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徐世昌

中華民國第2任大總統(北洋政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世昌
Remove ads

徐世昌(1855年10月23日—1939年6月5日),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东海。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城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籍贯天津,祖籍浙江,逝世于天津市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曾任庆亲王内阁的协理大臣(副总理)。冯国璋代理黎元洪辞职所余第一任大总统任期后,1918年,徐世昌获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国会支持,选举为第二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是袁世凯支持者,亦是称帝的反对者,与北洋军阀关系密切。

事实速览 徐世昌, 中华民国第2任大总统 ...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生涯

祖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天津图书馆馆藏档案记其籍贯为“浙江鄞县”[1]。其祖辈明季北迁燕京清兵入关时南逃天津,落籍天津,是为天津寿岂堂徐氏。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治汲县(今卫辉市)城内曹营街。徐世昌的父母徐嘉贤夫妇和夫人曹氏、祖父母徐思穆夫妇、高祖父母徐印川夫妇和曾祖父母徐新夫妇等人都安葬于卫辉的唐岗村,徐世昌后来在卫辉城内贡院街修建了徐氏宗祠[2]

光绪四年(1879年),徐世昌与袁世凯在河南开封结义为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天津籍中进士,同年五月,选入翰林院庶吉士[3]。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4]。1895年,徐世昌与袁世凯张之洞等都列名参加强学会,并出资赞助[5]

1897年,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徐兼任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是袁世凯的幕僚之一,此后累获擢升。1905年,袁世凯创建新式警政,保举徐世昌为巡警部尚书,负责京师治安。是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

1906年1月9日,清廷补授徐世昌、铁良为军机大臣[6]:16。8月18日,督办铁路大臣唐绍仪商巡警部尚书徐世昌,所有铁路警察请一律归巡警部办理[6]:36

1907年1月11日,农工商部尚书载振、民政部尚书徐世昌面奏东三省情形,长春南、北分为日、俄势力范围[6]:59。4月20日,清廷谕改盛京将军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徐世昌补授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并授为钦差大臣[6]:69-70中国东北改设行省,其时东北处于争霸之中,清帝国的根本屡被蚕食。4月29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准将陆军第三镇及第二、四、五镇内抽拨步炮马各队成立两混成旅,移驻东三省,填扎外兵撤退地区[6]:70。8月7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奉天巡抚唐绍仪与驻奉天美总领事司戴德签订备忘录,由哈利曼投资修建新(民屯)法(库)铁路,旋因美金融恐慌,改请英商投资,8月12日日代公使阿部守太郎日语阿部守太郎就此事照会外务部,提出抗议[6]:82。8月17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请奉省速行开放政策,使成为各国通商重镇,并大借外债,为银行、铁路、开矿、垦荒之用[6]:83。9月2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请裁撤驿站,设立文报局[6]:85。10月13日,清政府议准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先借外债千万,办理东三省新政[6]:91。10月26日,湖北按察使梁鼎芬奏劾奕劻袁世凯贪私误国,徐世昌、杨士骧陈夔龙等夤缘比附,清廷诏以其摭拾空言,有意沽名,传旨申斥[6]:92。11月3日,外务部就俄公使璞科第称黑龙江东岸六十四屯,条约实系俄界,无从归还一事,电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确查核办[6]:93。11月6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奉天巡抚唐绍仪,与英国保龄公司订立修筑新(民)法(库门)铁路草合同,借款50万镑[6]:94。徐世昌多所举措,采取开商埠、借国债、连与国、修铁路等一系列措施;并在东北推行新政,以此来抵制日俄对中国东北的控制。

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黜,徐世昌自请病退,调任邮传部尚书、津浦铁路督办。在邮传部尚书任上期间,经上奏清廷批准,徐世昌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这所学校被认为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徐世昌也被认为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Remove ads

促使清廷启用袁世凯

Thumb
徐世昌长袍照

1911年5月,清廷设庆亲王内阁(皇族内阁),徐成为仅有的四名汉人内阁成员之一,任协理大臣(副总理)。辛亥革命爆发,徐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同年11月,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徐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徐方向清室请辞。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力辞太保,隐居青岛观望时局变化。

1914年5月,袁世凯据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总统制,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

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5年10月,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徐世昌以病求去[7],27日,袁世凯命陆徵祥暂兼代理国务卿[8]。徐世昌后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12月20日,袁世凯称呼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为“嵩山四友”[9]。1916年3月21日 ,袁世凯内外交困,只得再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10]。徐在公私两方面为袁效力。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力荐段祺瑞继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二人不久即发生府院之争,徐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北京,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纷争。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黎元洪去职,冯国璋代理大总统,又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不和,徐世昌多次斡旋冯段二人矛盾。

