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弓三型防空导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Remove ads

天弓三型防空导弹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定位类似于爱国者二型防空导弹[5]天弓三可拦截定翼机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弹道导弹[6],在中华民国空军中负责执行联合防空与导弹防御任务。[7]

事实速览 天弓三型防空导弹Sky Bow III或Tien Kung III, 类型 ...
Remove ads

发展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后,中华民国国军深感其反弹道导弹能力不足,发展相关技术即成为首要目标。[8]为此,国防部参谋本部于1996年4月核定以5年39亿的预算进行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基础技术研发。1999年11月,负责研发防空导弹的天弓计划室人员于例行记者会中向媒体表示“性能接近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的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Anti-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 , ATBM)即将完成研发,长程预警雷达系统则可在2006年前完成研发”[9],首次试射与相关的测试工作则于2001年完成,整个计划也进入工程发展阶段。[1]

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后,中山科学研究院以“层系计划”为代号进行全系统构型的确认,并针对各项子系统进行性能最佳化以利量产。[1]研发人员在此阶段发现天弓一天弓二的“长白”相控阵雷达体积过大、重量过重,且长白雷达的原始设计并未考虑反弹道导弹的需求,需研发新型雷达以配合天弓三。为此,中科院先推出探测距离超过1,000公里的“长山”相控阵雷达[10],后因固定阵地的生存性不高而改采机动部署的“机动型中程三维相列火控雷达”。由于此种雷达的功率与天线面积皆小于固定式雷达,其探测距离与同时接战目标数皆不如长白雷达。[9]

天弓三于2007年进行了首次拦截测试[1],导弹本体也于同年十月的中华民国国庆日阅兵上正式对外公开。[11]作战测试评估(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 , OT&E)随后于2009年开始,由空军人员评估武器的性能与作战效益。天弓三在此阶段进行了多次单发射击(Shoot-Look-Shoot)与涟波射击(Ripple Fire)测试,拦截定翼机、巡航导弹等吸气式威胁(Air-Breathing Threat)与弹道导弹,并验证系统的多目标同时接战能力。作战测评小组于2011年宣告“完成阶段性任务”[1],然而后续试射因弹头的寻标器无法启动而导致测试失败,量产计划也因需对导弹系统进行修改而延后。[12]

2014年9月,中华民国国防部于民国104年度国防预算书中编列新台币748亿3,466万6千元的预算以在2015至2024年间量产12套天弓三型防空导弹以替换老旧的鹰式防空导弹系统[13],其中每套弓三的价格为爱国者三型的六分之一,维修成本为十一分之一。[14]由于国军对导弹的需求逐步增加,中科院也于2018年开始兴建各式导弹的量产厂房,使天弓三型防空导弹的年产量由48枚提升至96枚。[15]

Remove ads

增程型:强弓

2014年底,中科院人员在立法院外交与国防委员会的专案报告中提到代号为“强弓专案”的天弓三增程型研发计划[16],立法院也于2015年编列5年共70亿1,875万2千元的预算以研发射高70公里的新弹种。[17]此型弹于2020年起进行多次试射,拦截模拟短程弹道导弹的天弓二B靶弹[18][19],空军也在2022年8月18日进行了强弓专案的初期作战测评(Initial 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 , IOT&E)[20],并于次年二月宣告射高70公里的“强弓一型”测试完成,后续将开始量产;射高100公里的“强弓二型”则须持续进行测试与评估。[4]

与标准型天弓三相比,强弓导弹采用了台湾自制的新型微波功率放大器,导弹鼻锥、弹体结构与推进系统也进行了更新。[4]由于拦截高度大幅提升,强弓导弹采用两节式设计:第一节推进火箭将弹体推至平流层后脱离;第二节弹体上的侧向推力火箭使其可在稀薄的大气中进行机动[21],弹头的Ka波段寻标器也因平流层的水汽较少而较不易受干扰。[17]

根据国防部最新公布的“列管军品清单”显示,适用于“TK4发射箱组导弹”的新型“防空导弹发射箱组”也列在其中,据新闻报导,“TK4发射箱组导弹”指的就是增程型天弓三型导弹,发射箱尺寸长宽高为7.64米乘1.1米乘1.1米,比起天弓三型(TK-3型)的发射箱组,长宽高的尺寸为5.5米乘0.8米乘0.84米,来的更大[22]

Remove ads

舰载型:海弓三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原先担负防空任务的成功级护卫舰基隆级驱逐舰因采用单/双臂式导弹发射器而导致接战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应付饱和攻击。为此,中华民国海军决定开发可由垂直发射系统发射的舰射型天弓三防空导弹以装备新一代护卫舰。[23]与天弓三型相比,海弓三因需装入中科院研发的垂直发射系统中而改用折叠式尾翼,并采用后端环形点火器以提升弹体的装药率。[24]

海弓三型防空导弹最早在2016年12月于屏东县的中科院九鹏基地完成试射[25],后于2018年被装上高雄号装备测试舰进行进一步的测试[26],并分别于2020年与2023年完成与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华阳垂直发射系统的整合。[27][28]然而原订装载海弓三的“震海计划”新一代导弹护卫舰被放弃,使用华阳垂直发射系统的轻型护卫舰与升级后的康定级护卫舰则因雷达与舰体大小的原因而无法装载,故已通过作战测评的海弓三仍需等待重新设计后的新一代导弹护卫舰才能服役。[29]

天弓三导弹系统

天弓三型防空导弹系统包含相控阵雷达、战术指挥中心、通信中继车、电源车与导弹发射架等装备[30],其中战术指挥中心会由光纤网络或通信中继车接收上层指挥管制系统与相控阵雷达的资讯,并控制发射架上的四联装弓二或弓三导弹接战目标。[31]一套系统可同时追踪150个目标并接战24个目标[32],主要负责拦截吸气式威胁。[33]

相控阵雷达

机动型中程三维相列火控雷达

天弓三型防空导弹系统中的机动型中程三维相列火控雷达是台湾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全相列雷达,即水平与垂直方向皆为电子扫描的雷达。[34]该雷达为S波段被动相控阵(PESA)雷达[35],探测距离约400公里,搜索角度达120度,俯仰90度。[36]其主天线阵列共有3,488组相移器[37],并采用机动性较高且复杂性较低的空间馈电(Space-Fed array)设计。[38]由于机动型中程三维相列火控雷达可为导弹提供双向资料链[31],天弓三型防空导弹系统不需要独立的照明雷达进行末端归向。

长山固定式主动相控阵(AESA)雷达

除上述雷达系统外,天弓三型防空导弹系统也可接入强弓专案中研发出的“长山”固定式主动相控阵(AESA)雷达。[39]该雷达可为弓三系统提供早期预警资讯,使其具备完整的反弹道导弹能力。[40]

中华民国空军已接收第一套长山雷达,目前部署于东台湾。[41]

图集

参考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