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国核武器开发计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國核武器開發計畫
Remove ads

德国核武器开发计划是一项在二战中由纳粹德国秘密领导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德国称其为“铀工程”(德语:Uranprojekt)。

计划始于1939年发现核裂变后的数月,但在数月后因准备入侵波兰而中止,部分科学家被编入德国国防军。但是,由于德国军队中管理上的调整,该计划又在二战开始那天(1939年9月)重新启动。此计划最终发展为三个部分:核反应堆重水生产,以及铀同位素分离。但最后因德国当局经过有关部分评估认为,核裂变对结束战争没有太大的贡献,因此在1942年,德国国防军把该计划转移至帝国研究委员会,并同时继续提供赞助。从此被九个研究机构所分摊,造成进展放缓。另外,部分研究应用核裂变的科学家离开这个计划,转而去研究更为战争需要的其他项目。

纳粹德国核武开发计划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Kurt Diebner、Abraham Esau、瓦尔特·格拉赫和Erich Schumann。量子力学创立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维尔纳·海森堡也是计划的参与者之一,尽管其本人声称一直在延缓计划[1][2]

纳粹执政期间,反犹狂潮亦同时席卷并重创德国学术界,大量犹太裔工程师和科学家在1933年纳粹掌权时就闻风逃亡海外(最著名亦最讽刺的例子是最后促成美国曼哈顿计划爱因斯坦)或被驱逐出境,没有离境的也被很快地赶出了德国的研究机构。大学的政治化加上德国军队的兵源需求(尽管身怀有用的科学技能,很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被强征入伍)几乎消灭了一整代的德国科学家。[3]

战争的最后,盟军各国竞相掠夺幸存下来的核子产业(包括人员、设施和材料),就好像他们抢夺V-2火箭计划一样。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