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崔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崔说[1](512年—575年2月6日),原名士约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生平

崔说从小性格耿直,有操守气概,力气过人,特别擅长骑马射箭。孝昌二年(526年),崔楷出任殷州刺史,旁人都劝他留下家人,单身赴任履行职务。崔楷说:“贪图他人的俸禄,就当担忧他人的事,如果一身独往,朝廷说我有进退的计划,将士们又有谁肯对这样的人产生信心呢?”崔楷于是率全家赴任。孝昌三年(527年)春,葛荣军队逼近殷州,有人劝说崔楷减少城中幼弱以避战乱,崔楷于是遣送第四女崔瑶娥、第三子崔说在夜间出城,随即又召集部属共同商议,部属都说:“女郎是要出嫁的女儿,郎君年幼不能胜任作战,留之无益,离去有什么损失?况且使君在城中,家属还有很多,足以稳定将士的意志,私下认为不会造成疑虑。”崔楷说:“国家难道不知道城小兵力弱吗?置我于此地,是让我死啊!一旦送走儿女,将说我心志不坚定。亏损忠诚顾全私爱,奴婢都认为可耻,何况我肩负国家重任呢。”崔楷于是命令将崔瑶娥和崔说追回[2][3]。崔说后来以领军府录事起家官,转任谘议参军贺拔胜出任荆州刺史时,崔说出任假节冠军将军、防城都督,贺拔胜战败后,崔说随着贺拔胜逃奔南梁,又从南梁回到西魏,出任卫将军都督,封安昌县子,食邑三百户。崔说后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参与沙苑之战,都立下功劳,爵位晋升为侯爵,增加食邑八百户总计一千一百户,出任京兆郡太守。崔说后屡次升任帅都督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又很快升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定州大中正,改封安国县侯[4][5],增加食邑三百户总计一千四百户,赐姓宇文氏,并赐名为。崔说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爵位晋升为安国县公,又改封万年县公,增邑食邑户数总计二千四百户。崔说又出任陇州刺史、都督陇州诸军事,升任总管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崔治理政务严格果断,百姓畏惧。天和四年(569年),齐王宇文宪东征,以崔说为行军长史。北周军队返回后,崔说出任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崇德、安义、建忠、九曲、安乐、三泉、伏流、周张、平泉、固安、蛮、通谷十三防御,三州黄芦、起谷、王晏、供超、牵羊、温狐、交河、大岭、避雨、木栅寺一十戍诸军事,崇德防主,改封安平县公建德四年正月十日(575年2月6日),崔说在长安永贵里私人住宅中去世,虚岁六十四,朝廷赠予五州诸军事、鄜州刺史,谥号庄公[6],二月二十四日(575年3月21日)葬于京兆平原乡吉迁里[7][8][9]

Remove ads

神道碑

崔说的神道碑全名《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由庾信撰写,收录于《庾子山集》和《文苑英华》中[9]

其他

崔说与二哥崔谦十分友爱,年老之后两人名声和官位都很高,但是家中资产都不私相占有[10][11]

家族

祖父母

父母

兄弟姐妹

  • 崔士元,北魏平州录事参军[13]
  • 崔谦,北周大将军、荆州总管、荆淅等十四州南阳平阳等八防诸军事、荆州刺史、武康庄公
  • 崔士慎,京畿府铠曹参军[13]
  • 崔士恂,早夭[13]
  • 崔兖猗,嫁大司农卿河间邢逊[13]
  • 崔徽华,嫁赵州长史赵国李文衡[13]
  • 崔幼妃,博陵郡君,太姬,嫁丞相长史、司空公赵国李希宗[13]
  • 崔瑶娥,嫁陇西李诞[13]
  • 崔瑶□,嫁吏部尚书、平原王元子均[13]
  • 崔瑶兰,嫁范阳卢子纲[13]
  • 崔凤华,博陵郡君,嫁怀、幽二州刺史长安韦幼昂[13]
  • 崔英,嫁光禄大夫赵国李道济[13]
  • 崔稚烦[13]

夫人

子女

  • 崔弘度,隋朝上柱国、检校太府卿、武乡郡公
  • 崔弘昇,隋朝上开府、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大将军、黄台县公
  • 崔弘峻,隋朝银青光禄大夫、赵王府长史
  • 崔弘寿,隋朝左亲卫大都督、获嘉县侯
  • 崔弘正
  • 崔弘舟,隋朝内府监、安平郡公
  • 崔氏,嫁尉迟迥之子
  • 崔妃,嫁杨俊

通婚关系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