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扁桃腺周围脓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扁桃腺周圍膿瘍
Remove ads

扁桃腺周围脓疡(Peritonsillar abscess, PTA),又称为昆西病(Quinsy),是指在扁桃腺周围的潜在腔隙(即扁桃腺周间隙)内形成的局部脓疡。此病症通常是急性扁桃腺炎的并发症,但也可能因韦伯腺英语Weber's glands阻塞而单独发生。

事实速览 扁桃腺周围脓疡, 异名 ...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严重的单侧喉咙痛、吞咽困难、张口困难英语trimus,以及因软颚肿胀导致的特殊“马铃薯含口音”(hot potato voice)。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理学检查,如发现单侧扁桃腺周围红肿、悬雍垂被推向对侧等。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认诊断。

治疗核心是进行脓液引流,常见方法包括针头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同时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可能辅以皮质类固醇减轻症状。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呼吸道阻塞、深颈部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在适当治疗下,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Remove ads

症状与体征

扁桃腺周围脓疡的症状通常在3至6天内逐渐加剧[3]。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严重且通常为单侧的喉咙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同侧耳朵(称为牵涉性耳痛)。伴随而来的吞咽疼痛非常显著,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吞咽口水,导致流涎和口臭[2]

随着脓疡体积增大,会影响软颚活动,导致声音变得含糊不清,就好像含着热烫的马铃薯说话,形成所谓的“马铃薯含口音”。由于脓疡附近的翼肌受到刺激和反射性痉挛,高达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英语trimus[3][5]。其他全身性症状包括发热、寒颤、全身乏力、头痛、恶心和便秘[2]

理学检查时,患者通常呈病容且发热。口咽部检查可见患侧扁桃腺周围区域明显红肿,形成隆起,并将扁桃腺本身推向下方和中线。患侧的软颚和扁桃腺前柱亦会肿胀,而悬雍垂则因受压迫而明显偏向健康的一侧[3]。颈部检查可能触及肿大且有压痛的淋巴结,尤其是颈二腹肌淋巴结英语jugulodigastric lymph node。部分患者可能因颈部疼痛而呈现斜颈英语Torticollis姿势[2]。虽然罕见,双侧扁桃腺周围脓疡也可能发生[6][7]

Remove ads

成因

扁桃腺周围脓疡的确切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未明,目前有两种主要理论。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感染始于扁桃腺的淋巴滤泡深处(特别是最大的扁桃腺隐窝英语Tonsillar_crypts),随后穿透扁桃腺包膜,先引发扁桃腺周蜂窝组织炎,最终发展为脓疡[2]

另一种理论认为,此病源于韦伯腺英语Weber's glands的阻塞。韦伯腺是位于扁桃腺周间隙的数百个微小唾液腺,负责分泌唾液以清除扁桃腺表面的碎屑。当这些腺体的导管因纤维化或组织坏死而阻塞时,便容易形成脓疡[3][8]。这个理论也能解释为何已接受扁桃腺切除术英语Tonsillectomy的患者仍有可能发生此病[2]

风险因子包括吸烟和慢性牙周病[2][4]。扁桃腺周围脓疡通常是多重细菌感染所致,涉及需氧菌厌氧菌。最常见的需氧菌是A群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在厌氧菌方面,坏死梭杆菌英语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被认为是关键病原体[3][2][9][10]

Remove ads

诊断

扁桃腺周围脓疡的诊断通常基于典型的临床病史和理学检查结果[2]。当患者出现单侧喉咙肿胀、急性扁桃腺炎治疗无效且持续单侧肿大,或单侧软颚隆起伴随同侧扁桃腺移位时,应高度怀疑此诊断。

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并非必要。然而,当诊断不确定、怀疑有并发症(如深颈部感染)、或患者因严重张口困难而无法配合检查时,影像学工具便相当重要[3]

