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使用的部队编号,这个番号主要提供由投靠中央军中的西北军系部队使用,最后改组为陆军澎湖防守司令部。
沿革
1926年8月28日,贺耀祖率湘军第1师与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决裂,投靠国民政府,参与国民革命军北伐,但贺耀祖并非将部队交付广州国民政府指挥改编,而是投靠新桂系,被纳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序列,做为第七军麾下的独立第2师。随后独2师在湖南省、江西省等地与孙传芳部队交战,占领九江,并成为攻入南京的首批部队之一。因第一阶段北伐战功,在民国十六年(1927)3月26日,国民政府将独立第2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祖。下辖[1]:
1928年2月16日四十军整编,重新任命贺耀祖为军长,副军长毛秉文,谢履任参谋长。下辖第1、第2、第3师依编号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82、第83和第84师,并另组建教导师,龚宪任师长。7月后因国军裁军计划,四十军被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师,师长毛秉文,第8师此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的基干部队,与四十军脱离关系。
Remove ads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结束后,庞炳勋任总指挥的反蒋联军第三路军向张学良投诚,张学良派遣亲信富占魁前往沁县收编厐炳勋部队,改名为陆军步兵第一师,在民国二十年(1931)6月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39师。同年8月,国民政府军委会同意由39师为基础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军长厐炳勋兼39师师长,副军长马法五。
民国二十二年(1933),参加长城战役。1934年10月,被编为西北剿匪军第2预备队,对撤出鄂豫皖苏区转入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围追堵截作战。抗日战争前四十军驻扎在山西省运城一带,麾下仅编制39师一单位,但是该师除下辖的115、116旅,另外还有1补充团编制,故该步兵师实际为5步兵团制编装,实质编制兵力超过1.2万人。
民国二十六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十军自运城开拔开拔到河北省石家庄,接受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指挥,抵抗日军在华北入侵,后因战争态势扩大,转隶属第一集团军。同年9月,四十军投入平绥铁路沿线作战,于津浦铁路北段的沧州与日军交战,为沧州战役,遭日军击败南撤,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带休补,并担负黄河河口海防任务。
民国二十七年(1938)1月,四十军投入徐州会战,布署在山东省南部临沂市,与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配合,在重大损失的代价下阻挡了日本帝国陆军第5师团部队南下,为台儿庄战役获胜奠定基石。民国二十七底,骑兵第14旅(旅长张占魁,西北军)编入四十军强化战力。
民国二十八年(1939)初,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十三军麾下之国民革命军第106师(师长沈克)编入四十军强化战力,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1948年9月,整编第40师恢复第40军番号,隶属第12绥靖区:
- 军长李振清
- 第39师
- 第106师,赵天兴任师长
- 第264师:由豫北师管区组建,师管区副司令王锡龄任少将师长
1948年10月,军部率第106师参加郑州战役。1948年11月初,第39师奉命由安阳开赴徐州参战,编入李弥第13兵团。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第39师扩编为第一一五军被全歼于陈官庄地区。1949年4月安新战役中第43师在安阳地区被全歼,军部率第106、第264师在新乡地区投降,仅有军长李振清与少数官兵在投降前以空运方式离开包围圈。
虽然四十军在大陆几乎没有剩余,但李振清将四十军的少量军部军官带往台湾,改组为陆军澎湖防守司令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