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尼提:现代心灵健康科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戴尼提:现代心灵健康科学》(简称《戴尼提》,英语:Dianetics: The Modern Science of Mental Health,缩写为DMSMH)是L·罗恩·贺伯特1950年出版的一本书,其中描述了一套伪科学的思想理论——戴尼提。
贺伯特声称他综合了个人体验、东方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弗洛伊德的著作而发明了这套方法[1]:87。《戴尼提》的推广产生了戴尼提运动,该运动后来成为新兴宗教山达基教的前身,而戴尼提也成为山达基教义的基础理论[2]:21。
贺伯特在本书中主张[3][4],他分离出了“生存的动力原则”,并将其陈述为基本命令“生存!”,同时还提出了他对人类心灵的观点。他将人类心智异常的根源称为“反应式心灵”,即心灵中一个通常隐藏着但始终处于意识状态的区域,其中存储着一些过往创伤的记忆(称“印痕”)。《戴尼提》提出了一种称为“听析”的心理咨商技术,贺伯特声称这种技术可以消除“印痕”并带来巨大的治疗效果[5]。
《戴尼提》一书和其理论从未通过任何严格的科学检验,并且受到了科学家和医学专家的批评,他们指出该作品没有科学依据,书中提出的观点都是用看似科学的肤浅语言写成的,但没有实证证据[6]。
尽管如此,《戴尼提》一书在出版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而道尔顿书店的员工表示,这些数字被注水夸大了,因为贺伯特和山达基信徒所拥有的出版商让山达基信徒每人购买数十到甚至数百本贺伯特的书,然后再反卖回给同一家零售商[7]。《纽约时报》高管兼记者亚当·克莱默(Adam Clymer)表示,该报纸调查贺伯特书籍的销售模式,并未发现有一个人购买大量书籍的情况[7]。
Remove ads
背景
在《戴尼提》出版之前, L·罗恩·贺伯特是一位高产的低俗杂志作家。他曾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工程学院但未毕业[6]。山达基教会认为《戴尼提》一书代表了贺伯特关于“人类心灵、其功用以及与功用相关的问题”的理念。贺伯特将戴尼提描述为一种“治疗技术,可以治疗所有非器官性的心理疾病和所有器官性的身心性疾病,并保证在大多数个案中完全治愈”。在这部著作中,贺伯特还证实了人类“仅仅”能被生存所驱动。
根据贺伯特的说法,《戴尼提》中的思想是经过他十二年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尽管当时他的许多朋友都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6]。这些思想的第一个公开概述是一篇发表在纸浆杂志《惊奇超级科学故事》上的文章,题为〈戴尼提:一门新的心灵科学〉(“Dianetics: A new science of the mind”)。这篇文章出现在该书出版的几周前,但发表在该杂志1950年5月号上,也就是该书出版的同一个月;这篇与书的篇幅相当的长文,后来以《戴尼提:一门科学的演进》(Dianetics: The Evolution of a Science)的标题作为单行本出版[8]。
这次高调宣传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以致于贺伯特和《惊奇》杂志的编辑约翰·W·坎贝尔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在1950年4月成立了贺伯特戴尼提研究基金会[9]。贺伯特声称自己在三周内完成了《戴尼提》[10] 。一台特殊的IBM打字机帮助他提高了写作速度,如可以连续卷起纸张,并且有专用按键来一次输入诸如the或but 之类的常用英文词[6] :264。
这本书的早期版本《异常戴尼提》(Abnormal Dianetics)原本是为医学界准备的,被许多出版商和医学界拒绝之后,以油印形式传阅,后来以《戴尼提:原始理论》(Dianetics: The Original Thesis)为名出版;同书还曾以《生命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Life)为名出版。
Remove ads
内容
《戴尼提:现代心灵健康科学》旨在揭示关于身心性疾病、神经官能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根源的革命性发现,以及永久治愈这些疾病的准确、可靠的方法。[6]
