场,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明初,旗境本为朵颜卫牧地,首领为名将者勒蔑的后裔。嘉靖以后,喀喇沁部在俺答汗弟昆都力哈统领下从滦河上游向东扩展,朵颜卫大部分被其役属,二部混合后亦号喀喇沁。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喀喇沁部归附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分设喀喇沁左翼、右翼二扎萨克旗,属卓索图盟。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增设喀喇沁中旗。在清代,今喀左县境大部归喀喇沁左翼旗。乾隆三年(1738年),在旗境内置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塔子沟厅为建昌县,开始实行蒙汉分治。民国初年,该地划归热河特别区(后改省)。1914年将建昌县改为凌源县。1931年分设凌南县。满洲国治下,1937年凌源、凌南二县合并为建昌县;1940年撤销建昌县,将喀喇沁左翼旗改为喀喇沁左旗,统归喀喇沁左旗管辖。
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从此结束了旗县并存的历史。1949年,旗政府由南公营子迁至大城子,1953年设建制镇,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决议,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热河省建制撤销后,1955年起划归辽宁省朝阳地区。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2]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5个乡[3]:
大城子街道、利州街道、南公营子镇、山嘴子镇、公营子镇、白塔子镇、中三家镇、老爷庙镇、六官营子镇、平房子镇、十二德堡镇、羊角沟镇、兴隆庄镇、甘招镇、东哨镇、水泉镇、尤杖子乡、草场乡、坤都营子乡、大营子乡、卧虎沟乡和国营官大海农场。
人口
根据(辽宁省)朝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喀左县常住人口为346133人,男性人口占比50.79%,女性人口占比49.21%,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4.63%,15-59岁占比60.4%,60岁以上占比24.97%,65岁以上占比16.26%。[4]
城市风景
文化特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交通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