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沙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弗沙佛(梵语:Puṣya Buddha;巴利语:Pussa Buddha),名号“Puṣya”为星宿名,也译作补砂、勃沙、富沙、逋沙、补沙、孛舍、浮舍、浮沙等,义为“炽盛宿星”、“鬼宿星”、“增威”[1][2];是佛陀名号,此名号既有过去古佛同名者,也有贤劫未来佛同名者。
分述
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中,列出过去二十五佛,过去七佛往前的佛陀为弗沙佛、提舍佛等。
在《佛种姓经》中,提舍佛的出生地是迦尸王城(巴利语:Kāśi),父王是胜军(Jayasenā), 母后是尸利摩耶(Siremaya),出家后在庵摩罗迦(āmalaka)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提舍佛为过去佛,在多部经典中有记载。
梵文《大事》(属于大众部的说出世部)和中文《佛本行集经》都提到,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供养过三亿尊弗沙佛。[3]
《大悲经》^ 中记载,提舍佛和弗沙佛同为原始七佛之前的古佛,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时曾“七日七夜目不暂瞬”[4]。《华严经·昇须弥顶品》中也提到提舍佛和弗沙佛是位于毗婆尸佛之前的古佛[5]。
汉传佛教有观点认为帝沙星(提舍星)即弗沙星,提舍佛也就是弗沙佛的异名。故弗沙佛世时发生的“释迦菩萨七日七夜单腿站立用偈赞佛”之事亦即在提舍佛世之时。[1]但若如此,《大悲经》中记载“七日七夜目不暂瞬,以无量偈赞彼世尊”为弗沙佛,此前也就不必别立帝沙佛[4][6]。
注释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