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囧通冏,是一個漢字罕字,從2008年開始在華人網路社群成為了一種流行的表情符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是汉语的一个生僻字,最早在2004至2005年左右在台湾网络社群开始流行的表情符号,一般认为是受到日本当时网络上流行的orz绘文字所启发。囧作为象形的表情符号于2008年引入中国大陆,目前流行于大中华地区[1][2]

事实速览 囧 ...

字源

囧本来是“窗”的象形字。《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又有皓明[3]、窗户明亮透明[4]的意思。玉篇:“囧,大明也。”

而“明”的异体字,也有一种“朙”的写法,从囧从月。

字形

读音

囧字于普通话读作/tɕi̯ʊŋ˧˩˦/(ㄐㄩㄥˇ/jiǒng),粤语读作/kʷɪŋ˧˥/(粤拼gwing2[5],闽南语读成/kiəŋ˥˧/白话字:kéng,音同“景”)[6],均与成语炯炯有神的炯(又作烱)字同音。

次文化的流行

Thumb
囧文化

颜文字字符画最早起源于1982年的美国,在1998年日本发明绘文字以前以视觉图案作为表情符号还不是主流。囧这个字在台湾网络的论坛社群上开始流行,囧也开始在香港快速普及,逐渐在该地区的青少年及网络族群开始普及,随后传入中国大陆,近来随着网络次文化的兴起,主流媒体开始尝试引入囧字作为新闻元素,开始在电影和广告产业产生效应。

囧字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2]。随后在香港,有网民将电视剧《乱世佳人》中的演员胡杏儿在剧中常做的委屈八字眉模样与囧字相比,评论其演技,进行恶搞,促使囧字在网络上更加流行[7][8]

普通话的囧与窘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图文结合使用,普及速度飞快。又用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或被打败了等意思[7]。 一些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代替“O”,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写意,写作“囧rz”,甚至有人用这个字做了一个网站。[7]

对于囧字在网络上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比较不雅,有损中华文化的厚重感。但是也有人认为对囧字这样的生僻字的关注,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网络语言对汉字、方块字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播现象[7]

Remove ads

相关事物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