该书开篇的摘要介绍了戴尼提的背景,即人类专注于“寻找一门心灵科学,它不仅能分离出生命的共同点和思想的目标”,还能分离出“偏差错乱疾病”的唯一根源。贺伯特声称,对于人类苦难的问题,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明中,有两种答案:宗教、巫术和现代心理疗法。后者包括对脑部施以电击或手术。根据他的说法,这些疗法把病人变成了“无助的僵尸”。他声称,戴尼提就是解决这一困境的答案[11]。
在序言的“如何阅读本书”部分,贺伯特建议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不过在该书的后续版本中,书的最初几页新增了“重要说明”,建议读者确定没有跳过所读的每一个字词。
根据贺伯特的说法,《戴尼提》一书遵循了这一研究思路:
- 一)发现了“生存的动力原则”及其意义。
- 二)发现了异常的根源:反应式心灵。
- 三)治疗办法及其应用。
贺伯特忽略了所有的基本哲学。[12]
一)生存的动态原则:生存![13]
按照贺伯特的说法,基本的发现不是人类能够生存,而是人类唯一的动机就是生存。
二)唯一的异常源头:反应式心灵
贺伯特将人类思维分为据称功能完美的“分析式心灵”和无法思考或区分的“反应式心灵”。根据贺伯特的说法,反应式心灵完全以刺激-反应为基础运作,它存储的不是记忆而是“印痕”。当分析式心灵处于无意识状态时,反应式心灵会物理地记录下印痕。反应式心灵接收到所有刺激后,就会产生大量的印痕,为完美的分析式心灵提供错误的数据。[14]分析式心灵对这些反应式心灵印痕迹的误解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造成损害。事实上,这些印痕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引发强迫和压抑行为。根据贺伯特的说法,一个人的晚年生活会受到这些印痕的无意识影响[15]。
在书中,贺伯特对“印痕”(engram)这个词使用了两个不同且相互矛盾的定义。在第一篇《人的目标》第五章〈总结〉中,贺伯特陈述了“戴尼提的基本公理”,其中包括“印痕是一个‘无意识’的时刻,包含了肉体疼痛或痛苦情绪,以及全部的感知,而且无法供分析式心灵作为经验”。但是在该书的后面,贺伯特在第二篇第二章〈反应式心灵〉(2008年中文版《戴尼提》第74页)的一个脚注中再次提到了印痕的定义。脚注写道:“戴尼提中所使用的印痕,是该词最精确的定义:‘外来刺激在生理组织的原生质上所留下之明确而永久的痕迹’。戴尼提认为印痕是一组外来刺激针对细胞层次的生命所造成的冲击”[16]。换句话说,贺伯特采用了一个之前已经被生物学揭晓的记忆痕迹定义,而将其贴上了戴尼提的标签[17]。因此,戴尼提本身在该领域并没有提出任何科学尚未知晓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现象和功能系统。
三)治疗及其应用
透过戴尼提,贺伯特声称大多数疾病都是身心性疾病,由印痕引起。他进一步声称戴尼提疗法可以治疗这些疾病,并且还将癌症和糖尿病列为戴尼提研究的重点疾病[18]。“据贺伯特估计,心身疾病占所有疾病的 70%,例如哮喘、关节炎、皮炎、过敏、某些冠状动脉疾病、眼疾、滑囊炎、溃疡、鼻窦炎、偏头痛等,而精神疾病则包括神经衰弱、精神病、强迫症、严重抑郁症等。”贺伯特后来表示,戴尼提与心身疾病无关:“如今的戴尼提是一门能力科学。它与心身疾病或异常无关。它对这两件事毫不在意。如今的戴尼提可以期待从精神病院或山上获得对人类的某种益处。” [19]
该书承诺,透过名为“听析”的过程,人们可以达到一种名为“清新”的超人状态,拥有卓越的智商、纯洁的道德意图以及极大改善的身心健康。1950年8月,贺伯特预测“清新者”将构建世界新的贵族政治,尽管他承认自己并没有达到这一境界[6]。在欢迎期待时,《神智者杂志》(Theosophist Magazine)将戴尼提中的印痕与神智学中的永久原子进行了比较,因为这些原子接收并重新传递了生生世世所收到的印象,因此,当自我降生到新的生命时,新的化身会接收到前世印痕所存储的印象 [20]。作为一门新科学的出现,它并没有在《戴尼提》中得到如此明确的阐述,但最终,贺伯特还是通过《戴尼提》深入探究了前世。 [21]
