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徳干暗色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徳干暗色岩(英语:Deccan Traps[注 1]),又译徳干玄武岩,是一个大火成岩省,位于印度中西部,北纬17度至24度,东经73度至74度之间,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及古吉拉特邦(Gujarat)等行政区,为地表上最大型的火山地形之一,呈现盾状火山的形态[2]。徳干暗色岩由多层洪流玄武岩所构成,厚度超过2,000米,面积为50万平方公里[3],体积约为100万立方公里[4]。徳干暗色岩最初可能覆盖了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5],具有相应更大的原始体积。



历史
徳干暗色岩的形成始于距今约6,625万年前[5],即白垩纪末期。大部分的火山喷发发生在西高止山脉地区,时间介于约6,600万至6,500万年前,当时熔岩开始通过地壳裂缝挤出,形成裂缝喷发[6]。确定徳干岩石的确切年龄很困难,因为存在一些限制,其中之一是喷发事件之间的过渡可能仅相隔数千年,且使用的年代测定方法的解析能力无法精确指出这些事件。因此,岩浆形成速率也很难界定[2]。这一连串的火山爆发可能持续了近三万年之久。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可能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该次灭绝事件灭绝了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生物。
据估计,徳干暗色岩火山爆发后所形成的原始熔岩区域约为150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现在印度的一半,而后经由侵蚀作用与板块运动,形成现在的大小。目前所能直接观测的熔岩面积约为51.2万平方公里。
徳干暗色岩分为三个地层单元:上、中和下三部分。先前学界的解释是这些地层单元可能代表了徳干地区喷发事件序列中的重要时刻,但现在更普遍的解释是这些地层与古地形和距离喷发地点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次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造成了气候变动,大气温度曾下降2°C[7]。
Remove ads
化学成分
徳干暗色岩的岩石有至少95%属于拉斑玄武岩,其他包含:碱性玄武岩、霞石岩、煌斑岩、碳酸岩。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喀奇县其他地方,则发现了地幔捕虏岩。
形成理论
徳干暗色岩的成因被认为与地幔中的热柱有关。现今位于留尼汪群岛下的留尼汪热点,造成了一连串的火山爆发,造成了徳干暗色岩,并使塞舌尔高原与印度分离开来。随后,印度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海底扩张,将印度推离留尼汪热柱北方。但是,目前有科学家对这个热柱理论提出异议。
印度西岸外海的海底,有个可能是大型撞击事件所留下的陨石坑,名为湿婆陨石坑,被认为发生于6,600万年前,与K-T界线时间相符。有研究人员认为这次撞击事件可能间接造成徳干暗色岩火山爆发,并使印度板块与非洲板块在第三纪早期加速远离[8]。但是,有地理学家提出异议,认为这个大型海底地形,并不是撞击事件所造成的[9]。
对生物的影响
徳干暗色岩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对当时的全球气候造成激烈的变化,也影响了当时的生物。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Norman Macleod博士指出,因为这时期的恐龙化石纪录难以判断生物群的变化,只能用其他型态的生物群来判断其变化。在K-T界线的600万年前,海洋中约有20种菊石,K-T界线的300万年前,海洋中只有15种菊石,但是在K-T界线的100万年前,海洋中只有10种菊石,所以灭绝事件可能已持续了数百万年之久。鱼类、陆栖爬行动物、哺乳类的化石纪录也显示出相同的模式。恐龙可能也与这些生物群一样,受到灭绝事件影响达数百万年之久[10]。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个长时间的灭绝事件,与火山爆发造成的全球性气候变动有关,这次全球性气候事件也对恐龙造成影响,但是希克苏鲁伯的撞击事件所造成的灰尘,使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推向高峰[10][11]。但最新研究也显示,徳干暗色岩火山爆发很可能也为生物制造了生机[12]。
Remove ads
注解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