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灵顿军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灵顿军营(英语:Wellington Barracks)曾经是香港金钟花园道以东的一个军营。由于金钟一带有许多驻港英军军营,故此威灵顿军营于1970年代交还予港英政府作民用。军营于该时停用,1980年代中期拆除,并在原址兴建夏悫花园。
历史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于1841年占领香港,并于一年后以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当时的港英政府在政府山脚和湾仔之间选择土地作军事用途[1][2]。驻港英军于1841年1月(或4月)利用竹棚搭建了皇家海军医院[3]。然而,六个月后一个台风袭击香港,以竹棚搭建的医院即毁于风暴之中[4]。
于1842年,“五枪炮台”在地台上出现,位置是现时的夏悫花园。自1854年起,该位置被列为“威灵顿炮台”,以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命名。自1900年代起,炮台不再在地图上显示[5]

。
新的军营是驻港英军在金钟兴建的若干军营之一,这些军营包括美利军营、域多利军营及添马舰金钟船坞[6][7]。威灵顿军营位于花园道以东[8],曾经位于香港岛北面维多利亚港海滨,并设有直达军营以北的海堤[5](然而,现时该地位置已经因多次填海而位于内陆)。威灵顿军营与域多利军营以一系列跨过金钟道的缆索连接,用途在两个军营之间运送弹药[9]。
1890年,威灵顿军营大楼顶端正中央设立了一个金色大钟,以便在军营内校正时间。该金色大钟后来成为地名金钟的来源[8][10]。
1910年,威灵顿军营首次有电力供应[11]。
1945年9月7日,占领日军投降后,英国皇家海军重新兴建海军基地,并在威灵顿军营设立添马舰,该土地由驻港英军腾出[12]。
随着香港逐步发展,威灵顿军营所在地日渐出现更大问题。威灵顿军营将中环与湾仔分割[1],由于在军营范围发展并不可行[2],迫使发展商只在军营以东的皇后大道东兴建住宅和商业设施[1]。因此,港英政府多次向驻港英军尝试取得土地以连接两地,但不得要领[7]。
1959年,港英政府向英国陆军部支付2400万港元以释出威灵顿军营的土地[5]。
驻港英军在1970年代末软化,将土地交还予港英政府[1][7][来源请求]。威灵顿军营与域多利军营都在1980年代中拆除,并在域多利军营原址的部分土地上兴建了新的太古广场,1990年开放[13]。而威灵顿军营原址拆除,1970年代成为兴建地铁金钟站的地盘,剩余部分重建为夏悫花园。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