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东理工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山东理工大学
Remove ads

36°48′38″N 117°59′42″E

事实速览 山东理工大学, 校训 ...

山东理工大学英语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ShandongTechSDUT),简称“山理工”或“山东理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1],是中国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坐落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1],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国外招生。

Thumb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北门

学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拥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推免资格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一所以理工类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亦是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为首批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等院校(共61所)之一,是首批“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高校之一,也是首批中国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2012年10月,入选欧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亚洲GATE项目(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ducation programme)。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强特色”高校。[2][3]

Remove ads

校名

学校校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前中国工程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先生题写。

历史沿革

山东理工大学是2001年由原山东工程学院和原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以理工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原山东工程学院为山东省人民政府所属理工类高等院校,是山东省历史较长的工科院校,创建于1956年;原淄博学院为山东省第一所综合性地方本科学院,隶属省市两级领导,实行省市共建的办学体制,其前身包括始建于1942年的中国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所属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

1956年6月,山东工程学院的前身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建校,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当时全国七个大区分别布点建立的农业机械学院之一;1958年8月,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为文化大革命前山东省设立的13所本科高等院校之一;1990年11月,发展成为以理工学科为主的多科性的山东工程学院(英文:Shan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SDIT)。1998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被聘为山东工程学院院长。

1987年3月,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校本部由淄博市迁至济南市,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党组决定,在原校址设立山东建材学院博山分部;1987年9月,经国家教委同意,山东建材学院博山分部更名为山东建材学院分院。分院最初设有非金属矿床开采、非金属选矿工程、非金属矿工程测量、非金属地质探测等四个专业,1993年起开始进行本科教育;截至1998年4月,设5系、1部,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6个中专专业,形成了本科、专科、中专三个层次的办学格局。

199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淄博大学、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淄博教育学院)、淄博市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合并组建淄博学院(英文:Zibo University,缩写:ZBU)。2000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被聘为淄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被聘为淄博学院名誉院长。

2001年3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经过一年的筹备,2002年3月21日,教育部批准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4],由原山东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担任山东理工大学首任校长。

Remove ads

学科专业

学校设置27个学院、16个校级研究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开设69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涵盖9个学科门类;有教师2151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3000余人,在学研究生3100余人。学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已逐步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5]

学院设置

更多信息 山东理工大学学院设置, 附注 ...
Remove ads

校园

有东、西两个校区和北校生活区、瑞贤园生活区,东、西两校区占地面积约240万平方米(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05.47万平方米。

图书馆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是2001年由原山东工程学院图书馆和淄博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图书馆馆舍面积51,891平方米,有阅览座位4,686个。馆藏图书总量61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06万册,电子图书305万种(含中外文学位论文);各种类型数据库165个;中文期刊8,000余种(纸质现刊2,266种),外文期刊16,000余种(纸质现刊39种)。

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学校地址

  1. 西校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2. 东校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共青团西路88号
  3. 北校生活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北西六路55号
  4. 瑞贤园生活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253号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学校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经济技术研究院,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个中国工程院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学科[6],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1个省级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5个省级高校科研创新平台,3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设有山东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更多信息 依托计划, 批准部门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更多信息 名称, 理事单位 ...

省级科学技术研究院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机构 ...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校地共建研究院(研究中心)

更多信息 名称, 共建单位 ...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中国工程院实验室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省级重点实验室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省级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

更多信息 名称, 依托学院 ...

所获奖励

1990年至2013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3项;连续两次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2006年至2012年,学校已获得七项国家级科研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2006年和2007年,学校连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一项;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2003年、2005年和2012年,三次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3年3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度)。

2009年至2014年9月,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2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2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8部。

“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30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项目等210余项;荣获各级科研奖励1200余项。

论文专著

截至2014年1月,学校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7536篇。截至2010年9月,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检索收录已达936篇。在美国《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在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一篇,入选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TOP1%论文一篇,在机械工程领域刊物——《Procedia CIRP》2013年发表的论文入选2009年至2014年该刊引用率国际前10名(Elsevier出版社)。

2011年出版的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发表了学校生命科学学院申亮、纪洪芳两位教授有关突变导致对抗癌药物耐药性机理的研究成果。

2015年3月,进入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热点论文(Hot Papers)一篇,有包括该论文的6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根据2014年11月ESI数据统计,学校进入ES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次数在中国高校中排名90位。

山东理工大学等整理研究的《齐鲁古典戏曲全集》,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山东古典戏曲文献整理研究上的空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料,在齐鲁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地方古代戏曲的研究上,完成了一件颇具意义和价值的学术工程。

截至2014年1月,学校出版专著、译著、教材3740部,编辑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管子学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来源期刊;《管子学刊》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国家计划

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院校(共61所)之一,也是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

2012年10月,学校入选欧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亚洲GATE项目(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ducation programme)。

2012年11月,山东省确定了“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进行重点建设,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入选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军官选培

山东理工大学为中国大陆第一所成立空军国防教育学院的高等院校,是山东省6所招收和培养国防生的院校之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19所签约高校之一,是山东省唯一与空军签约培养国防生的高校,也是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国防生数量较多的高等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学校设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

学校标识

校训

山东理工大学校训为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7]。学校校训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题写。

校训释义:

厚德——语出《·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博学——语出 《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用“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笃行——语出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的本意是专一实行,踏实去做。取“笃行”二字是引导师生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至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指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以“至善”二字勉励师生追求人格、学识和谐统一的完美的境界。

校训四个词语中,“厚德”突出了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博学”是求学、治学的目标;“笃行”强调的是重视实践、知行合一;“至善”则是人格与学识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也是教育所能达成的最高理想。

校徽

校徽名称:理工之星

校徽释义:

山东理工大学校徽为圆形,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圆部分上方为“毛体”书写的中文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内圆部分为中心图案。中心图案为“理工”汉语拼音首字母“ L 、 G ”的变形笔划,同时构成一草书“山”字,指山东理工大学;两笔划相连处缀一颗星,象征着山东理工大学人的智慧光芒,也预示着山东理工大学的辉煌前程。

校歌

校歌名称:《你伴随我》

山东理工大学校歌是由中国著名艺术家阎肃先生和孟卫东先生分别作词、作曲,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并征得作者同意,学校对词曲作了进一步完善而形成的。校歌的主调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勤奋共勉,勇担历史重任,发扬“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精神。

国际及港澳台交流

国外友好学校

更多信息 学校名称(Chinese Name), 国家(Country) ...

港台友好学校

更多信息 学校名称(Chinese Name), 地区(Region) ...

参考链接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