当选大总统

Thumb
徐世昌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的照片

冯国璋的代总统任期将于1918年10月届满,8月12日冯宣布不参加来届总统选举,9月4日,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投票推选徐世昌为总统。

就职典礼上,徐宣誓:“惟是事变纷纭,趋于极轨,我国民之所企望者,亦冀能解决时局,促进治平耳。而昌之所虑,不在弭乱之近功,而在经邦之本计。不仅囿于国家自身之计划,而必具有将来世界之眼光。敢以至诚极恳之意,为我国民正告之。”说眼前最要紧之事,“佥曰南北统一,求统一之方法,固宜尊重和平”。内政之外,还当求自立于世界之道,国家权力之发展、国际地位之保持,亦为国家存亡之关键。

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于上海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时,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同年,严修张伯苓为创办南开大学而募款,徐世昌私人捐款八万元[11]

同年10月,命徐树铮率西北边防军第一师进入外蒙古,以武力迫使其在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回归中国

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份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1920年7月爆发直皖战争,皖系失败,徐依旧担任大总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获胜,控制北洋政府。曹锟吴佩孚幕后操纵老国会指徐世昌总统为非法,迫其在6月2日去职。自此,徐世昌退出政界,居住天津英租界

Remove ads

晚年

徐世昌晚年,日本尝试邀徐出任华北临时政府官职,徐世昌拒绝任职。

1939年6月6日,徐世昌病逝于天津,享寿83岁。先寄葬于天津桃园村英国公墓,后与夫人一起归葬于河南辉县百泉镇苏门山东侧,文革年代墓地被毁[12]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得知徐全节而终,于陪都重庆褒扬令:徐世昌,国之耆宿,望重群伦。比年息影津门,优游道素。寇临华北,屡思威胁利诱,逞劂阴谋,独能不屈不挠,凛然自守,亮风高节,有识同钦……

轶事

Thumb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东校区(原128中学)所在地为徐世昌旧居
  • 徐世昌先后娶卫辉曹氏和辉县席无棣为妻,有二女,皆早亡,徐曾经在辉县百泉“水竹村”置办田宅。
  • 徐世昌退出政界后,于天津“退耕堂”过隐逸生活,借助僚友门客编撰书籍20余种。徐世昌著有《欧战后之中国》(巴黎大学名誉博士论文)、《退耕堂政书》、《大清畿辅先哲传》、《书髓楼藏书目》、《东三省政略》等书。
  • 徐世昌诗、书、画俱晓。书画作品颇有声誉,曾在中国、日本及国外画展中展出。位于安阳袁林的墓碑“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为徐世昌所写。
  • 徐世昌在京私宅位于东四五条胡同附近的北豆芽菜胡同六号和三十三号(1927年),大院内有“归云楼”、“书髓楼”、“弢斋”等书斋。
  • 徐世昌在北洋内部有“六卦先生”之称,即八卦中无乾坤两卦,寓意浑天黑地,指徐世昌手腕高明老辣。[14]
  • 北洋将领姜桂題去世时,段祺瑞前往吊丧,曾对友人说,“今天我泪别老友,来日菊人有这么一天时,我恐怕没有眼泪哭他”。因徐世昌利用政治手腕拉拢段的老部下靳云鹏倒段,致使第二次段内阁倒台,从此段与徐决裂。[15]
Remove ads

徐世昌内阁

Thumb

1914年徐世昌内阁

1914年5月1日-1915年10月26日。国务卿徐世昌、外交总长孙宝琦、内务总长朱启钤、财政总长周自齐、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汤化龙、农商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梁敦彦。待续。

1916年徐世昌内阁

1916年3月22日-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撤销帝制,特任徐世昌为国务卿。4月22日,因北洋、民党议和失败,徐世昌组阁失败,同日,段祺瑞任国务卿[16]

主要编著书目

  • 清儒学案
  • 《颜李遗书》
  • 《弢斋述学》
  • 《大清畿辅先哲传》
  • 欧战后之中国》(巴黎大学名誉博士论文)
  • 《退耕堂政书》
  • 东三省政略
  • 《将吏法言》
  • 弢养斋日记
  • 《大清畿辅书征》
  • 《书髓楼藏书目》
  • 《晚晴簃所藏清人别集目录》
  • 《晚晴簃未选诗集目录》
  • 元逸民画传
  • 《百砚谱》
  • 《国乐谱》
  • 《古文典范》
  • 《明清八家文钞》
  • 水竹村人集》(又名《徐大总统诗集》)
  • 《归云楼集》
  • 《海西草堂集》
  • 《退耕堂集》
  • 《竹窗楹语》
  • 《藤墅俪言》
  • 《拣珠录》
  • 《晚晴簃诗汇》(又名《清诗汇》)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