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平山森林铁路

位於臺灣宜蘭縣太平山地區的林業鐵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平山森林鐵路
Remove ads

太平山森林铁路,简称太平山林铁,是位于台湾太平山林场林业铁路系统,起自罗东森林铁路终点土场,以索道轻便铁路交替登山,最后在新太平山地区分歧出一系列林场作业支线,将太平山林场产出之林木向外输送。

事实速览 太平山森林铁路, 概览 ...

特色

本铁路系统与阿里山森林铁路之最大不同在于它大量依赖索道运输。

1924年林场开发时,堀田式索道等较具效率的运材技术已经渐成熟,不再需要以登山铁道进行漫长而无效率的爬高,故本线得以采用索道与轻便轨道交互使用的方式,连结低处的土场与高处的太平山林场。这种铁道修筑技术在台湾首先应用于太平山林场,后来广为其它林场所使用。虽然索道的使用大大地提高运材效率,但索道的使用也使本路线的客运受到限制,导致伐木结束后难以全线转型为观光铁道,仅茂兴线转型为蹦蹦车局部复驶。

起源

Thumb
太平山森林铁路

本森林铁路乃配合新太平山地区的林木开采而兴筑,1937年茂兴线正式开始运作,1974年之后接收原属大元山工作站之晴峰线

新太平山

位置相当于现今的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以南湖大山山系及三星山山系为主,是目前一般口语所指称之太平山林场。1935年(昭和10年;民国24年)仁泽索道白岭索道白系索道完工,随后于1937年(昭和12年;民国26年)生产中心由旧太平山转移到新太平山,茂兴线开始输出木材[1]。尔后建立见晴线三星线等支线。

晴峰线

晴峰线原属大元山工作站管理,将翠峰湖地区采伐的木材向外输出。它透过大元山工作站所属的大元山运材轨道系统通往罗东[2],不需要经过太平山森林铁路。然而,大元山运材铁路维护不易,在大元山工作站的产出不断减少的情形下,1973年(民国62年),翠峰湖地区的大元山运材铁路晴峰线与太平山森林铁路三星线于中兴岗接轨,建立了两个运材轨道系统间的直接连接。接轨完成后,大元山工作站随即于1974年(民国63年)裁撒,翠峰湖一带划归太平山工作站管辖,翠峰湖地区的木材改由外包木材厂商以10轮大卡车经南澳北溪河床的古鲁林道路过古鲁、寒溪输出,终点是罗东竹林。

路线概述

伐木时期

本铁路系统主包括三部分:[3][4]

  • 起自土场的登山运输系统,先以仁泽线铁路至仁泽,经仁泽索道兰台线,再经白岭索道白糸线,最后以白糸索道连接太平山线,进入新太平山的范围。
  • 太平山线相接的三条主要林场内作业用铁道,即见晴线茂兴线三星线[5]。见晴线起于上平附近,而后两者分歧于今日太平山管制站旁。另有一系列作业用支线。
  • 部分原属于大元山工作站的铁道,在该工作站结束后归太平山工作站管辖,如翠峰湖畔的晴峰线
  • 见晴线较早结束,故伐木后期的三大作业支线为茂兴线、三星线及接收自大元山工作站的晴峰线。

伐木结束后

Thumb
被杂草覆盖的茂兴线
  • 1982年太平山林场正式停产,所有的运材设施皆因而结束了其工作的岁月,但并未完全消失。极具特色的架空索道,到了民国70年代末仍然存在[6],唯目前多已拆除。
  • 今日邻近太平山管制站的公厕旁,仍可见以被杂草覆盖的茂兴线,从公厕门口一路延伸到今日的蹦蹦车库旁。2007年,此路段毁于利奇马台风[7]
  • 见晴线转型为见晴自然步道[8],入口处位于太平山宜专一线22.3公里处。
  • 茂兴线于1991年着手修复部分路段,转型为绷绷车铁道[9]。而后又将绷绷车终点之后的部分路段修复为茂兴怀古步道[10]
  • 部分三星线晴峰线改建为翠峰林道,连接太平山庄翠峰湖。原为一狭窄林道,经数次拓宽改善后,目前路宽2.8∼3.5 m,每年约有30万旅次经此往翠峰湖游览[11]
  • 晴峰线的残余轨道仍可见于翠峰湖畔。部分路段经整建后成为翠峰湖环湖步道的一部分,途中可见整建后的轨道及台车、油库[12]
  • 原属大元山工作站的埤ㄚ线则改为山毛榉国家步道,沿途可以发现往昔使用的水管和蹦蹦车加水阀[13],并可见少量残存路轨及转辙器。
Remove ads

铁路路线、索道表

以下所列所有资料皆为专用线。

大元山

轨道设备[14]

线名 起讫站 里程 最大坡度 最小半径
单位:米
桥梁数(总长) 隧道数(总长) 机关车台数
大元山线/四公里线[15] 鞍部索道(大元索道)著点-翠峰索道著点 7.86km 6.3% 20 88(570m) 1[15]
翠峰线[16] 翠峰索道著发点-望洋山腰 15.0km 2.5% 97(570m) 0
晴峰线[17] 晴峰索道著点-中兴岗 15.1km 2.0% 125 0
埤ㄚ线[18][13] 埤ㄚ索道著点

索道设备[19]

索道名 起讫站 斜距
单位:米
平距
单位:米
仰角 高低差
单位:米
古鲁/大元[20] 古鲁-中间 737 657 343
鞍部/暗雾[21] 中间-索道著点 467 420 210
翠峰/七号坑[22] 索道著点(大元)-索道著点(翠峰) 767 701 343
晴峰[23] 索道著点(翠峰)-索道著点(晴峰) 878 757 333
埤ㄚ/翠峰湖[24] 翠峰湖-索道著点

旧太平山

按:旧太平山早已开采完毕,所留资料不多。

新太平山

轨道设备[25]

线名 起讫站 里程 最大坡度 最小半径
单位:米
桥梁数(总长) 隧道数(总长) 机关车台数
仁泽线
/鸠泽线
土场-仁泽 4.53km 3% 15 63(1665m) 2(62m) 3台
兰台线 中间-兰台 3.92km 2% 15 62(1635m) 1(47m) 3台
白糸线 白岭-白糸 3.20km 2.5% 15 16(480m) 0(0m) 3台
太平山线 上平-太平山 1.60km 2.5% 15 16(480m) 0(0m) 4台
三星线 太平山分歧点-路尾 15.3km 2.5% 15 16(480m) 0(0m) 4台
茂兴线 太平山分歧点-终点 20.9km 2.5% ? 42 0(0m) 3台
见晴线 分岐点 - 终点 5.60km 2% 15 62(1635m) 0(0m) ?台
独立山线 独立山索道 - 终点 4.3km -- ? 60 0(0m) ?台
南峰前线 独立山线分岐点 - 终点 2.9km -- ? 20 0(0m) ?台
南峰后线 ?km ? ? ? ?台
三星支线 1.41km ? ? ? ?台
茂兴支线 1.41km ? ? ? ?台

索道设备

索道名 起讫站 斜距
单位:米
平距
单位:米
仰角 高低差
单位:米
建造年代
仁泽 仁泽-中间 950 845 22.0度 356 1935年
白岭 兰台-白岭 1107 988 25.0度 468 1935年
白糸 白糸-上平 946 837 26.5度 424 1935年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