在《戴尼提》中,为了解释“清新者”的能力,贺伯特使用了比喻和特殊的习语,并通过指出古老的俗语为“心灵之眼”来转移注意力。贺伯特使用了各种词语,诸如“最佳回忆”、“最佳个体”,“清新者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过去很多人有时也能部分做到”,“清新者会充分利用想象力”,“理性与异常无关,只能在清新者身上进行研究”,清新者的智力高于正常人,清新者没有任何异常,清新者的属性从未被纳入对人类及其固有能力的研究[22]。在有信念地将各种好处都归功于清新状态之后,贺伯特终于承认“在我们到达清新者之前,我们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就好像从来没有清新者出现过,或者没有清新者曾经制造过它一样。 L·罗恩·贺伯特非常愿意并善于运用这些比喻来适应《戴尼提》对新现实的描绘。 [23]
在建议听析师不要交流时,贺伯特将戴尼提与其他心理疗法区分开来,比如在精神分析中,治疗师固执地对患者心中发生的事情提供个人解释。 [24]贺伯特反对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称其“浪费大量时间”,因为“一方面,详细的诊断并不能治愈患者,另一方面,听析人员在听析过程中会了解到治愈患者所需的资讯,而患者会谈论这些资讯。” 根据克里斯滕森的说法,贺伯特声称除了诊断之外,只需要确定三件事:“(1)患者‘感知能力’是否处于最佳状态或低于最佳状态?(2)患者利用不同感知能力进行回忆的能力如何?(3)患者是否通过回忆太多事情或使用太多感知能力而‘过度使用’了想象力?” [19]
在《戴尼提》中,贺伯特提到了后催眠暗示,尽管后催眠暗示现象早在1787年就被描述过[25]。动力精神病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医生弗朗茨·梅斯梅尔和驱魔人约翰·约瑟夫·加斯纳 (Johann Joseph Gassner)之间的相遇。根据动力精神病学派的追随者的说法,催眠术的出现标志着潜意识的发现[26]。贺伯特在橡树丘海军医院(Oak Knoll Naval Hospital)接受溃疡治疗时,他学习了催眠术、心理学理论和其他类似科目;贺伯特非常擅长催眠术。根据贺伯特的说法,正是对催眠术如此广泛的尝试导致了反应式心灵的发现。Roy Grinker博士和 John Spiegel 博士发明了麻醉精神疗法(Narcosynthesis),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精神病学家广泛使用。在《戴尼提》一书中,贺伯特提到了麻醉精神疗法或药物催眠。然而,贺伯特指出,药物催眠技术早已为人所知,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东方。尽管贺伯特在海军情报部门时可能接受过麻醉精神疗法的训练,但戴尼提并没有采用这一技术。注射一针硫喷妥钠曾被作为吐真剂实施。这项技术在2008年中文版《戴尼提:现代心灵健康科学》第146页有所描述。 [27]
最后,贺伯特对那些试图透过自我听析来进行戴尼提过程的人给出了公正的警告。贺伯特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印痕”都含有“分析衰减”(analytical attenuation)。所以最好是学习听析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其他人,任何进行自我听析的人最终都只会生病。但是,在后来山达基技术应用发展中,贺伯特发展出了所谓“独自听析”,其中听析员和待清新者也是同一个人,只是在程序上一如既往地要严格服从贺伯特的规定。在戴尼提和山达基教中,自我听析(self-auditing)总是带有不好的内涵,但是独自听析(solo auditing)则不会。和往常一样,贺伯特的文字游戏最终获得了胜利。 [28]
Remove ads
反响及评价
总结
视角
在1950年该书出版之后,尽管受到读者追捧,但由于缺乏实验证据,医学界完全拒绝了这一新“科学”[6]。美国心理学会于1950年通过了一项关于《戴尼提》一书和其理论的决议,指出“这些说法缺乏建立科学概括所需的经验证据支持”[29]。 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书评,抨击本书:
戴尼提不尊重也不了解人格的复杂性。人是一部机器,理性、价值判断、心理健康、快乐都是透过工程工作达成的。“在戴尼提这样的工程科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按钮式’的方法来工作。”除了应用贺伯特的印痕理论之外,人类没有什么需要知道或了解的。……价值观和良知的问题并不存在。如果抹去了印痕,你就不会有冲突。所有伟大的哲学和宗教导师都白费了他们的努力。没有任何问题不是由印痕命令引起的,而且他们的思考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知道贺伯特的发现。[30]
