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年一词有多种含义。在科学的天文学中,它是指分点绕行黄道一个完整周期所需的时间,大约为25,800年。根据托勒密的说法,他的老师 依巴谷通过将春分点的位置与恒星进行比较,发现了这种现象,并指出它大约每72年向西移动一度。这意味着所有黄道星座的完整周期大约需要 25,920年;现时更精确的数值是25,772年[1]。在日心模型中,这种进动可以想像为地球的自转轴缓慢地沿着法线到黄道平面的圆形路径。目前,地轴指向北极星勾陈一附近,但由于岁差,这种排列是暂时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移动,只有在一个完整的大年去后才会回归。

柏拉图年[2]也称为大年,它有着不同的更古老、更神秘的含义。柏拉图假设太阳、月球和肉眼可见行星在轨道上运动会随着时间向前或向后移动,就会到达与现在相同的点,也就是在天球上回到相同的位置。他称这个时间周期为大年,并建议这统一回归每发生一次的长度大约为36,000年。但没有证据显示这种重新调整的事件曾经发生过,事实上也永远不会发生[3][4]。
推而广之,大年这个词可以用来指世界上的神话或哲学中的任何类型永恒轮回的概念。历史学家奥托·纽格伯尔(英语:Otto Neugebauer)写道:
大年的困难在于它的模糊性。几乎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在某个时间或某个地方找到这个名词[5]。
Remove ads
科学描述

黄道面是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视运动所描述的平面。它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引起的视运动。地球的自转轴不是垂直于这个平面,而是与垂直面成约23.5度角。因为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轴线在空间中的指向保持不变,因此北极和南极正上方的点保持不变[6]。
由于地球赤道的隆起,受到其它天体引力的影响,地球自转轴有着绕其垂直于黄道平面的缓慢圆锥运动。在受到侧向力的陀螺仪中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锥形运动。
地轴指向合力的运动结果称为一般进动,是分点以每年大约50.3弧秒的速率沿着黄道向西移动。经历25,772年,这个点再次回到在天空中开始观测的同一点上[7]。
此外,地球自转轴的倾斜或歪斜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自身的周期中变化著。在平均约40,000年的周期中,转轴的倾角会在22.1度到24.5度之间变化[8]。

Remove ads
两种定义的历史
总结
视角
柏拉图(约公元前 360 年)使用术语“完美年”(英语:perfect year)来描述天体(行星)的周日运动回归至其原始固定于恒星的位置(同一个圆),但没有证据表明他对轴向进动有任何了解[9]。柏拉图描述的周期是行星和星体合相的周期,可以在没有任何轴向进动意识的情况下进行假设。
在柏拉图死后大约两百年,依巴谷(约公元前 120 年)是第一位发现岁差的希腊人(见下文)。
西塞罗(英语:Cicero,公元前1世纪)追随柏拉图将大年定义为太阳、月球和行星周期的组合[10][11]。
柏拉图对完美年份的描述可以在他的对话录中找到:
因此,人们几乎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时间真的是这些躯体的游荡,数量多得令人眼花撩乱,而且变化多端令人惊讶。尽管如此,这还是有可能的,当所有八个周期的相对速度一起完成,并且以速度均匀相同的圆来衡量,已然达到了它们的完美时,我们就能以完美的时间数带来完美年[12]。
在《自然》杂志上,西塞罗写道:
数学家们根据行星的不同运动建立了他们所谓的大年,“当太阳、月球和五颗行星都完成它们的运动时,它们就完成了彼此相对于彼此的相同位置。这段时间的长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它必须是一个固定的、确定的时间[10]。
马克罗比乌斯(英语:Macrobius,公元五世纪早期)在他对西塞罗的Somnium Scipionis评论中指出:哲学家们认为大年是15,000年[13]。
肯索里努斯(英语:Censorinus,公元3世纪)写道阿里斯塔克斯(英语:Aristarchus of Samos)认为一个大年是2,484年,但有人认为这是对2,434年的错误复制,它代表了45个轮转周期[13][14]。
柏拉图年的起源似乎与分点岁差无关,因为在柏拉图时代对这仍是一无所知[15]。柏拉图之后两个世纪,才认为依巴谷发现分点岁差 [16]。最终,“大年”一词应用于由地轴缓慢旋转引起的岁差周期。
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天文学家依巴谷发现,以固定的恒星作为一个整体,在每年确定分点和至点位置时,它们的位置会逐渐改变…奥托·纽格伯尔(英语:Otto Neugebauer)认为,依巴谷实际上认为[36,000年]是最大的数值,他还计算了一个完整岁差周期的真实数值,刚好低于26,000年…[17]。
据信,大年的两个定义之间的混淆起源于天文学家托勒密(约西元 170 年),他采用了更大、更不正确的36,000年数值。这导致柏拉图基于行星周期的大年,与由恒星运动定义的岁差大年越来越多地混为一谈[18]。一些学者甚至指控托勒密造假,暗示他可能捏造了观测结果来支持36,000年的周期,而不顾他掌握的数据足够好,本可以使他更接近26,000年的正确数值[19]。
约瑟夫斯(英语:Josephus,古希腊语:μέγας ἐνιαυτός,公元37-100年)指的大年是600年[20]。
上帝赐予他们更长的寿命,因为他们的美德,以及他们在天文和几何学的发现中充分利用了这些美德,除非他们活了六百岁,否则他们就没有时间预言[恒星的周期];因为大年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20]。
有人认为,他是从贝罗梭斯(约公元前3世纪)获得这个值,以60年、600年和3,600年为间隔计算时间[21]。
艾萨克·牛顿(1643 –1726/27)确定了岁差的原因,并确定了岁差值为每72年1度,非常接近现在测得的最佳值,从而证明早期每世纪1度大小的误差[22]。
Remove ads
与其它地质事件和物理过程相比的时间尺度
世界上最近的一次超级火山喷发,新西兰陶波火山的奥鲁阿努伊喷发,几乎恰好发生在一大年前。钚-239的半衰期,24,110年,比大年短一点。经过一大年的岁月,星际太空探测器航海家1号预计几乎已经穿过理论上的欧特云。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进阶读物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