  • 床边超声波:被推荐为首选的影像学工具,因其无辐射、快速且成本较低。超声波有两种操作方式:经口内探头和经颈部/下颔下探头。经口内超声波的诊断敏感度可达90%至100%,而经皮超声波的敏感度约为80%至91%。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均很高(79%至100%)[11]。超声波不仅能区分蜂窝组织炎与脓疡,还能精确定位脓疡位置、评估其与颈动脉的距离,并可实时引导穿刺引流[12]
  • 对比增强计算机断层成像:当超声波结果不明确,或怀疑感染已扩散至其他深颈部腔隙(如咽后脓肿)时,应进行颈部CT扫描。CT的敏感度接近100%,但特异性约为75%[3][13]。其缺点是辐射暴露、耗时较长且费用较高[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作为辅助评估,但通常不是诊断所必需的。

更多信息 检查项目, 目的 ...

治疗

扁桃腺周围脓疡的治疗目标是解除症状、清除感染和预防并发症。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引流[3]

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药物治疗。

外科引流

对于已形成的脓疡,外科引流是传统的标准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

  • 针头穿刺抽吸术(Needle Aspiration):使用粗口径针头(如18G),在脓疡最饱满处或超声波导引下进行穿刺并抽吸脓液。此方法兼具诊断和治疗作用,操作相对简单,疼痛感较轻。为防止误伤深层的颈动脉,建议使用针头护套将针头暴露长度限制在1至1.5公分[3]
  • 切开引流术英语Incision and drainage:在局部麻醉下,用手术刀在脓疡最饱满处做小切口,再用血管钳伸入脓腔,撑开引流并打破可能存在的分隔。此方法的复发率可能略低于单纯穿刺[3][17]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对于体积较小(例如小于2公分)的脓疡,单纯使用抗生素和类固醇的药物治疗也可能成功,且能避免侵入性操作。然而,此选项应在与患者进行充分的共同决策后才考虑[18][19]。对于复发性扁桃腺周围脓疡或有频繁扁桃腺炎病史的患者,可考虑在急性感染缓解后进行扁桃腺切除术[2]

Remove ads

并发症

尽管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能顺利康复,但若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扁桃腺周围脓疡可能导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0]。这些并发症包括:

  • 呼吸道阻塞英语Airway obstruction:脓疡过大或喉部水肿可能压迫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
  • 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感染反应。
  • 其他罕见并发症:如纵膈腔炎、颈动静脉侵蚀导致大出血、坏死性筋膜炎等。若并发症发生,死亡率可高达10%[3]

流行病学

扁桃腺周围脓疡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深层感染,也是急诊科常见的耳鼻喉科急症[2]。在美国,5至59岁人群中的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30例[2]。此病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成人,发病高峰年龄在15至19岁之间,该年龄层的发病率可高达每10万人167例[3][22]。此病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较为罕见[2]。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也无特定的种族倾向[2]。一些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可能存在季节性变化[23]

预后

在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引流加抗生素)下,绝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极佳,通常在4至7天内康复[2]。约有1%至5%的患者可能复发,这些患者通常会被建议进行扁桃腺切除术。复发风险在有五次以上扁桃腺炎病史的年轻人中最高。治疗后通常不会留下后遗症,出血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0.1%[2][24]

名称由来

英语里,扁桃腺周围脓疡的另一个常见名称“昆西病”(Quinsy)并非源自人名[25]。事实上,“Quinsy”一词的词源可追溯至古希腊语“kynánchē”(κυνάγχη),这个词由“kyn-”(意为“狗”)和“anchein”(意为“勒死、窒息”)组合而成,字面意思为“像狗一样窒息”或“狗的绞杀”[26][25]。之所以用这个词来形容此病,是因为患者因喉咙严重肿胀疼痛,有时会像狗一样张大嘴巴,看似在挣扎呼吸,仿佛被勒住脖子一般[25]

这个词语的演变路径大致如下:由古希腊语 kynánchē 进入晚期拉丁语成为 cynanche,再演变为中世纪拉丁语的 quinancia,最终在中古英语中成为 quinesie 或 quinsy[26]。虽然此词在历史上曾泛指多种导致呼吸困难的严重喉咙感染,但现今已专门用来指称扁桃腺周围脓疡。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