另一位心理学家罗洛·梅也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书评称,《戴尼提》的重要性是它清楚地展示了当代心理学中最常见的谬误,即试图以数学为基础,以物理科学和机器为模型,建构一门简单的人类行为科学。[31] 1953年,哈维·杰伊·菲舍尔(Harvey Jay Fischer)发表了《戴尼提疗法:一项实验评估》(Dianetic Therapy: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报告,结论是“戴尼提不会系统地对智力、数学或解决人格冲突的能力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32]。作家罗伯特·托德·卡罗尔在《怀疑论者词典》中写道,贺伯特的作品本质上是反科学的,因为书中提出的主张不是基于同行评审的现象观察,以及随之而来的盲测、对照组实验等,而是基于先验的判断来首先声称某种现象存在,随后再试图证明其有效性[33]。
1951年,《消费者报告》期刊(Consumer Report)宣布推出一项为期一个月、收费 500 美元的课程,该课程以当时刚刚出版的《戴尼提》为基础,向所有人开放,旨在达到戴尼提疗法的目标“清新”。关于“新邪教”(a new cult)的报告将戴尼提置于医疗实践范围之外[34]。
据贺伯特儿子说,《戴尼提》根本不是任何研究的结果,而是一个男人对堕胎和其他潜意识现象(特别是神秘学和黑魔法)的痴迷。《戴尼提》书中第二篇第四章〈恶魔〉甚至专门讨论恶魔学[35]。但为了维护《戴尼提》的“科学”外表,贺伯特谴责了对恶魔的信仰。在《戴尼提》中,恶魔被解释为电路“寄生线路”。然而,在贺伯特后来的著作中,开始出现了占用人类肉体的实体。这些实体是贺伯特称之为“希坦”的精神。贺伯特确实断言,恶魔学是一门好生意。人是一个希坦,但是人的肉体被另一种称为身体希坦的希坦所附身。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一个人必须排除体内所有其他的希坦,而这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36]。
山达基人哈维·杰金斯(Harvey Jackins)谈及戴尼提疗法时说道:“治疗结果几乎一致且积极。显然,听析员(作为倾听者的治疗师)可以非常坦率和直接地寻找患者曾经的创伤经历,这些经历继续损害着今日患者的理性和幸福感。一旦找到,痛苦的消解和对经历的重新评估显然一致地导致能力、情绪基调和幸福感的显著改善。” [37]
贺伯特认为,在昏迷或受伤的人周围保持安静对于预防异常事件至关重要。在《戴尼提》一书出版后,贺伯特曾移居古巴。在那里每个医院区域的标语仍然显眼地挂着:医院安静[38]。1950年12月7日,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儿子格雷格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提到,《戴尼提》的出版商将前往古巴,向欧内斯特诚挚地赠送一本。海明威儿子的女朋友是出版商的女儿;格雷格本人在贺伯特戴尼提研究基金会(Hubbard Dianetic Research Foundation)工作。 12 月 14 日,海明威回复道:“戴尼提国王从未送过这本书,所以我自己买了一本,但尼塔小姐借走了它,所以它仍然在外面。所以我无法练习跳回子宫,或任何那些目前流行的纽约室内运动,只能继续按照我看到的方式来写作。” [39]
根据怀疑论者马丁·加德纳的说法,戴尼提的可行性在于信仰治疗领域,因为大多数神经症患者会对他们所信仰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反应。戴尼提的案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它在信仰治疗中很常见[40]。
2005年,书评人劳拉·米勒企图从《戴尼提》的偏执理论中分析贺伯特的内心世界:
单从阅读《戴尼提》一书中,你就能看出贺伯特是一个与精神疾病搏斗的人,他将自己的心灵视为一个潜在的超人机器,但却受到入侵者和寄生虫的困扰。即使不了解他的生活,你也能看出,他是在背叛、隐瞒、霸凌和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如果他不小心,很有可能在成年后重蹈覆辙。你只要读一读《戴尼提》就能明白这一切,就像我一样。然后,你可以上网查看许多致力于批评山达基和记录贺伯特真相的网站。你在那里发现的东西很可能完全不会让你惊讶。[41]
Remove ads
