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复源宫 (阿姆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复源宫,媒体称阿姆坪土地公庙、水库底土地公庙、水底土地公庙、水中土地公庙,是位于台湾桃园市大溪区复兴里阿姆坪、石门水库水域下的土地祠,每逢严重的枯水期时重现天日,如1991年、2004年、2015年、2017年、2018年。
历史沿革
复源宫位在石门水库区域的大溪区复兴里阿姆坪[1],庙身以石块雕垒、仅两台尺高[2]。1963年时水库动工,庙身逐渐被淹没,供奉的神尊移祀至附近大溪坪的复源宫,供奉于神尊下方神案,形成一庙有两土地公[3][4][5]。
至于阿姆坪的开漳圣王庙则迁至观音区,为今日的观音复兴宫[6]。
石门水库完成三年后,即发生第一次的干旱,其后的1972年、1973年、1977年、1980年、1983年、1991年等也发生干旱[7]。起因是上游集水区遭滥垦滥伐、大汉溪上游盗采砂石,造成水库淤积容量变小[2]。在1991年春夏之际的干旱,原先不见天日的复源宫就现身,被人戏称为“泥中庙”,在1992年有《联合报》作了报导[2]。庙身在水库水位240米以下便会逐渐浮现[5][8]。有人预测若水库抽砂缓慢、淤积无法遏止,这座小庙将永远藏于污泥中[2]。如1994年干旱,庙身就因被泥砂覆盖,无法得见[7]。
2004年缺水,历来只逢严重旱象才会现身的此祠再度重见天日[9]。该年艾利、敏督利台风造成石门水库淤积2784万立方米[10]。
2015年,复源宫与附近梦幻草原的重现,吸引外地不少朝圣的游客,成了当时热门的枯水期景点[5]。该年媒体有唤此祠为“水库底土地公庙”[4]、“水底土地公庙”[11]、“水中土地公庙”[3][12][13]。旅客可从环湖路进入,再沿着环湖路二段380巷走小径就可见到此小庙[11]。有些游客在小庙内堆叠石块祭祀,不知道原本神灵已移祀至复源宫内[3]。除摆石头外,还有旅客摆橘子、香烟作祭品,被居民担忧乱拜会引来邪灵,呼吁游客观赏就好[11]。也有居民抱怨游客吵杂声、汽机车引擎声,考虑封闭通往其庙的小路[12][13]。
2017年2月初因干旱,复源宫又再度出现,被媒体以“阿姆坪土地公庙”之名报导[5]。次月,因永和山水库兴建而淹没及神像移到永和山福德祠的土地庙也被报导[14]。同年8月末,复源宫又渐渐浮现[8]。
-
溪尾坪公车亭旁有通往此庙的环湖路二段380巷。
-
附近大溪坪的复源宫。
-
大溪坪复源宫神像,下方为阿姆坪的复源宫原先神像。
-
2017年5月10日,石门水库水位不到237米。
-
2017年5月10日时的复源宫,上书“复源宫”。
-
2017年5月10日时的背面
-
2017年5月29日,石门水库水位约238.5米。
-
2017年5月29日时的背面。
Remove ads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