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圣源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圣源寺,古称圣元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始建于南诏,圣源寺观音阁是大理地区年代较早的木构建筑。圣源寺是大理地区一处重要的佛教建筑,与神都本主庙相邻,是白族传统节日绕三灵的中心场所[1]。
历史
据圣源寺内多通碑刻记载,寺始建于南诏(或说隋末),有殿阁庵堂数十所,后毁,大理国高顺贞重建。元、明多次修缮。明末被山洪冲毁,仅存钟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建,改坐北向南为坐西向东,并将钟楼与寺分隔开,改钟楼为观音阁。同治十一年(1872年),圣源寺被杜文秀起义军烧毁。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民国七年(1918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又先后进行修缮,1992年对观音阁揭顶维修,2000年对大殿揭顶维修,2010年大理市人民政府拨款15万元对观音阁进行抢救性维修。[2][3][4][5][6][7]
1985年,“圣元寺、观音阁、神都”被公布为第一批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8];1987年,圣源寺观音阁被公布为第三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2016年,“圣源寺、神都”被公布为第六批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9]。
建筑
圣源寺坐西向东,现存大门、南北厢房、大殿,占地面积1,292.2平方米,均为清光绪年间建筑[10][11]。圣源寺呈四合院式布局,除大殿外的三面建筑为带廊厦的2层房屋,均是白族传统民居的样式[12]。大殿五开间,面阔22米,进深14米,单檐歇山顶,明间为抬梁式结构,次间及两山梁架为穿斗式[2][11][13]。大殿的14扇格子门上原有康熙年间雕刻的《白国因由》和观音十八化内容的图案和文字,“文革”期间遭铲毁,现已模糊不清[2][13]。大殿前廊天花板上绘有佛教故事彩画,保存完好[12]。
观音阁位于大殿南15米处,原为圣源寺之钟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改祀观音,故称观音阁,并于圣源寺院落分割开来[2][13]。观音阁坐西向东,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阁高8.5米,2层,上层三开间,下层五开间,面阔12.6米,进深9.14米,高约9米,重檐歇山顶,通穿斗式木结构建筑[2][13][4]。檐下所用斗拱粗大,素面无纹饰[4]。回廊前墙封闭,有砖雕。观音阁具体建造年代不详,从建筑分析应为元[6]或明[14]遗构。阁内供奉的“建国圣源观音”像,为银眉长髯的男性观音,俗称“观音老爹”[15]。阁北廊原有明景泰元年(1450年)立的一通石碑,碑阳为《圣元西山记》,杨安道书;背阴为著名的僰文碑《山花碑》,杨黼作,杨安道书,该碑现移存大理市博物馆[13][11]。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