1994年,搞笑诺贝尔奖追授文学奖给L·罗恩·贺伯特,以“表扬”《戴尼提》“对人类或者说一部分人类非常有益”。
在山达基教中的地位

宗教学者多尔特·雷夫斯隆德·克里斯滕森 (Dorthe Refslund Christensen) 认为,在山达基教中,《戴尼提:现代心灵健康科学》代表了“贺伯特对人类心灵、其功用,以及与这些功用相关的问题最详尽的阐述[42]。”
山达基人认为《戴尼提》的出版是他们的信仰运动甚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并将这本书称为“第一本书”(Book One)[43][44]。在山达基教中,年份是相对于该书首版的时间来计算的:例如1990年,会称为“戴尼提之后40年”(40 After Dianetics,简称40 AD)[7]。这本书被宣传为“人类的里程碑,堪比人类发现火,并且比人类发明轮子和拱门更加伟大。[6]”
时至今日,山达基教会仍然大力推广《戴尼提》,并在电视和印刷品上广泛宣传。事实上,教会要求其山达基人用自己的钱或教会赞助金大量购买这本书,据称其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这本书仍然停留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45]。贺伯特将这本书描述为招徕新人加入山达基教的重要资产:
那些读过第一本书并想要获得戴尼提的人,在接受了足够的第一本书听析、培训或共同听析后,便开始寻求山达基教服务。如果第一本书的数量和品质足够,这些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想要并获得山达基教服务![46]
山达基教会曾经明确表示将利用戴尼提对友好运动会的赞助来增加山达基人的数量。山达基教会的内部刊物《国际山达基新闻》(International Scientology News)指出:
为了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戴尼提已成为即将举行的友好运动会的主要赞助商……所有这些传播行动的唯一目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贺伯特的技术,以便他们进入机构[指山达基教会] 并迅速提升[指通往完全自由之桥上的等级]。[47]
Remove ads
内容修订

《戴尼提》于1950年5月9日首次由一家总部位于纽约市麦迪逊大道一号的的精神病学教科书出版商Hermitage House出版[48],其总裁Arthur Ceppos也是“贺伯特戴尼提研究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49]。此书随后成为全国畅销书,据称一年内销量超过15万册。由于许多人产生了兴趣,因此诸如“戴尼提俱乐部”等类似的组织开始成立以应用戴尼提技术。贺伯特本人建立了面向全美国的戴尼提研究基金会网络,提供收费的戴尼提培训和处理。戴尼提逐渐在美国风靡一时,随后遭到心理学家的谴责[50]。
像L·罗恩·贺伯特的其他作品一样,《戴尼提:现代心灵健康科学》自问世以来就不断修订,因此目前版本与1950年初版本的内容已有不少差异。[51]
Geoff Burling曾比较1971年和1993年的版本,指出:[52]
- 早期版本的献词是献给“知名魔术师George Wichelow,英国第一位戴尼提人”。
- 早期版本收录了贺伯特的许多早期支持者写的序言和附录文章:序言由J. A. Winter医生撰写[53]。附录包括约翰·W·坎贝尔和Donald H. Rogers的文章,还有一篇文章节录自威尔·杜兰特1926年出版的《哲学的故事》,是谈论哲学方法的一段文字。
- 早期版本的正文第二篇第一章〈分析式心灵与标准记忆库〉有一个脚注由约翰·W·坎贝尔撰写,解释了“分析式心灵如何能够完美计算”这个论点。
在1980年代初以后的版本中,这些内容全都删去了,首页的献词则改为了“献给威廉·杜兰”。
Remove ads
封面火山图与兹努神话
《戴尼提:现代心灵健康科学》1968年以后的版本都使用描绘火山爆发的图画为封面,一般认为这是对山达基教高级教义兹努神话的隐喻。[54][55]但本书的普通读者不会了解封面图的真实含意,因为兹努、银河联盟以及其完整历史记录,必须待学员听析至高阶的OT Ⅲ级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秘密资料用于全盘了解[56]。山达基人甚至还须签署保密协议,确保绝不口传其资料中有兹努神话的存在。
参见
参考资料
进一步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