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提婆 (印度神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提婆(梵语:देव,罗马化:Deva,IPA:/dévə/),在梵语中本意是天,在印度教神话体系中转指居住在天界的男性神明,故亦可译为天、天人,女性提婆被称为提毗, 男性提婆被称为提瓦(Deiva)。有趣的是,在琐罗亚斯德教神话中,德弗(Daēva)反而是恶魔的统称,与善神阿胡拉(Ahura)对立。

印度教
在古婆罗门教神话中,世间分为天界(提婆界)、空界、地界,天界即提婆界,位于须弥山山上。提婆界的居民是比凡人“高级”的生灵,可能是神灵、垩人或半神。女性的提婆被称为提毗(一作岱薇),男性的提婆被称为提瓦(Deiva)。阿修罗则为提婆的敌对势力,但在吠陀教(古婆罗门教的前身)早期的神话中,阿修罗的形象比较正面,在吠陀教圣典《吠陀经》最早出现的部分中,不论是善是恶,所有超自然生灵都被称为提婆及阿修罗,统称为提婆-阿修罗,在中期的神话中,提婆及阿修罗被提到都是由生主所生的,后期的神话提到因为提婆选择行善,阿修罗却选择作恶,所以才使得祂们之间出现差别,直到后来,婆罗门教开始将阿修罗妖魔化,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神话故事提到部分阿修罗会通过苦修来试图获取提婆的恩赐。
世主因陀罗(汉传佛教称之为帝释天)是空界的统掌者,同时是三界的主宰者。随着印度教迅速发展,对于湿婆及毗湿奴的信仰兴起,印度教神话中的三相神皆成了很多信奉者的崇拜对象,而对于因陀罗及其他受到吠陀教所重视的神灵的信仰则严重衰落。
Remove ads
佛教神话中的提婆
佛教对于相关信仰,认为提婆乃是居住在天界的有情众生,即是天人众。他们寿命很长且有大能,一动念,万般华衣美食随处涌出,享受多种快乐。但是佛教相信,天人寿命虽然很长但也有尽头,之后还要进入轮回,甚至会堕至人间、阿修罗道乃至恶道[1]。
与琐罗亚斯德教神话中的德弗之间的关系
一种流行的观点声称提婆对应琐罗亚斯德教神话中的德弗(Daēva),后者是对于残恶的超自然生灵的统称,与仁善的神灵阿胡拉(Ahura)互相对立。在琐罗亚斯德教早期的神话中,德弗和阿胡拉分别被认为是异教所崇拜的神袛和所谓的正噵宗教所敬拜的神灵,在中期的神话中,祂们分别被视为不值得被崇拜的伪神和值得被敬拜的真神,而在后期的神话中,德弗直接被视为像鬼魔般残恶的生灵,因此有意见认为婆罗门教对阿修罗的妖魔化和琐罗亚斯德教对德弗的妖魔化反映了古时印度人与波斯人之间的冲突。
然而,目前主流学术界已经否定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很多史学家认为这些妖魔化进程都开展得太晚,以至于相关名称不能被视为印度-伊朗宗教术语的特征[2],由尼伯格(Nyberg)[3]、语言学家雅克·杜切内-古列明(Jacques Duchesne-Guillemin)[4]及维德格伦(Widengren)[5]所推广的关于印度-伊朗人史前斗争的理论被认为是 完全是具推测性的 的说法。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