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习近平于2016年12月提出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定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简称房住不炒、房子是用来住的[1],于2016年12月14日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后来成为中国政府在房地产领域的指导政策。由于政策导致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习近平在2024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降低存款准备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被视为“房住不炒”政策的终结[2][3]。
历史
2016年12月14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言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4]。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发表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主题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原文如此),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5]
2017年初,中国大陆楼市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厦门房价出现15%以上的增长,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也在2017年2月23日重申了“房住不炒”论调,三月份开始全国40多个市、县、区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6]。
“房住不炒”分别在2018年、2020年、2021年三次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政府也开始采取强力手段打击房地产相关的信贷扩张,控制房价上涨和金融风险,抑制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削减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并在2020年进一步提出了三条红线的房企债务限制[7]。
但随着三条红线政策的提出,以及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带来的冲击,部分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大陆房地产市场热度开始降温,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面临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开工等数据均较2022年同比下滑[8],中国大陆居民对房地产持续已经有所扭转[9]。在此背景下,2023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未再提出“房住不炒”,对房地产的表述更改为“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10],被视为“房住不炒”政策的重大转变[11]。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降低存款准备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意味着习近平当局一直推行的“房住不炒”政策事实上被终止[2][3]。9月27日,上海和深圳两地计划取消购房限制以调控低迷的房地产市场[12]。自9月30日起,广州取消居民家庭购买住房的各项限购政策。[13]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