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奥利佛·克努森
英国作曲家,指挥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奥利佛·克努森(英语:Oliver Knussen,1952年6月12日—2018年7月8日),又译纳森[注 1],英国作曲家,指挥家。
![]() |

生平
克努森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出生,父亲是一名伦敦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首席,并多次参与本杰明·布瑞顿的作品首演。
克努森在1963-1969年间于普赛尔音乐院跟随法国知名音乐教育家娜迪亚·布朗热的弟子约翰·兰伯特学习作曲[1],15岁的克努森于1968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亲自指挥了伦敦交响乐团演出他的第一号交响曲[2]。
随后三年(1970-1973)克努森于坦格尔木屋音乐季中接受冈瑟‧舒勒的指导,期间创作了多首为大型室内乐团而做的作品并参与演出[3],包括有《小熊维尼的哼唱与歌曲》(Hums and Songs of Winnie-the-Pooh)[4],第二号交响曲[5],由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的诗作《海洋地球》(Océan de Terre)改编而成的大型室内乐团曲目[6],《奥菲莉亚之舞》(Ophelia Dances)[7]。这些作品接连在音乐季中荣获大奖[3],作品风格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流畅性,以及令人舒畅的现代感,因此很快的便在美国及英国打响了名堂。
1975年后克努森决定从此定居在英国,并创作了为数众多的曲目,尤其以《窃喜》(Coursing)[8]及第三号交响曲[9]最为著名,更以此两首作品将他成功的推向英国当代音乐的第一线。
Remove ads
作品节选
- 独奏曲
- 《面具》,作品3(1969),给长笛独奏(及)玻璃杯(自由添加)
- 《索尼雅的摇篮曲》,作品16(1978-79),给钢琴独奏
- 《变奏曲》,作品24,(1989),给钢琴独奏
- 《秘密诗篇》(1990),给小提琴独奏
- 《偏心旋律》(献给艾略特·卡特)(1998),给大提琴独奏
- 《祈祷钟的素描》(纪念武满彻),作品29(1997),给钢琴独奏
- 《奥菲莉亚最后的舞蹈》,作品32(2004/2009-10),给钢琴独奏
- 室内乐曲
- 《游行》,作品2(1968/78)
- 《小熊维尼的哼唱与歌曲》,作品6(1970/83) ,给女高音、长笛、英国管、单簧管、打击与大提琴
- 《玫瑰之歌》,作品9(1972),给女高音、单簧管、钢琴与中提琴
- 《海洋地球》,作品10(1972-73/76),给女高音及室内乐团
- 《奥菲莉亚之舞》,作品13(1975),给长笛、英国管、单簧管、法国号、钢琴、风琴及弦乐三重奏
- 《清唱剧》,作品15(1977),给双簧管及弦乐三重奏
- 《窃喜》,作品17(1979),给大型室内乐团
- 《藤蔓悼文》(纪念安德热·帕努夫尼克),作品26a(1991),给英国馆及单簧管
- 《无声之歌》,作品26(1991-92),给长笛、英国管、单簧管、法国号、钢琴及弦乐三重奏
- 交响曲
- 《一个乐章交响曲》,作品5(1969/2002)
- 《第二号交响曲》,作品7(1970-71)
- 《第三号交响曲》,作品18(1973-79)
- 协奏曲
- 《法国号协奏曲》,作品48(1994)
- 《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0(2002)
- 幻想歌剧
- 《野兽园》,作品20(1979-83)
- 《Higglety Pigglety Pop!》,作品21(1984-85,1999重新编订)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