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城市里的孤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城市里的孤独是指因现代城市生活而引发的孤独,包括单独居住和生活的状态(英语:isolation)、以及心理的孤独感(英语:loneliness)。在加拿大温哥华和英国曼彻斯特,城市里的孤独被视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2]。

背景

从人类文明开始一直到十八世记,人类大多数居住在农村以自耕维生,少数居住在以贸易维系的城市。十八世记末发生英国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造成乡村人口移居城市,城市人口也大幅成长,是都市化的开端[3]。大众运输、公共设施、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也让城市里可以居住的人口增加。至2007年,世界人口有超过一半居住在城市中。[4]
成因
城市造成孤独感的原因很多。都市人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远高于乡下,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减少,因此缺少归属感[5]。城市的生活步调紧凑,社交的机会受限,造成疏离感[5]。城市的许多建设也让人与人之间更难互动,例如以个人或小家庭为单位的公寓、为了修建汽车道路而减少公园和广场、或是让人不用下车就能进到自己家中的车库自动门[5][1]。对行动不便的年长者或身障人士来说,城市若缺乏无障碍设施,也造成此族群不易出门与人互动,甚至数个月足不出户[5]。城市的治安有时也让女性和老人不敢出门[6]。
在英国的研究显示城市人是否感到孤独,和性别、教育、收入、以及有无养宠物都没有明显的关系。单独居住的人较孤独。租房子的人比较孤独,可能因为租客来来去去,较少机会和左邻右社发展出关系。[2]
健康
孤独感对健康有害,可能造成心脏疾病、忧郁、压力、焦虑、不安、失忆、自杀等问题。[7][8][9][10]
独自生活也使健康照护更困难,例如1995年芝加哥热浪有超过七百人死亡,大多为年长的独居者。[6]
各地情况
温哥华市政府做的问卷调查中,市民表示他们城市中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四分之一的人表示感到孤独,尤其以年轻人居多。[1]
英国在2017年任命了孤独大臣处理此问题[11]。
日本东京也面临严重的城市孤独,五分之一的女性独居,并且很难公开谈论心理健康问题[12]。曾出版《世界最孤独:日本的中年男子》(日语:世界一孤独な日本のオジサン)的冈本纯子认为,日本文化把孤独当作一种美德,并且又强调察言观色不直接说出心理的感受,造成了职场中年男性的孤独,而城市环境又缺少可以参与的社群活动[13]。无独有偶,东京发展出蓬勃的家人出租、公关俱乐部、学生偶像、拥抱咖啡厅等产业[2]。日本政府仿效英国,特别任命了“孤独、孤立对策担当大臣”处理此问题[13]。
艺术

城市里的孤独出现在许多现代艺术作品中,例如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代表作《夜游者》中,城市冷清,画面中四人的目光没有交集,被禁锢在一没有门的餐馆中[10]。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的记实文学书籍《孤独的城市》以自己在纽约的居住经验以及其他当代艺术家的生平切入,剖析现代城市生活的孤独[2]。法国爱情喜剧电影《巴黎寂寞不打烊》(Someone, Somewhere)以两位居住在城市中受孤独所困的忧郁症患者为主角,讲述他们试图建立人际关系的故事。
城市的孤独也出现在许多华语流行歌中,例如李上安的《孤独城市》、李雨婷《孤城浪子》、向蕙玲的《孤单的城市》等。
有些艺术作品美化城市里的孤独,例如五木宽之的《劝孤独》、下重晓子的《最棒的孤独》[13]。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