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雄的海底鬼岩城
第4部哆啦A夢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哆啦A梦:大雄的海底鬼岩城》(日语: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海底鬼岩城)是藤子·F·不二雄执笔的哆啦A梦大长篇作品,于1982年8月到1983年2月连载于月刊《龙漫CORO-CORO》。1983年3月12日公映。是哆啦A梦大长篇电影的第四部,导演为芝山努。票房收入为10亿日元,观赏人数210万人。
概说
连载最初的标题是《大雄的海底城》。电影与原作突出的差异在于最初大雄和他的朋友露营争执时,大雄在原作中和电影中的观点变得完全相反。尽管当时公映的反应和票房成绩并不理想,但目前这部电影的评价很高,被认为是哆啦A梦大长篇的颠峰作品之一。并映作品为《忍者哈特利・ニンニンふるさと大作戦の巻》和《パーマン・バードマンがやってきた!!》。1995年,该电影被改编为音乐剧,1997年该电影在香港公映。
舞台
主要角色
以下台湾的配音员,为新潮社有限公司于1990年代所发行之录像带版本(已绝版)。
出场人物
Remove ads
故事概要
暑假将到,大家为露营地点的事而争执。大雄和静香想去海滩,胖虎和小夫则想去爬山。最后在哆啦A梦的建议下决定去海底山。去海底露营的大雄等遇到了海底人,并且由于海底火山活动的影响,得知亚特兰提斯预备发射基核弹的事,如果亚特兰提斯发射基核弹,那么全世界都会毁灭,因此为了阻止基核弹发射,大雄他们决定去亚特兰提斯的百慕大海域阻止这个阴谋。
其他
- 原作里有哆啦A梦和大雄等去海底考察的故事,但在电影版本里改为五人探险的时候进行。
- 故事中亚特兰提斯和努联邦这两个国家争相进行军备竞赛,其中一方在开发出类似洲际弹道导弹与相互保证毁灭机制的武器后,却因核试验失败而灭亡的设定,被认为是影射当时美国和苏联东西冷战并其持有大量核武的情势,并进行未来预测的看法,为1980年代超长篇哆啦A梦的明显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典型表现。另一方面,一般认为借由作品得知百慕大三角这个名词的小学生不在少数,并借此得知亚特兰提斯和姆大陆史前文明的传说。
- 在本作品中,“机器的好坏完全是看使用者”的想法显见。如胖虎和小夫对越野车巴基的态度和宝士敦手下的铁骑兵。
- 在故事中越野车巴基为了拯救众人与世界而牺牲,被认为是超长篇哆啦A梦系列中首次出现的同伴死亡情节。
- 袭击大雄的大章鱼,根据描述有“甲子园球场(原作里是后乐园球场)”那么大。
- 宝士敦的声优富田耕生也是过去日本电视台版哆啦A梦的声优。
- 东京塔在本作里所说的高度是330米(实际333米)、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在本作里是11,034米(现在的潜水记录则是10,916米,但是这个数字是作品出版之后修正的)等一些错误的数值在书中存在。
- 本作的首席配角,海底人威尔的发色在漫画与电影中是不一样的(漫画版为黑色,电影中为金色)。
Remove ads
工作人员
主题歌
外部链接与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